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波蘭 劉禛
[摘 要]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數(shù)量急速增長,對社會安定產生重大影響,關于未成年的犯罪問題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文章以廣州市為例,針對未成年人犯罪情況進行抽樣調查分析進行,探究未成年犯罪背后的原因。
[關鍵詞]未成年犯罪;廣州市;犯罪特征
未成年人犯罪與吸毒、環(huán)境污染被視為世界三大公害。近10年,我國未成年犯罪呈現(xiàn)急速增長的態(tài)勢。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200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逮捕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69780人,2006年批捕逮捕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92574人,2008年數(shù)字突破10萬,達到101928人。自2000年起,我國各級法院判決生效的未成年犯罪人數(shù)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①廣州作為常住人口高達1270萬的大都市,其未成年犯罪數(shù)量以10%的高速增長,位居全國首位。
一、未成年犯罪基本情況
本文抽取700多份未成年犯罪案例,進行對比分析。
(一)犯罪主體情況
一是無業(yè)人員、學生、農民為主,未成年犯多為90后(表一)。二是低齡化嚴重。16歲以下接近80%,其中16歲高達40%,15歲占28%,14歲占15%,年齡最小的僅11歲。三是普遍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學歷占75.5%,52.3%初中沒畢業(yè),14.3%%小學沒畢業(yè),8.49%高中或中專沒畢業(yè),0.98%文盲。四是多數(shù)貪玩、厭學。80%以上未成年犯逃學曠課,多數(shù)經(jīng)常接觸不良少年、夜不歸宿、離家出走。四是外來人口犯罪數(shù)量大,高達50%。
(二)犯罪類型情況
一是犯罪類型集中,財產犯罪居多。財產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總數(shù)的80%以上,搶劫高居首位,暴力傷害迅速增長,犯罪類型成人化(表二)。二是共同犯罪比例大。抽樣數(shù)據(jù)表明,未成年犯屬于“共同犯罪”的達85%,多數(shù)犯罪活動有成年人參與(表三)。三是網(wǎng)絡組織化嚴重。未成年犯主要通過QQ、MSN、網(wǎng)游等網(wǎng)絡工具結識,形成較為固定組織進行犯罪活動,該種網(wǎng)絡結社已成為未成年犯罪的主要方式?!兜?0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wǎng)民數(shù)量達到5.38億,其中未成年人約占31.8%,②幾乎成為網(wǎng)絡傳媒最大的用戶群。90后犯罪受到網(wǎng)絡影響的為多數(shù),這是與其他年代未成年犯罪的最大區(qū)別。
3.犯罪背景情況:普遍家庭條件較差,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家庭殘缺和家庭教育缺位等。未成年犯為外來農民工占很大比例,其家庭經(jīng)濟條件貧困的居多。700余名未成年犯中,家庭比較困難占一半左右,還有不少未成年犯父母離異或幼時為留守兒童,自小由祖輩隔代教育,輟學后進大城市務工,在物欲、激情趨勢下走上犯罪道路。據(jù)統(tǒng)計,該類犯罪中35%家庭結構殘缺缺,28%父母離異或一方早逝,2.9%為孤兒。
二、未成年犯罪行為特征
與成年犯罪人不同,未成年犯罪可分為四種類型:沖動型、叛逆型、貪利型和跟風型,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
其一是行為的模仿性、暴力性。未成年人辨識能力差、效仿能力強,極易被暴力、兇殺及黃賭毒等犯罪亞文化侵襲,為不法分子利用,同類人群易交叉感染。很大比例的未成年犯罪行為是模仿電影、游戲中暴力行為。
其二是行為的反復性、貪利性。根據(jù)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統(tǒng)計, 2006年未成年犯總數(shù)851人,重新犯罪人數(shù)31人;2007年未成年犯總數(shù)808人,重新犯罪人數(shù)21人;2008年未成年犯總數(shù)783人,重新犯罪人數(shù)71人,有些地區(qū)重新犯罪率達到10%以上。③可見未成年人犯罪的反復性甚高,其感受到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后,不斷強化了違法犯罪意念。
其三是行為的糾合性、盲動性。未成年違法犯罪往往是受到問題同伴、不良亞文化等外界影響,法律意識、道德意識、自控力薄弱,講所謂江湖義氣,趨同性、群體化嚴重,沖破脆弱的理智防范體系爆發(fā)激情,觸犯法律。
三、未成年犯罪原因分析
未成年犯罪數(shù)量逐年增高是主客觀多重消極因素、社會矛盾相互滲透的結果。究其原因,主觀上是由未成年自身引起,客觀上則是家庭、學校、社會的不良環(huán)境、風氣造成的。
(一)未成人自身的身心缺陷
未成年人處于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這一階段其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都比較特殊。身理上未成年人處成長發(fā)育快速的青春期,生理變化快,這使得其變得焦躁易怒,自制能力差時很容易因情緒沖動而犯罪。當然,未成年人生理上的變化也會引起心理上的變化,一方面認識能力和自尊心因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強,使其獨立的同時也容易形成叛逆的心理,對管教抱著對立情緒,易結交不良友人,沾染不良嗜好。另一方面好奇心也隨著增強,對于外界有強烈認知欲卻沒有正確引導,又加上自身不成熟,好奇心就會變成犯罪的推動力。
(二)未成年人教育的匱乏
首先,家庭教育的不足。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容易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偏差而違禁犯忌。在家庭冷漠型的教育方式中,不是粗暴專斷就是放任不管,這類家庭教育下的未成年人不是有暴力傾向就是喜歡任意妄為導致行為出格。而在家庭溺愛型的教育方式中,情親過剩,重養(yǎng)輕教,這種偏失又易使未成年人驕奢淫逸,自滿自大不融于群體。其次,學校教育理念的失衡。學校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力量。但是因為單以升學率來衡量學校的教育成果使得大多數(shù)學校的教育理念失衡,學校以成績評判學生,德育課和法制教育課備受冷落。眼里只有文化尖子生,放棄后進生,甚至挖苦歧視后進生,把他們丟棄在社會上。在調查的廣州未成年犯罪群體里,有許多是沒有完成義務教育,中學就綴學的青少年,他們閑散在家,社會游蕩,自暴自棄下才被社會不良分子引入歧途。
(三)社會不良因素的污染
社會環(huán)境影響著社會成員,這是不可避免的,成年人都深受其害,尚且人身價值觀還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社會轉型帶來經(jīng)濟繁榮的同時,文化思想的沖擊也是不可估量的,現(xiàn)在各種價值觀的并存,未成年人很難判斷與取舍。首先,社會不良風氣漸濃。因貧富差距的加大,部分人思想腐化墮落,“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之風盛行,這極易讓未成年人產生不平衡的心理,漸漸成為金錢和物欲的奴隸,當他們的物質欲求不能完全滿足時就會用構違法犯罪的方式強取豪奪。其次,社會文化氛圍復雜,文化產品良莠不齊并且傳播迅速。一些充斥著色情暴力的書籍、雜志、影視都進入未成年人生活的圈子,受此影響的未成年人不勝枚舉,他們往往成了這些污濁文化的犧牲品。
[注釋]
①摘自《我國“90后”未成年人犯罪數(shù)量劇增8成犯罪受網(wǎng)絡影響》http://news.jcrb.com/jxsw/201011/t20101109_463469.html
②2012年7月份我國網(wǎng)民數(shù)量調查統(tǒng)計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20719/657146.html
③操學誠,劉桂明,路琦,牛凱:《我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分析報告》,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10.07.30
[參考文獻]
[1]馬柳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處遏制度研究[J].知識產權出版.2010.
[2]佟麗華.未成年人法學[J].法律出版社
[3]鄭列,馬方飛.論青少年犯罪之社區(qū)預防[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7.5.
[4]舒洪水.未成年犯罪人之社區(qū)矯正[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2.4.
[5]司法部社區(qū)矯正管理局.郝赤勇副部長在全國社區(qū)矯正理論研討會上強調按照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要求推動社區(qū)矯正工作深入發(fā)展[J].人民調解.2011.3.
[作者簡介]史波蘭(1990—),女,江西上饒人,華南師范大學2011級,法律碩士,研究方向:刑法;劉禛(1989—),女,江西贛州人,華南師范大學2011級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