張明楷
目前我國司法存在的問題必須要通過改革來解決,體制改革是使司法走上正軌的必由之路。
從長遠來看,法治中國的建設,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具有司法權威的獨立司法部門以及一支獻身司法事業(yè)、誓愿維護法律、公正裁判案件的司法隊伍?!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的一些改革目標非短期內可以一蹴而就的,其中一些改革措施具有相當難度,需周全考慮,避免造成負面效應。例如,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從事實層面要面臨不同地區(qū)法官、檢察官工資待遇的公平性問題、與地方黨政機關關系問題等等,從觀念層面也需要相當長的適應時間。又如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決定》所稱的分類管理制度以及健全法官、檢察官的職業(yè)保障制度,具有提高法官、檢察官待遇的含義。但就目前來看,我國不少法官、檢察官的法律適用能力偏低,司法腐敗成為民眾的日常話題,法官、檢察官的招錄標準過低,國家財力有限等問題,使這一改革具有一定難度。此外,司法權力運行、司法公開等改革措施,也面臨一些困難。
在當下,應針對四個方面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為司法體制改革創(chuàng)造良好的司法環(huán)境,是當務之急。第一,通過撤銷或者減少可能就具體案件干預司法的國家機關,使相關人員承擔責任、受到懲罰,杜絕黨員官員干預司法。第二,改革罰沒收入返還。通過法治手段推進和保障財稅體制改革,國家與地方財政必須滿足公安、司法機關的辦案經費,一切罰沒收入都必須無條件全部上繳國庫,絕對不可以返還。第三,改革考核指標。應廢除現(xiàn)行不合理的考核指標,不采取得分的方式,而是通過實證分析,并借鑒相關國家的經驗,設定一個大體合理的區(qū)間,然后判斷出異常情形,再針對異常情形進行質量評查,同時設定保障人權的考核指標。第四,針對司法能力低下的問題,應禁止任何法院、檢察院招錄沒有通過司法考試的人員從事審判、檢察業(yè)務,并對司法考試、培訓等進行改革。
(摘自《現(xiàn)代法學》,2014年第2期,第3-19頁。)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