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 孫希卓 史超
馬鈴薯在儲藏期間會產生損耗,認真研究分析損耗的原因,加強儲藏期間的管理,減少損耗,是馬鈴薯儲藏期間的重要任務之一。
決定儲藏期間損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馬鈴薯在儲藏期間的呼吸作用和水分蒸發(fā)情況;在田間是否生長良好或感染各種病害情況;收獲時的成熟程度,薯塊的休眠期是否被提前打破,儲藏期的長短,儲藏環(huán)境好壞,以及儲藏期間的感病程度。
馬鈴薯塊莖的呼吸作用和水分蒸發(fā)是引起重量損耗的基本因素,這種損耗其中大部分是因水分蒸發(fā)引起的,小部分是由于呼吸作用造成的。當馬鈴薯儲存在正常溫濕條件(溫度為1~3℃,空氣相對濕度為80%~93%)下,蒸發(fā)的水分要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干物質大10倍以上。當溫度升高時,這種狀況就變成相反的情況,即由于呼吸所消耗的干物質大于水分的蒸發(fā)量。
馬鈴薯遭受不同的機械損傷也是造成損耗增大的原因之一。由于薯皮碰傷,會引起呼吸作用的加強,大量的干物質和水分就會消耗和蒸發(fā)。在收獲后和入窖前,促進馬鈴薯外皮迅速的木栓化和機械傷口的愈合,能有效的減少重量的損耗。溫度增高會加速木栓化的進行,所以在馬鈴薯收獲后的2~3周內,在儲藏環(huán)境中維持10℃左右的溫度,對塊莖表皮木栓化和傷口愈合是有益的。
馬鈴薯在儲藏期間,由于病害的侵染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因病菌侵入塊莖后,呼吸作用加強細胞組織軟化腐爛,使塊莖失去種用價值和商品價值,造成庫存損失。
在儲藏期間塊莖重量損耗分為自然損耗和廢品兩類。自然損耗是因為馬鈴薯不斷的進行呼吸和蒸發(fā)而引起的水分和干物質的損失。無論用什么方法儲藏,馬鈴薯塊莖都不可避免的發(fā)生這種損耗,但合理的調節(jié)馬鈴薯儲藏條件,可以使自然損耗降到最底限度。廢品則常常是由于腐爛、異常的溫度、空氣中氧的缺乏等原因造成薯塊的腐爛、受凍、失水、窒息、變綠等嚴重損害,以至失去了食用和種用價值。要消滅或減少廢品的發(fā)生,就必須在儲藏期間嚴防薯塊受病菌感染和異常溫度,過度潮濕,氧氣不足通風不好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