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新觀點,是中國共產(chǎn)黨對改革開放30多年政治成果的總結。加強“三個自信”教育是當前黨和國家的重要戰(zhàn)略任務。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金如,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蔣芳和李里,在《“三個自信” 教育的著力點》一文中,指出了“三個自信”教育的著力點是:要充分認識自信的力量,深刻理解“三個自信”的基本內涵及其辯證關系,深刻認識“三個自信”的基本依據(jù),深刻認識“理論自信”來自于理論體系本身的成熟,深刻認識樹立制度自信最為關鍵。
1903年清廷諭設商部,飭令各省分設商務局作為與直省對應銜接的行政系統(tǒng),作為商部的分支機構。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曲霞,通過《清末商部成立與直省商務局之擴展》一文,講述了由于各省商政機構設立時間不一以及發(fā)展不平衡,有些省份的商務局設立于商部之前,有些省份的商務局則是脫胎于商部成立之后,至1906年商部改組為農(nóng)工商部之前,各省基本已遵旨設立商務局。商部成立后,各省大都遵章設立或改革了原有的商政機構,從形式上實現(xiàn)了從商部到商務局的上下聯(lián)絡機制,顯示出清末統(tǒng)籌商政的初步整合狀態(tài)。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構建上下貫通的體系,清廷對經(jīng)濟事務的籌劃邁出了從分散到集中的重要步伐。
近年來,文化旅游成為熱點,江西作為旅游大省,除山水風光外,一直希望能找到讓游客駐足長留的方式,希望能把走馬觀花式的匆匆一瞥變成深度游、休閑游。在這方面,江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崔玉霞與江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宮毅,在《建立江西書院文化產(chǎn)業(yè)群的設計與構想》一文中,提出江西遍布各地的書院遺跡是否可以考慮承載這一文化使命?打造江西書院文化產(chǎn)業(yè)群,通過創(chuàng)意將遍布各地的書院打造成形態(tài)各異的耕讀度假山莊,將書院文化與休閑度假游結合起來,讓觀光者深度參與,從而使江西書院成為江西休閑度假旅游的一個重要目的地。
中國文象思維是通過漢語言文字和象結合的自然理性的思維方式。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象,這使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維方式具有與“象”相關的“取象”特征,而這個“象”的本體是自然。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部助理研究員賴華先,通過《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自然理性——與西方邏輯理性相比較》一文,從中國文象思維的理論角度重塑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關“自然理性”的理論體系。從本體論方面闡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自然觀念”是一種“自然理性”,并從先秦文獻中的“自然理性”(道)的量化分析來進行印證。文中第三部分闡述了自然理性的交往原則,主要有等級秩序、德、法三種,第四部分比較分析了自然理性的思維表達方式,指出中國文象思維是一種描述性的思維表達方式,而西方邏輯思維是一種陳述性的思維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