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Cr2Ni4WA是特種鋼,在滲碳淬火的過程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殘余奧氏體,從而使硬度難以超過HRC56。本文通過可控氣氛多用爐滲碳、淬火、高溫回火、二次淬火、冷凍、回火的實驗過程,可使?jié)B碳層4mm以上的。零件表面硬度達到HRC60以上。
關鍵詞:18Cr2Ni4WA、可控氣氛多用爐、滲碳淬火、殘余奧氏體、表面硬度
引言
現(xiàn)代社會,汽車是一個國家工業(yè)的縮影。其高性能、高技術的要求,決定了汽車齒輪箱在設計制造技術方面要先于其它工業(yè)部門追蹤世界先進技術水平。高精度硬齒面齒輪代表了車用、船用齒輪傳動裝置的發(fā)展方向。齒輪滲碳淬火后的性能除與心部性能有關外,還受滲碳層深度、滲碳層的碳含量與金相組織、內應力的分布等因素的影響
1.工藝分析
某專業(yè)熱處理廠今年承接一批軍用汽車齒輪熱處理任務,該齒輪材料采用18Cr2Ni4WA 。18Cr2Ni4WA是一種優(yōu)質合金鋼,強度高,韌性及淬透性好。
18Cr2Ni4WA化學成份如下:
碳 C :0.13~0.19
硅 Si:0.17~0.37
錳 Mn:0.30~0.60
硫 S :≤0.25
磷 P :≤0.25
鉻 Cr:1.35~1.65
鎳 Ni:4.00~4.50
銅 Cu: ≤0.025
鎢 W : 0.08~1.20
18Cr2Ni4WA的熱處理參數:
正火溫度為930℃-950℃,滲碳溫度為900℃-950℃。第一次淬火溫度860℃-880℃,第二次淬火溫度780℃-810℃。
齒輪技術要求:
滲碳層深4.5-5.2mm,
表面硬度HRC61-64,
碳化物級別<5級,
殘余奧氏體<3級。
針對該產品的材料特點及技術要求、用途,確定在豐東600kg可控氣氛多用爐中加工。豐東600kg可控氣氛多用爐的特點比較突出,它采用日本PVH表進行編程,并對時間、溫度、碳勢進行控制,溫度的控制精度在±5℃,碳勢的控制精度在±0.05%CP,爐內的氣氛由丙烷提供,以甲醇為氣氛載體。
為保證實驗的可靠性,試驗前做了定碳測試、九點測溫校驗等前期準備工作。
零件擺放:將被加工零件立放在底料盤上齒輪之間用隔圈分隔。
2.工藝制訂
首輪試制加工工藝如下:
2.1.強滲:溫度930℃,碳勢1.25%CP,時間6480min;
2.2.擴散:溫度930℃,碳勢0.85%CP,時間720min;;
2.3.淬火:溫度880℃,碳勢0,85%CP,保溫時間40min,用分級淬火油,淬火油溫65℃,淬火時間40 min;
2.4.高溫回火:620℃保溫300 min,再升至650℃,保溫480 min,冷至550℃出爐;
2.5.二次淬火:溫度800℃,碳勢0,85%CP,保溫時間90min,用分級淬火油,淬火油溫65℃,淬火時間40 min;
2.6.回火:溫度150℃, 時間210m
3.樣品檢驗
按以上工藝加工后,用HV-1000A顯微硬度計檢查有效硬化層深達到4.9mm,用XJP-6A金相顯微鏡檢查隨爐試樣,碳化物級別為3級,但殘余奧氏體級別達到8級,用HLN200型里氏硬度計檢查表面硬度為52-56HRC。
首輪試驗結果表明,零件變形效果十分理想,滲碳層深及碳化物級別合格,但零件的表面硬度、殘余奧氏體級別不能達到用戶要求。
4.改進工藝
經過分析,查找相關技術資料,殘余奧氏體級別嚴重超標,未能有效轉換為馬氏體,是影響零件表面硬度的主要原因。如何降低殘余奧氏體含量以提高零件表面硬度,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對于18Cr2Ni4WA這類易產生殘余奧氏體組織的材料而言,消除殘余奧氏體組織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回火之前對零件進行冷處理。
經與用戶交流溝通,在可能增加產品變形情況下,對該爐產品進行進一步的試驗。
因為該爐產品經過回火,內部組織已經穩(wěn)定,那么需要重新制定淬火及淬火以后的工藝。
重新制定的工藝如下:
4.1.高溫回火:620℃保溫300 min,再升至650℃保溫480 min,冷至550℃出爐;
4.2.再次淬火:溫度800℃,碳勢0,85%CP,保溫時間90min,用分級淬火油,淬火油溫65℃,淬火時間40 min;
4.3.冷凍處理:溫度-70℃,冷凍時間60 min;
4.4.硬度檢查:用HLN200型里氏硬度計檢查表面硬度,
4.5.回火:根據根據實測硬度值確定回火溫度。
再次淬火后,冷至室溫檢查零件表面硬度仍然只有HRC52-56,于是將零件及隨爐試樣放入在FDR-W/0.64冷凍機中,將溫度降至-70℃,冷凍60 min出爐。
零件恢復常溫后,用HLN200型里氏硬度計檢查表面硬度為63.4-67.6HRC.
根據以上結果,將回火溫度定為210℃,回火3.5h,出爐冷卻。
5.重新檢驗
最終檢查結果為:用HV-1000A顯微硬度計檢查有效硬化層深達到4.9mm,用XJP-6A金相顯微鏡檢查隨爐試樣,碳化物級別為2.5級,但殘余奧氏體級別降到2級,用HLN200型里氏硬度計檢查表面硬度為61-62.8HRC。
批量生產過程按修改后的工藝生產質量穩(wěn)定,用戶十分滿意。
6.結束語
實踐證明,采用可控氣氛多用爐滲碳、淬火、高溫回火、二次淬火、冷凍、回火的工藝過程,可使?jié)B碳層4mm以上的零件表面硬度達到HRC60以上,零件的內部組織穩(wěn)定達到技術要求,零件的變形也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是可以用于批量生產的成熟熱處理工藝。
參考文獻:
[1]謝紹志《熱處理質量控制與檢驗務實全書》、安徽音響出版社、1986;
[2]汽車滲碳齒輪金相檢驗圖片JB1675-75。
作者簡介:
郝勇強(1968--),男 陜西大荔人,本科,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方向:機械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