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敏
摘要: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多說英語,用英語組織教學。一開始學生可能不習慣,也聽不懂,教師就可以借助實物、圖片、模型,配以手勢、動作、表情等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關鍵是一定要堅持說下去,只要教師堅持說英語,學生就會逐漸提高聽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漸漸聽懂了,不熟悉的話語漸漸聽熟悉了,不清楚的詞語漸漸聽清楚了。
關鍵詞:英語;教學;策略;語言環(huán)境
現(xiàn)代英語教學要求用英語教英語,教師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英語處理教材內容,并且要求學生用英語參加課堂實踐活動,用英語提問及回答問題,通過說的實際培養(yǎng)聽說能力。師生在課堂上都說英語,這已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和優(yōu)秀課堂教學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提高我國英語教學的方向。本文針對目前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上存的困難與問題,提出解決的一些對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擴大以及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學習英語并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已成為社會的需要。因此,加強英語口語的教學已被大家所注重,這不但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要求,也反映了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但由于種種原因,長期以來中學英語教學尤其口語教學存在著不少困難與問題,需要切實解決。
一、口語教學中的困難。中學生在培養(yǎng)英語口語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難有:
(1)缺乏必要語言環(huán)境。我國學生是在漢語單一語種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幾節(jié)英語課外,很少有接觸英語的機會。課內學生來的一點聽說訓練也難以在課外得到復習鞏固。這樣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聽說能力的發(fā)展。
(2)教師口語水平偏低。目前不少中學英語教師的口語水平偏低,語音語調不準確,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語教學,這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是很不利的。
(3)班級學生人數(shù)過多。培養(yǎng)聽說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反復練習,每個學生都要有足夠的聽說實踐機會。而我國絕大多數(shù)中學班級容量較大,一般在50-60人左右。班級人數(shù)過多就難以組織有效的口語訓練活動,使學生開口實踐的機會少,口語的能力自然難以提高。
(4)聽英語的機會太少。說英語的能力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聽英語的實踐基礎之上,而我國學生由于教師的口語水平較低,電化教材設備和資料較差等種種的原因,學生聽英語的機會少,這直接影響了說的訓練。
(5)心理障礙的影響。由于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如語音語調不夠正確規(guī)范,詞匯、句型、語法不夠訓練,朗讀、背誦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以致形成心理障礙,怕說錯,說不好,遭人譏笑,被批評。因此學生開口難,連貫敘述更難,越怕越不敢說,越不說就越不會說,導致惡性循環(huán)。長此以往,我們的英語口語教學就陷入了一個“怪圈”,外語教學整體效益不高;經(jīng)過中學、大學十年英語學習,大部分畢業(yè)生仍不具備有效的外語交際能力,不能適應我國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對策。針對上述困難和問題,我們在英語口語教學中采取了以下對策:
(1)堅持用英語教英語。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英語教英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是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用英語教英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有利于向學生提供大量說英語的示范,便于學生口頭模仿,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說英語的欲望,并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多說英語,用英語組織教學。一開始學生可能不習慣,也聽不懂,教師就可以借助實物、圖片、模型,配以手勢、動作、表情等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關鍵是一定要堅持說下去,只要教師堅持說英語,學生就會逐漸提高聽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漸漸聽懂了,不熟悉的話語漸漸聽熟悉了,不清楚的詞語漸漸聽清楚了。聽力理解提高了,開口說就有了依據(jù)和保證。沒有足夠聽的實踐是不可能開口說的,所以關鍵是教師一定要堅持說英語,用英語教英語。
(2)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說英語的能力只能通過說的實踐才能逐漸培養(yǎng)起來,所以教師應該多給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實踐機會。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誰越是敢說,多說,誰就越早學會說英語。學生開始說英語時,免不了會有些緊張、害怕、害羞,教師應熱情鼓勵,及時幫助,適當引導,鼓勵學生說下去。一個輕松、寬松的環(huán)境,一張和藹可親的面容,一個鼓勵、期待的眼神,都能幫助學生順利地說英語。每當學生能正確地說想要表達的意思時,教師要以加肯定和鼓勵,對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真正感到鼓舞和愉快,并產(chǎn)生自信心和主動性,進一步努力想方設法去提高說的能力。
(3)注意改錯的藝術。學生初學說英語,出錯是難免的,因此教師應注意改錯的藝術性。有的教師習慣于一發(fā)現(xiàn)錯誤就立即打斷學生,進行直接糾正,并要學生重復教師的正確句子。這種改錯的方法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宜多用,因為它往往給學生造成思想壓力,不利調動學生參與口語實踐的積極性。
(4)文化障礙的消除。英漢語言的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英語口語教學是否成功,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能否幫助學生消除文化障礙。在教學中,教師除了使學生掌握和提高語言的基本功外,更要使他們了解英語國家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特定的文化母體以及特有的文化觀念等,努力擴大知識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彌合文化溝壑,才能在交際中隨機應變,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