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世紀末葉,中國畫由復興走向繁榮,這使工筆重彩畫家在不同文化的參照中,有了更多比較、選擇的可能?,F代工筆畫正實現著從傳統(tǒng)形態(tài)向現代形態(tài)的轉變,出現了對西畫明暗的借鑒,色彩的拓展和對色彩豐富、厚重的追求。本文就我對現代重彩畫的造型與色彩產生的新樣式及特點作一論述。
【關鍵詞】 寫意性造型特點;寫實性造型特點;色彩;民間用色
一、現代工筆重彩人物畫寫意性的造型特點
傳統(tǒng)中國畫講究的是以形寫神,表明了造型的目的不只是停留在再現這一層面上,而貴在傳神。歷代的名畫家更是重“意”,即“以意造形”,而夸張與變形又是“以意造形”常用的藝術手法。唐代繪畫是古代工筆人物畫的鼎盛時期,縱覽這一時期工筆畫的優(yōu)秀作品,無不運用了夸張與變形這一藝術手法。如唐代的《簪花仕女圖》,作者有意的通過夸張造型,用畫中女子的體態(tài)去迎合人們當時對豐滿身段的審美偏好?,F代重彩工筆人物畫家正是借鑒了傳統(tǒng)寫意性的造型觀表現了現代寫意性的造型特點的,具體如下:
(一)強調主觀表現的造型特點:現代工筆畫家對古代造型的夸張與變形不只是簡單的繼承而且還強化這種寫意性,表現在一方面要強化客觀的本質特征,通過主觀感受塑造出不同情趣的藝術形象?,F代工筆畫家的造型表現中,造型個性化表現是通過畫家對客觀物象大膽的取舍與概括,甚至走向抽象的表現,反映出畫家不同的審美情趣。
(二)構成意識的造型特點:現代寫意性造型特點多樣,其中有現代設計構成原理的介入,使現代工筆畫家在表現客觀上自然的進入了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空間,現代平面設計主要是以平面化表現為客體,構成造型運用了形塊的分割形成設計中的嚴謹性、和諧性及完整性的創(chuàng)造形態(tài),給人以某種新的視覺感受。構成的造型意識使畫家擺脫了對客觀模擬,通過對形的分析、組合與重建,著力構成新的和諧。
以上就是現代工筆人物畫寫意性造型的主要特點,隨著工筆畫外延的拓展,從造型語言上講,現代寫意性有別于傳統(tǒng),表現為畫家通過廣泛借鑒,滲入現代的審美觀念,豐富了工筆畫的表現語匯,創(chuàng)造了多種多樣的藝術程式。
二、現代工筆重彩人物畫寫實性的造型特點
作為寫實性造型人物特點,使人能更加感受到人物內心的情感。下面就對現代工筆人物畫的寫實性造型特點加以分析。眾所周知,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致力點始終是重主觀,在似與不似之間尋求意象的表達。在多元化的今天,畫家們除寫意性的表現外,還借鑒西方的寫實繪畫,西方繪畫是重客觀的自然屬性,重透視法?,F代工筆畫家對寫實手法一直在嘗試,造型上將素描作為基本功,結合西畫的解剖、透視,把西方的客觀形式與中國畫的主觀形式相結合,產生了現代中國工筆畫的造型語言特點。
(一)形象造型真切感的特點:西方寫實主義在中國畫領域的體現,推動了中國畫家在描繪物象對應重視現實與周圍的生活,即感性的認識。中國傳統(tǒng)工筆畫雖也有“應物象形”的寫實性,但還是受傳統(tǒng)審美規(guī)范的制約?,F代工筆畫家并無一味的沿襲,而是巧妙的結合了西方的寫實主義,加強了對傳統(tǒng)工筆畫的寫實造型,塑造出來的形象更真切感人。
(二)表現手法上突破以往的程式法規(guī)的特點:中國傳統(tǒng)繪畫就是在似與不似之間尋求意象的表達,而現代工筆畫家恰恰是在形似問題上破除了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造型刻畫上細微而且深入。多元化的今天就是要融合與借鑒,借鑒點找對,才能與民族傳統(tǒng)藝術相融合,并加以發(fā)揚去迎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F代畫家對人物畫的造型更是推向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造型的真切感,包括寫意性里談到的構成意識等都可以說明現代的人物造型特點。
三、現代工筆重彩人物畫的色彩特征
在當今,人們普遍意識到色彩是中國畫發(fā)展中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色彩的表現力一直沒有很好的發(fā)揮出來。現代色彩的研究,是中國畫變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色彩同樣需要借鑒,對本民族的借鑒與沿承也同樣都是為了現代工筆重彩人物畫藝術的再發(fā)展。西方繪畫用色彩表現世界,在19世紀末“點彩派”和20世紀初西方后現代主義更是以科學方法對色彩加以研究,這對西方色彩革新有很大影響,同樣也影響著現代工筆人物重彩畫,使中國工筆重彩畫也由此突破了以往的單一用色,適應了現代人的視覺感受?,F代工筆重彩人物畫的色彩特征主要是:
(一)講究色調、創(chuàng)造新的和諧的色彩特征:講究色調是對畫面色彩的整體傾向的把握,現代工筆畫家通過對色彩的統(tǒng)一調配,表達出更為深遠的意蘊,實現更高的境界追求?,F代畫家在著色時,物象的固有色退居次要,最關鍵是要能以某種主調統(tǒng)領畫面,創(chuàng)造新和諧,營造出一定的意境之美。畫家在色調上的自覺追求,使工筆畫的色彩運用增加了新內容。
(二)求變色之美的色彩特征:繪畫除變形外還可變色,現代工筆重彩人物畫中不乏變色,現代色彩材料之多,比古人更豐富,也迎合了現代人的審美,而現代工筆畫的變色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出自于客觀表現對象所給予畫家的獨特感受,表現對象形象上的差異,構成不同的感覺,在畫家心里留下了這樣或那樣的印象。這就是畫家作畫時的原始沖動,繪畫的最終目的要體現感受,表達思想,形色只是傳達的媒體,如此看來,畫家不可能是對客觀對象原色的再現。正如西方畫家米羅所說:“這種感受使我遠離現實”。為了準確而強烈地表達某種感受,在色彩描繪的過程中,就要求變色。
另一方面出自于畫面自身藝術表現的需求,變色處理或為了整個畫面色調的統(tǒng)一和諧,或通過對色彩的安排,構成一定的形式美。由于色調的差異而給予人的視覺感受迥然異趣,明快的色調讓人欣然。變色并不是隨意變,它更是取決于畫家的藝術修養(yǎng)、經驗,對色彩的心理認識,以及色彩的對立統(tǒng)一在調配中的可變性。
四、現代工筆重彩人物畫對中國民間色彩的借鑒
在工筆畫中強化色彩的表現力,是人們審美的多樣化造成的。民間繪畫,是指非美術家的創(chuàng)作,民間繪畫作者的創(chuàng)作是一種自娛性的業(yè)余涂抹,在沒有過多規(guī)矩的自由狀態(tài)下,民間繪畫作者創(chuàng)作了美術的另類輝煌?,F代重彩人物畫也正是沿承并發(fā)展了這些特征。
(一)民間繪畫變色率真的特點:民間繪畫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思想單純,由于沒有過多的理性知識與所謂作畫技巧阻礙,因此其主觀意識和幻想色彩被充分發(fā)揮出來。
(二)民間繪畫“程式化”的用色特征:傳統(tǒng)化存在著“程式化”的傾向,民間繪畫程式化主要體現在:用色鮮亮明快,追求平面裝飾感。
綜上所述,要尋求到符合現代語言的融合點,不僅要從本民族中吸取,更要借鑒外來語言,而現代工筆重彩人物畫就是借鑒融合的新表現,造型上的借鑒體現到形象的真切感和個性特征,色彩上的借鑒,使現代人物畫形象表現更加豐富。繪畫語言的多樣化,使畫家不受以往主觀因素的束縛,在創(chuàng)作中可以任意的想象與發(fā)揮,使人物畫發(fā)展到了新階段。當代強調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它要求我們的探索不僅體現在當代藝術發(fā)展的多元性,還要執(zhí)著于對本民族文化在深層上的探索,開拓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的藝術語言和審美意境。
參考文獻:
[1]尚可 .走向多元——中國工筆畫藝術的新表現[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2]劉曉燕.淺談當代工筆重彩畫的發(fā)展[J] .美術觀察, 2004.
[3]郭廉夫,張繼華.色彩美學[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4]李廣元.色彩藝術學[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白建英,陽泉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