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反腐及廉政建設措施為海內外所關注。其中一個熱點話題是如何將外逃貪官等犯罪分子緝拿歸案。美國有媒體稱,日前,中國向美方開出的“貪官外逃名單”已超過1000人。
盡管美國不時爆出所謂“要幫忙捉拿中國貪官”的消息,但緝拿隱匿在美國的這些貪官面臨重重困難。
美國一些執(zhí)法官員和司法界人士說,貪官跑到美國并留下來不難,但是把他弄回去卻不容易。這不一定是美國政府有意刁難中國,主要是要通過美國移民遞解的司法程序,如果中國貪官在美國沒有新的違法活動,很難把他們遣返。
在過去10年中,只有兩個逃至美國的中國貪官被遣返。透明國際亞太區(qū)項目主任廖燃說,這里面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雙方的法律體系不同,不能接軌。在美國,法官判案引述有關案例,沒辦法打包處理一類案子。而中美要想簽訂引渡條約的主要障礙是雙方對司法制度和人權保障制度認識的分歧。
美國一些執(zhí)法官員和法律人士則認為,要想有效打擊逃到美國的貪官,中美若一時簽不了刑事引渡條約,可以先從兩國司法檢察機關相互交換資料著手。此外,中國還應善用美國法律,并研究貪官轉移資金的新特點,同時還要有一些鼓勵美方配合的措施。
美國加州洛杉磯縣警局國際聯(lián)絡處警官李明成表示,包括該縣警局在內的美國執(zhí)法機構,與中國警方和反貪機構在打擊刑事犯罪方面有過合作,聯(lián)邦調查局在北京也有辦事處,但與中國合作的重點是打擊販毒、走私及假冒偽劣商品的犯罪,而抓中國貪官這樣的事情,屬于外交及聯(lián)邦政府層面的事務,地方警局不能直接插手。他說,即使知道中國的貪官隱匿在洛杉磯,不經過聯(lián)邦政府,美國法律是不允許地方警力介入的。
加州華人律師鄧洪表示,美國的聯(lián)邦法及司法體系,規(guī)定了聯(lián)邦和地方執(zhí)法機構各有不同的司法管轄權,所以中國不可能指名道姓要求聯(lián)邦或地方執(zhí)法機構把誰抓回去;中國發(fā)出的通緝令也因為中美沒有引渡條約,美國的執(zhí)法機構不會幫助執(zhí)行。
就在最近,一家國有公司在南方的負責人在國內“集資”了一億多元人民幣跑到洛杉磯。國際刑警組織對此人發(fā)出紅色通緝令,中國公安部門和檢察院都有人來到洛杉磯,但就是沒法將此人帶回去。更令人氣憤的是,盡管他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但仍然通過投資移民拿到綠卡。
除了要求遣返貪官,中國與美國合作打擊外逃貪官還面臨一個很實際的問題:貪官被捉住,對其貪污的錢怎么辦?廖燃說,有學者認為對貪官的贓款,可以適當讓外逃目的國享有部分利益以助遣返貪官,但這種方式根本不可行,“因為人家根本不想給你。即使人可以遣返給你,但錢不能幫你追回來?!彼f,對于追討外逃資金,“除了刑事訴訟,中國應同時注重對貪官的民事訴訟。中國刑事判決中可以‘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但這一條在國外不管用。而民事判決結果,在國外可能被認可。”他認為,在中國,反貪似乎只是紀委的事,銀行、稅務等部門只是配合一下。實際上,許多漏洞都出在這些部門的監(jiān)管上。在中國,一個人可以開很多賬戶,甚至有好幾個合法身份,因此監(jiān)管特別難,漏洞太大。摘自《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