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學丹
在古老而美麗的江城——黃州,有一處用蘇軾的號命名的游覽勝地——東坡赤壁。蘇軾怎么和黃州赤壁發(fā)生關系呢?這得從北宋的一場文字獄——烏臺詩案說起。
烏臺,即御史臺,封建國家的中央監(jiān)察機關。舊傳御史臺植有柏樹,上有烏鴉數(shù)千只,因稱烏臺。公元1079年四至六月,御史府諫官李定等人摘錄《蘇子瞻學士錢塘集》中的詩文,附會新法,無限上綱,給蘇軾加上包藏禍心,怨恨皇帝,毀謗朝廷,漫罵新法等莫須有的罪名,先后四次上書彈劾蘇軾。七月底,御史臺官吏奉命從汴京趕到湖州衙門,當場逮捕了蘇軾,并將其押至京城,投入監(jiān)獄。其家被查抄,其書稿被燒毀,并且牽連到一大批人。這就是“烏臺詩案”。案發(fā)后,他在獄中遭受詬辱折磨,幾乎被逼自殺。后經(jīng)弟弟蘇轍和許多大臣的多方營救,才獲釋出獄,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在黃州生活了四年零兩個月。雖然掛了個“團練副使”的頭銜,但實際上是個“罪人”,處于“罪廢“地位。在如此艱難困苦的逆境中,佛、道思想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這一時期致君堯舜不得的慰藉。但是,經(jīng)時濟世的儒家思想仍是他無法割舍的追求。他將儒、道、佛三者融合互補,形成了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的達觀。他游覽了鄂東以至大江以南的名勝古跡,創(chuàng)作了66首詞、200多首詩、3篇賦、170多篇散文、280多封書信。詩人這一時期政治上的不幸卻成了文學上的大幸。
由于赤壁背靠山崖,面臨大江,山崖聳峙,雄偉挺拔,大江浩瀚,歷來有“江山如畫”之稱,因此,蘇軾經(jīng)常邀約友人游覽此地,并寫下了著名的“赤壁三詠”,即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些詞賦反映了蘇軾貶謫黃州時期復雜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上的波折。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蘇軾的《前赤壁賦》,走進他那復雜的精神世界,探究他感情上一波三折的原因。
本文以什么為線索?(生答:人物感情的變化)請同學們畫出感情變化的路線圖(生畫:樂→悲→喜)就此路線圖,你能提出一些什么問題?(學生提問題后,教師點評并濃縮為三個核心問題:①因何樂極?②為何生悲?③如何轉悲為喜?)現(xiàn)在,請帶著這三個問題快速瀏覽課文。
下面,我們先從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來探求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古代文人有“四美”之說,把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看作四種美好的事物。這些美好的事物會激起人什么樣的感情?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也寫出了“遷客騷人”因不同景象而產(chǎn)生不同感情。你們還記得“至若春和景明”那一段嗎?一起背誦一遍!這一段寫出了什么樣的景象?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情?(生一一回答:美麗的景象,歡樂的感情)。蘇軾《前赤壁賦》的開頭一段,也是這樣。請同學們就上述“四美”,聯(lián)系作品實際進行分析,看看“蘇子與客”到底因何樂極。
時間是初秋月圓之夜,可謂良辰;景象是清風明月大江,恬靜閑適而又朦朧遼闊,可謂美景;事件是賢主嘉賓在這樣一個美好夜晚乘著小船自由自在地飄蕩在赤壁之下的大江上,可謂樂事;感受如“馮虛御風”,“遺世獨立”,飄飄欲仙,可謂賞心。在這“四美”當中,真正使“蘇子與客”樂極之因是美景、樂事。而這美景是他們擁抱自然時所見,這樂事是他們擁抱自然時所歷。因此,使“蘇子與客”樂極之緣是擁抱自然。
現(xiàn)在,從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來探求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探討這個問題時,要聯(lián)系作者在黃州期間情緒低落的一面,心態(tài)苦悶的一面,洞察他在逆境中對人生的看法。這一段“問客”——追問悲因,只有簡短的一句話;“客曰”——分析悲因,可分四個層次:從“月明星稀”到“而今安在哉”是第一層。這一層是懷古,即追憶古人古事。古人是誰?(曹孟德)曹孟德是個什么樣的人?(“一世之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從文中所引曹詩可以看出他的文才出眾,從述“下荊州”可以看出他的武功蓋世)結果怎么樣?(“困于周郎”,一敗涂地;至于“而今安在”,還不是“荒冢一堆草沒了”?)這說明了什么?(人生無常,世事難料)。從“況吾與子”到“滄海之一粟”是第二層。這一層是傷今。對照曹孟德,反觀“吾與子”,覺得自己怎么樣?(人生渺小,身世卑微)?!鞍嵘倍錇榈谌龑印⑷松c宇宙進行比較,會覺得人生怎么樣呢?(人生短暫,年華易逝)。最后兩句為第四層。將理想與現(xiàn)實進行對比,又會覺得人生如何?(人生無奈,壯志難酬)。這一段通過回想人生,發(fā)現(xiàn)許多人生憂患和心靈之苦。這人生憂患、心靈之苦正是客人生悲的原因(其實客悲亦自悲)
最后,從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探求第三個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非常復雜,涉及到老莊哲學和佛、道思想。這一段文字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從段首到“而又何羨乎”,從表面看,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蘇子就地取材,以水月為喻,講變與不變的道理)。第二層從“且夫”到段末,從表面看,寫的是什么意思?(勸客人與世無爭,到大自然中去享受快樂)其實這兩層都深蘊著佛道兩家思想和莊子哲學。經(jīng)過蘇子這一番勸說(勸客亦自勸),即通過談玄言理,客人(包括主人)的人生憂患得以解除,心靈之苦得以救治,于是轉悲為喜,喜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