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間
查理(克里斯·奧唐納 Chris O'Donnell 飾)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他因為見證了一件惡作劇但又不想出賣朋友,于是面臨著一道艱難的選擇題——要么坦白,要么被學校勒退。查理帶著煩惱來到退伍軍人史法蘭中校(阿爾·帕西諾Al Pacino飾)家中做周末兼職。中校曾經是林登·貝恩斯·約翰遜總統(tǒng)的幕僚,經歷過戰(zhàn)爭和許多挫折,在一次事故中意外失明,人生從頂點的輝煌滑落谷底。失明生活使得弗蘭克中校對聽覺和嗅覺異常敏感,甚至能靠聞對方的香水味道識別其身高、發(fā)色乃至眼睛的顏色。其實這都源于他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他整天在家里無所事事,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準備用盡最后的精力享受一次美好的生活。他帶著查理出游、吃佳肴、開飛車、跳探戈、住豪華酒店,然后想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正因為此,兩人的人生有了交集,命運的轉折慢慢清晰。于是在查理的陪伴下,盡情享受著人生最后一趟出行。他吃最美味的佳肴,買最光鮮的汽車,在狹窄的街道上飚車,住在豪華的套房里,跟隨陌生女子的裊裊香水味,跳一段優(yōu)雅性感的探戈……極樂的瘋狂后,他拿槍對準了自己的頭顱。
但上校并未實現(xiàn)死的愿望,是查理竭力阻止了中校,曙光亦漸漸在這個老人心中重新升起,二人情深如父子。影片最后弗蘭克在學校禮堂激昂演說,挽救了查理的前途,諷刺了學校的偽善。二人在互相鼓舞中得到重生。這一段忘年之交,讓彼此都可以更加勇敢和理智地面對生活。人生就是這樣,也許不盡人意,但是總要堅持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堅持心中的愛和善的原則!
這個世界充滿了誘惑,紙醉金迷的生活非常容易讓人迷失自己,靜下心來時刻問下自己,面對誘惑的我們,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影片《聞香識女人》中的查理讓人值得敬佩在于他明白事理,擁有一個人應該具有的正義感,盡管有人會認為這么做很傻。但原則不容改變,在這個社會良好的品德盡管會讓你失去非常重要的東西,但同樣可以得到屬于別人的尊重和自己的滿足。人一旦失去道德的準線,社會將為之混亂。醫(yī)生為回扣胡亂開藥,收受紅包、教師收費補課增加學生負擔,領導收受賄賂腐敗成風,有毒奶粉毒害幼兒。當我們每天面對這些新聞時,感受到的是何種痛心。
查理作為一名普通的學生,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人生的軌跡尚未展開,而中校這位充滿了人格魅力的神奇男人教會了查理如何在紛繁的社會中處事的能力?;蛘哒f是彌補了查理所欠缺的生活經驗。如果說中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處事技巧教導了查理,那么查理則用自己的純真和勇氣拯救了想要尋死的中校。一段旅行改變了兩個人的人生,一曲優(yōu)美的探戈和學校的那段演講成為了影片中的兩段高潮。查理和中校兩人彼此互補彼此協(xié)助,成就了一段感人的忘年之交。面對誘惑你能否做到心平氣和?面對別人的幫助你可會伸出援助之手?人可以沒錢,但不能失去一顆正直的心??陀^環(huán)境的變化不是我們變得麻木的借口。想想那段動情的探戈,這首名為“只差一步”的曲子,在正義感面前永遠不能“只差一步”。
弗蘭克在阿爾·帕西諾的演繹下魅力逼人,這種魅力幾乎蓋過了人物的痛苦,這種魅力讓痛苦都變得甜蜜。他對于女人的吸引力就像唐璜,只不過他不用傻兮兮的在人家窗下唱小夜曲,只需要動動鼻子,她們就會像蝴蝶一樣飛過來。他還賦予人物標志性的大喊:“Hu-Ah!”這就是他對生活開炮的子彈。不同時刻,這句大喊有不同的含義。它可以是一種嘲諷,也可以是一聲哀鳴,更可以是一句歡呼。簡單的詞匯都被帕西諾詮釋的豐富感人。至于那場酒店大堂的探戈舞更是電影的神來之筆,也讓電影更像一個人人都向往的美夢。雖然這削弱了故事的真實感,但這并不會減弱電影帶給人的啟迪和震撼。因為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影片傳達的一種精神。
一個是善良貧苦,在成人世界門口茫然踱步的害羞少年;一個是流連風月風度翩翩卻遭遇人生重大打擊的固執(zhí)大叔。站在彼此平行的十字路口,經歷一段忘年的友誼和陪伴,結局是峰回路轉后的海闊天空。
審判臺前,面對前途的臨界點,少年聲音微弱眼神卻毫不閃躲。中校顫顫起身,演講的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少年幫他走出痛苦拯救了他的生命,他幫助少年走出迷惘挽回了他的前途。而臺下自發(fā)的掌聲也讓他重新找到了留在世界上的意義和理由。
這個世界不那么美好,意外,災難,冷眼,暗箭,人生常常不得不站在十字路口,路標指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對的路注定會有坎坷和肉體的煎熬,錯的路鮮花掌聲卻是靈魂的侵蝕和折磨。大多數(shù)人都選擇了鮮花掌聲或是平靜坦途,只有少數(shù)人保持了靈魂的純潔,和險惡的境遇作戰(zhàn)。
范克中校和查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幸運地遇到了彼此,攜手做了世界上的那少數(shù)人,堅守住了心靈的高貴。就像范克在演講中提到的,這世界有很多身體殘缺的人,他們可以通過醫(yī)療手段重新開始人生,然而靈魂沒有義肢,墮落意味著腐爛。
選擇轟轟烈烈地燃燒,還是悲悲切切地腐爛,這是人生永恒的命題,卻從來沒有標準答案,無關對錯。因為所有外界的界定和評判在作出選擇的那一剎那都失去了意義,要接受的是自我心靈的審判。抬起頭顱抑或卑躬屈膝,全在一念之間,同路或是殊途,再回首,都只是恍然。
(編輯 朱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