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永帥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0例慢性胃炎患者,將其分成觀察組(65例)和對照組(65例),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yī)治療。給予對照組患者單純西藥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治療3周后黏膜組織變化、Hp的根除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92%,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兩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觀察組的根除率為86.15%,對照組的根除率為60%,兩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臨床效果顯著,彌補了單純中藥治療見效慢的弊端,同時還避免了抗生素等西藥不良反應及耐藥性,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療效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374-02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臨床上常見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及慢性糜爛性胃炎,大部分患者癥狀都有食欲減退、上腹隱痛、餐后飽脹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個別患者伴黏膜糜爛上腹痛較明顯【1】。臨床針對此病多采用西醫(yī),但西藥較易復發(fā)且會產(chǎn)生耐藥性。我院為更好的治療此病,特選取1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0例慢性胃炎患者,將其分成觀察組(65例)和對照組(65例),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66例,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38.5歲。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及結合相應的輔助檢查,所有患者符合WHO診斷標準,確診為慢性胃炎。130例患者中,淺表萎縮性胃炎43例,慢性淺表性胃炎52例,慢性萎縮性胃炎35例?;颊吲R床表現(xiàn)為嘔惡噯氣、胃脘痞滿、脹、痛為主。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疾病、2周內(nèi)有過抗生素、抑酸治療者,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及臨床癥狀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單純西藥治療??诜⒛髁帜z囊0.5g,1日3次,枸掾酸鉍鉀膠囊110mg,1日4次,枸櫞酸莫沙必利片5mg,1日3次,甲硝銼片0.2g,1日4次。
觀察組: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yī)治療,由于觀察組患者西醫(yī)治療與對照組相同,故不再重復闡述。中醫(yī)藥方組成:本文中醫(yī)治療采用我院自擬疏肝健脾湯,半夏10g,木香15g,柴胡10g,白術15g,甘草10g,茯苓15g,砂仁10g,陳皮15g,川芎10g,太子參15g,白芍15g。用水煎服,每日1劑。隨癥狀加減,如患者為肝胃郁熱型,可加用黃苓10g,丹皮10g,黃連10g,梔子10g。如患者為脾胃虛寒型可加干姜10g,黃芪20g,桂枝10g。若患者胃陰不足型可加麥冬15g,玉竹15g,生地15g。如患者為脾胃濕熱型可加厚樸12g,炒苡仁30g,藿香10g,蒼術12g。觀察組和對照組均以30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其中痊愈,經(jīng)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局部胃粘膜病變消失,病例檢查及胃鏡檢查腺體恢復正常。有效。經(jīng)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病理檢查及胃鏡檢查腺體病變減輕。有效,經(jīng)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基本好轉,病例檢查及胃鏡檢查癥狀變化不大。無效,經(jīng)治療,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有加重現(xiàn)象。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檢驗結果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患者臨床效果及Hp根除率指標用%表示,用X?表示,如果P <0.05,則表示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92%,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兩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2.2 Hp根除率比較
觀察組的根除率為86.15%,對照組的根除率為60%,兩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2
3 討論
慢性胃炎病因多見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變經(jīng)久不愈而發(fā)展成慢性淺表性胃炎,此類病因主要指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會因長期飲濃茶、濃咖啡、烈性酒等刺激性物質,導致胃粘膜保護屏障被破壞,進而引發(fā)胃炎。一般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隱痛、餐口飽脹、食欲減退、發(fā)酸等消化不良癥狀,還有一些患者無癥狀。個別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伴黏膜糜爛,上腹疼痛較明顯并有嘔血、黑便等出血現(xiàn)象。癥狀常常無規(guī)律性腹痛,長出現(xiàn)于進食過程中或餐后,輕者鈍痛或間歇性疼痛,嚴重者劇烈絞痛【3】。
中醫(yī)認為慢性胃炎主要因飲食所傷,由于恣食生冷,過飲過飽,損傷胃陽,使脾胃的受納升降受到影響,遂致氣機絮亂,脾胃不和。還因脾胃虛弱,年老體弱或中氣久虛,平素脾胃不健,病中過多使用寒涼克伐之劑,重耗脾胃之氣,皆能導致胃脘痞滿。痰濕中阻也會引發(fā)慢性胃炎,多因脾胃不健,不能運化水濕,釀成痰濁,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為腹痛。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jù)中醫(yī)“不通則痛”理論,注重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本文中醫(yī)所采用藥方為自擬疏肝健脾湯,其中,白芍、柴胡、香附有和血止痛和疏肝行氣之作用,白術、甘草、太子參能健脾益氣,木香、半夏和陳皮有降逆止嘔功效。治療中所采用西藥具有滅殺和抑制Hp之作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有效達到標本同治,消除炎癥,修復和保護胃粘膜等效果。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臨床效果顯著,彌補了單純中藥治療見效慢的弊端,同時還避免了抗生素等西藥不良反應及耐藥性,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杜坤庭,楊偉捷,葛勤利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3):1414-1415.
[2]張風嶺,周東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的療效[J].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3,(16):204-206.
[3]李建.2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西醫(yī)治療體會[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2,09(1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