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貴成
張堯佐本來是四川的一個地方官,因為侄女張美人入宮做了妃子,深得宋仁宗寵愛,作為皇帝的親戚,他從此官運亨通,從地方小官一路升職,很快做到了三司使,掌管了天下錢糧。
這樣的肥差,不是皇帝親戚,還真不容易撈到。但是,北宋的大臣們不同意了,張堯佐沒有任何出眾的能力,因為是皇帝親戚,就坐上這樣的高位,這寒了其他大臣的心。
于是,以包拯為首的言官們開始寫奏折彈劾張堯佐,說他靠裙帶關系上位,根本不懂業(yè)務,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必須炒掉他。
宋仁宗沒有理會,直接把奏折壓了下來,張堯佐是朕的親戚,我給他一個高位,有什么不可以,整個國家都是我的,這點權力我都沒有嗎?
答案是真沒有。
包拯和其他的言官們,抓住一切機會,不停地在皇帝耳邊念叨,要他炒掉張堯佐。這讓宋仁宗萬分苦惱,每天都有人在耳邊說著同樣的話,神仙都會有壓力的。
實在受不了了,宋仁宗終于下定決心,罷免張堯佐三司使的職務。但是,好歹是自家親戚,總得給點好處,就讓張堯佐當宣徽使吧!這只是個榮譽頭銜,只拿高薪,沒有實權,這下言官們應該沒話說了吧。
答案依然是不行。
言官們很憤怒,宣徽使雖然是榮譽頭銜,但這榮譽也不是輕易給人的,就因為張堯佐是皇帝的親戚,所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這不公平!
于是,新一輪的彈劾開始。有人寫奏折大罵張堯佐無功受祿,不知羞恥;有人干脆以辭職威脅皇帝,你要是給張堯佐宣徽使頭銜,我就辭職回家。總之,各種手段輪番上陣,無所不用其極。
宋仁宗很頭疼,這些人真是太不像話了,我已經如你們如愿,不讓張堯佐當三司使了,看在親戚的面上,給他個虛職,他的工資是我發(fā),又不是你們出,你們干嗎要如此計較呢?
宋仁宗決定采取拖延政策,我不說行,也不說不行,就這么拖著,也許,過一段時間,你們就淡忘了。
他想拖,可大臣們不肯拖。早朝時,百官集體攔住皇帝,一定要皇帝給個說法,不把張堯佐宣徽使的頭銜去掉,他們就不下朝。
面對如此形勢,皇帝也只能妥協(xié),把張堯佐宣徽使的頭銜給除去了。這下,耳根終于清靜了。
雖然暫時妥協(xié),但是,宋仁宗卻越想越不是滋味,朕的親戚,連個榮譽頭銜都混不到,朕是不是也太無能了?這樣吧,我悄悄恢復張堯佐宣徽使的身份,神不知鬼不覺地,既讓親戚得到好處,又瞞過大臣,給大臣們一個面子,這樣總可以吧?
答案依然是不可以。
得知消息的包拯氣得七竅生煙,在大殿上和皇帝據理力爭,因為太激動,口水都噴了皇帝一臉。其他大臣也紛紛跟進,指責皇帝不應該為親戚謀求私利,應該公平公正做事。
面對眾大臣的口水,皇帝終于徹底絕望,看來,想給親戚點好處,真的是行不通。那好吧,我向大家鄭重承諾,不讓張堯佐當宣徽使了,而且,以后如果再升他的官,也一定會征求大家的意見。
就這樣,身為皇親國戚的張堯佐不僅丟了三司使的肥差,連宣徽使的榮譽頭銜都沒得到,只能灰頭土臉地離開京城,繼續(xù)到地方上做小官。
別以為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想怎么給親戚好處就怎么給,只要堅持正義的人多,并且敢于言說,皇帝也得老老實實按章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