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明
[摘 要] 水稻在種植過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福建種植水稻的規(guī)模正在不斷的加大。隨著當地經濟不斷的發(fā)展和進步,現有的耕地面積正在逐漸的減少,在加上現在很多建筑工程不合理的占用土地,導致了水稻種植的面積受到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當地群眾的糧食供給,要想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提高水稻的總產量,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群眾糧食供應的穩(wěn)定性。本文主要從免耕田處理、拋栽秧苗以及田間管理等三個方面,對水稻種植過程中管理模式進行了論述和分析,希望本次研究更好的開展水稻種植管理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農業(yè)生產 水稻種植 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8-0064-02
在農業(yè)生產過程中,要想提高水稻總的產量,首先應該在種植區(qū)域內大力推廣優(yōu)質高產的雜交水稻新品種,然后就需要建立合適的水稻管理模式,對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進行革新。原來的水稻管理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以管理過程中必須改進原來的耕作管理模式,建立水稻管理的新模式,從而提高水稻的總產量。
一、免耕田處理
1.噴施除草劑
早稻在拋秧前25天對稻田灌一次水,保持有水層3-5天,使雜草充分萌發(fā)和利于土壤軟化后,排干田水,噴施除草劑。除草劑應用農民樂“747”200-250g加百草枯類150-200g,均勻噴灑田間雜草或綠肥。早稻是綠肥田的噴藥后2-3天內用木頭滾壓綠肥,使其平整貼近田面,有利于回水漚田,同時使綠肥雜草等容易腐爛,也有利于拋植秧苗。晚稻除草劑使用應在早稻收割時,盡量低割稻樁,收割當天,畝用農民樂“747”200-300g(視稻樁高度而定,稻樁高用量多,反之,用量少),加百草枯類200g,均勻噴施。雜草枯死多及稻樁再生苗很少,殺草效果最佳。對于上一年的晚稻稻田應該先灌深水泡田2天左右,然后排田間的積水,選擇一個無風晴朗的天氣,對田間的雜草和落粒谷苗進行清除,可以選擇飛達紅每畝使用240g兌水50000g進行噴施,能夠起到很好的除草效果。
2.田間開溝
除草結束以后就可以進行開溝作業(yè)了。在開溝過程中要確保每一塊田都要開通環(huán)田溝,大眾田塊根據排水的方向進行開溝。每隔田塊中間間隔4m開設一條排水溝,要求溝的寬度在30cm,深度在15cm左右,溝中泥土均勻的鋪平田面。
3.灌水浸泡田
在拋秧苗的前五天的時間里,對種植田塊進行灌水浸泡4天左右,等誰田內的水層回落為淺表性的水層之后,進行施肥。施肥應該施加農家肥,然后第二天進行拋秧。
二、拋栽秧苗
1.拋栽秧苗的要求
拋秧稻應適期早拋栽,一季春稻小苗抗寒能力強,但不耐鹽堿。早栽雖然氣溫較低,但水源條件好、水質好、溫度低秧苗生長慢而穩(wěn)健。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到15℃時即可拋栽。此外,還應注意軟盤育秧與常規(guī)手插秧相比播種量大,秧齡期稍長,秧苗就會變黃成為弱苗,影響拋后立苗、活稞。因此秧齡一到3-5片葉左右,應及時拋栽,秧苗在種植過程中要保證青綠,無明顯的疾病,要求秧苗70%以上的都帶葉,秧苗的根部應該帶有一定的軟泥團,苗高度平均在20cm左右。
2.拋栽秧苗的密度
拋秧前,先在每塊田四周邊行和每廂邊行,拉線擺放一行秧苗,規(guī)格為25cm擺一蔸,擺后在廂中間實行拋秧,畝拋栽密度1.8萬蔸左右,要求蔬密均勻,保證每平方米有秧苗27蔸左右。
3.拋栽秧苗的方法
首先,起秧和運秧。拋栽前1-2天檢查盤土濕度,發(fā)現過干應及時補澆水;起秧時盤土較濕,可把秧盤從秧床上揭起晾1-2小時。應避免在起秧前臨時澆水。起秧方法,先將秧盤從秧床上用力揭起,再把秧苗用手大把拔起,輕輕抖動,使秧苗土坨分開,放入筐內,運到田邊,或秧盤揭起直接運到田邊,隨拔隨拋;其次,拋栽方式。人工拋秧,秧盤運到本田四周,人站在田埂上,一手托秧盤,一手拔起一把秧苗,輕輕抖動,使穴間盤根土坨分開,然后往田面先遠后近均勻拋撒。另一種方式,人站在田面上,一手提筐,一手抓秧苗像撒化肥一樣進行拋撒,這一方式拋撒速度更快。拋撒高度在3-5m以上,土坨入土深度1-1.5cm。一般應先將70-80%秧苗拋下田,占滿田面,然后再將剩余的20-30%的秧苗補拋均勻。一條地塊拋完后,縱向每隔3-5m寬拉雙線,兩線間隔25-30cm作為作業(yè)道,把兩線間的秧苗揀出,扔到附近較稀的地方,使秧苗在田面分布盡量均勻。機械拋栽,每小時可拋栽0.8-1公頃,每天拋6-8公頃。每臺拋秧機3人操作,起秧運秧輔助工5人。機械拋秧效率是手插秧的15倍,秧苗田間分布均勻,但拋栽高度不夠,立苗質量不如人工拋秧,有待進一步改進。
三、水肥管理
首先,基肥。在種植之前,應該施足基肥,基肥主要使用的是碳酸氫銨和過磷酸鈣,這兩種肥料要求每畝25000g左右;其次,追肥。在拋苗后一周的時間之內,每畝施加尿素5000g,氯化鉀6000g;二次追肥主要是在拋苗之后的兩周之內進行,每畝施加尿素和氯化鉀7000g和1000g;第三次追肥,主要發(fā)生在禾苗生長達到85%所需的有效穗時,將田間的水排干,然后每畝施加復合肥10000g,氯化鉀10000g,幼穗生分壞之前,大約拋后三周左右,每畝施加尿素2500g,氯化鉀5000g,復合肥5000g。對于水稻的品種部耐肥的、葉片較薄的和垂葉的、葉綠素少的施肥應該減少。而對于葉片出現了發(fā)黃的現象,則應該適度增加施肥的量;最后,穗粒肥,早稻在幼穗分化到第六期,每畝施加尿素3000g,晚稻在幼穗分化到第五期后每畝施加尿素2500g,當幼穗分化到7-8期之后,每畝施加尿素4500g,復合肥5000g。在施肥過程中第一次的追肥應該結合使用除草劑。第二次的追肥應該結合防治水稻紋枯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的農藥配合使用。在使用防治紋枯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的農藥過程中,應該與施肥有效結合,連續(xù)使用3-4次;深水泡田軟化土壤,無水層進行拋秧,淺水層進行分蘗,等到幼苗生長到85%所需的有效穗時,需要及時的排水曬田。曬田曬到田面轉白,水稻葉片出現了稍微的卷邊現象之后,應該及時的進行跑馬水,直接曬到幼穗分化的5期前。淺水抽穗揚花,干濕交替到黃熟。
參考文獻
[1]李長林,賀鳳志. 選良種、搶積溫、育壯秧、節(jié)灌水 實現寒區(qū)水稻高產優(yōu)質[J]. 水利天地. 2010(09)
[2]郭云建,姚雄,趙獻成. 四川水稻畝產750kg的階段目標與關鍵農藝技術[J]. 農業(yè)科技通訊. 2010(11)
[3]夏明香. 淺談蘇灣鎮(zhèn)水稻低產原因及對策[J]. 現代農業(yè)科技(上半月刊). 2010(09)
[4]魏玉波,梁乃亭,王奉斌,布哈里且木. 新疆水稻優(yōu)質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J]. 新疆農業(yè)科學. 2010(01)
[5]姜心祿,鄭家國. 提高技術普及率和到位率 抓平衡奪高產[J]. 四川農業(yè)科技. 201005)
[6]陳宏,楊勝鵬,戚士章,李克虎,李宏松,楊艷. 壽縣水稻生產重點解決的技術問題探討[J]. 現代農業(yè)科技(上半月刊).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