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華 董冬霞
[中圖分類號] S4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8-0129-01
葡萄病害種類較多,目前已知的有幾十種,其中白粉病、白腐病、黑痘病、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黑腐病等,對葡萄生產(chǎn)帶來很大的影響。
一、葡萄白粉病
葡萄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為害葡萄的葉片、枝梢及果實。
1.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的孢子在被害組織和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借風雨傳播,由傷口侵入。在高溫多濕或遭暴風雨和雹災后,容易引起該病大發(fā)生。病菌發(fā)育最適溫度為28-30度,相對溫度在90%以上。
2.防治方法
2.1秋冬季修剪時,合理留枝剪除病梢,清掃落葉;生長季節(jié)及時摘除病枝、病果,減少菌源。
2.2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摘心、綁蔓、摘副梢,促進生長,提高植株抗病性。
2.3結合其他病害的防治,于冬季發(fā)芽前噴波美5度的石硫合劑1次,發(fā)病期可噴20%粉銹寧乳油3000-4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克,對水30-50千克,連續(xù)防治2-3次。
二、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俗稱水爛、穗爛,是由真菌引起的嚴重為害葡萄的一種病害。
1.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被害組織內(nèi)或芽鱗中越冬,第2年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形成分生孢子,借風力傳播,直接侵入寄主。分生孢子在4-7度時即可萌發(fā),但萌發(fā)的最適溫度是25-28度。最高溫度為35度。高濕干旱的夏季,悶熱連陰的天氣有利于病害的發(fā)生和流行,嫩葉及幼果易感病。栽植過密、管理粗放、通風透光不良等均有利于發(fā)病。
2.防治方法
2.1加強栽培管理:秋季施圈肥,生長期前追施人糞尿,后期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
2.2徹底清掃田園:在生長季節(jié)要及時剪除病果、病枝,并揀凈深埋處理,以減少再次浸染的機會。冬季修剪時,要剪除病枝,并將病果、病枝、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病源。
2.3藥劑保護:葡萄入窖前和出土后各噴一次5度石硫合劑,能殺死附著在葡萄枝蔓、芽頭上的病菌孢子,在病前噴灑波爾多液能在植物體表面形成一層藥膜,阻止病菌侵入。
三、葡萄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又稱瘡痂病,俗稱鳥眼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嚴重為害葡萄的一種病害。
1.發(fā)病規(guī)律
葡萄黑痘病類以菌絲在病梢、病葉、病果、葉痕等組織中越冬,春季葡萄發(fā)芽后,10-15天即可發(fā)病。在溫濕度適宜時,形成分生孢子,借風力傳播侵入葡萄的幼嫩組織。
2.防治方法
2.1結合秋冬季修剪,剪除病梢、病穗、卷須等,清掃地面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
2.2冬季修剪后,噴波美5度的石硫合劑1次。
2.3品質(zhì)好的而又易感病的品種,可在謝花后進行套袋。
2.4在葡萄萌芽期和幼果期,可噴1:0.7:240倍式的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用21%克菌星500-600倍液,或用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1600倍液。
四、葡萄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1.發(fā)病規(guī)律
葡萄霜霉病發(fā)生早晚,各地不一,發(fā)病早晚與當?shù)貧夂蛴忻芮嘘P系,一般氣溫在18-24度為最適宜溫度,如果此時多雨、潮濕、多霧,更是發(fā)病的重要因素,高溫干燥發(fā)病甚少。此外,葡萄園土壤潮濕、低洼、排水不良,都易引起發(fā)病。
2.防治方法
2.1秋季葡萄落葉修剪前后,及時清除、燒毀病枝落葉,減少越冬病源。
2.2霜霉病發(fā)生初期,應立即噴布50%瑞毒霉750倍液,或乙膦鉛250倍液,每15天噴布1次,即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3近年來一些新的農(nóng)藥如綠得保、克露等對防治霜霉病均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兼治其他病害。
五、葡萄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又叫晚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葡萄近成熟期的重要病害。
1.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枝蔓表層組織及病果上越冬。一般年份,病害從7月上旬開始發(fā)生,8月進入發(fā)病高峰期。土壤粘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或棚架過低,管理粗放,通風透光不良,均有利于發(fā)病。
2.防治方法
2.1結合秋季修剪,消除病梢、病果、卷須等,做好清園工作,減少病菌來源。
2.2發(fā)病嚴重地區(qū),可在果粒達黃豆粒大時實行果穗套袋。
2.3藥劑防治,主要是早期噴藥保護?;ㄋ氚l(fā)病,從花期開始噴藥,果穗發(fā)病應從幼果期開始,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等藥劑,隔10-15天1次,連續(xù)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