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jié),秋風颯颯,疊翠流金,層林盡染。綿綿細雨中,我們隨同全國各地的著名作家、詩人一起,游歷了淇縣云蒙山。
據(jù)說,云蒙山曾是戰(zhàn)國時期一個著名人物鬼谷子的隱居之地。他隱居云蒙山,并在此處教徒授藝,傳說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都是他的學生。我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擎著紅色的折疊傘,興致勃勃地踏上了云蒙山曲曲彎彎的層層陡峭階梯。抬頭仰望,郁郁蔥蔥的蒼松翠柏漫山遍野,它們沐浴著柔潤的秋雨,更是顯得青翠欲滴。遠處隱隱可見的座座亭臺和層層樓閣,古樸而凝重,一層神秘莫測的面紗輕輕籠罩著這綿延、古老的群山。
我們在導(dǎo)游的引領(lǐng)下,來到映瑞門,看到了潭水邊上的鬼谷井,井的四周呈八角形,形似八卦狀。據(jù)說,此井是鬼谷子為懷念母親映瑞而在其墓旁挖鑿的。井水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母親鬢如霜。這口井還有一個奧秘,就是可以根據(jù)井中水位的升降來判斷天氣的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就證明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證明天晴無雨。因此這口井又被稱作“井中洞天”。站在井邊,也想往井里俯視一下我母親的容顏,可惜井蓋已經(jīng)牢牢蓋住。我只能繞著井口,左轉(zhuǎn)三圈,右轉(zhuǎn)三圈,希望這口井能給自己帶來財運和福瑞吧。
沿著陡峭的階梯往上攀登,我來到當年鬼谷子師徒授藝、求學的山洞前。在孫斌洞前站定,此時思緒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個動蕩不安、群雄并起的戰(zhàn)國時期。我仿佛看到了當年親如兄弟的孫臏、龐涓一起師從鬼谷子,在云蒙山學習兵法時的情景。后來,龐涓貪圖名利,在魏國謀得將軍一職,指揮軍隊和宋國開戰(zhàn),打了幾個勝仗后,便得到魏惠王的寵信,成了魏國上下皆知的人物。春風得意中的龐涓高興了好一陣子,但是一想到比自己謀略更高一籌的孫臏,他心里就不是滋味。因為他當初下山時曾經(jīng)承諾過,一旦自己在魏國有了立足之地,就邀請孫臏下山一起輔佐魏王。如果按照當初的諾言辦吧,就得把孫臏推薦給魏惠王,那樣孫臏的名聲威望就會很快超過自己;如果不去履行自己當初的諾言吧,孫臏一旦去了別的國家,施展起來才華自己同樣不是對手。他寢食難安,日夜思考著對策,后來他把孫臏騙到魏國都城大梁,又誣陷孫臏私通齊國,假借奉魏惠王之命對孫臏施以臏足、鯨臉之刑。他認為,孫臏成了殘廢人,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和自己較量了。
當孫臏明白過來這一切的時候,他忍辱偷生,裝瘋賣傻,時刻尋找逃跑的機會。后來他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秘密回到了齊國,很快得到齊國大將田忌的賞識。田忌喜歡賽馬,但是常常輸給齊威王。這次孫臏幫助田忌以二勝一負的結(jié)局贏得了齊王,使田忌十分高興,正好借此把他推薦給齊王。后來,魏國大將龐涓率兵八萬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國拜田忌為大將,任孫臏為軍師,發(fā)兵八萬,直取魏都大梁。魏軍在攻下邯鄲,士卒疲憊不堪之時,只得棄趙回救。這樣齊軍以逸待勞,大敗魏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這次戰(zhàn)爭給了龐涓重重的一擊。十多年后龐涓又帶領(lǐng)十萬大軍進攻韓國,韓國派使臣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仍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孫臏用迫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齊軍在馬陵道一舉殲滅魏軍。龐涓知道敗局已定,拔劍自刎。這真是印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句話,害人者最終不會有好下場的。
還有張儀,這個魏國貴族后裔,在鬼谷子門下學得縱橫之術(shù),以“事一強以攻眾弱”的“連橫”之術(shù),在風云多變的險惡環(huán)境中憑借外交手段,“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國國威大張,在諸侯國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與此相反,那個同出于鬼谷子門下,曾經(jīng)頭懸梁錐刺股的蘇秦,憑借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以“合縱”之術(shù),發(fā)動韓、趙、燕、魏、齊諸國結(jié)盟,迫使秦國廢帝退地。他曾經(jīng)身佩六國相印,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
在孫斌洞的左側(cè)有一個高10米,長50米的懸崖,叫做舍身臺。相傳舍身臺是鬼谷子講學收徒弟的地方,猶如現(xiàn)在的面試,凡來投師者必須從臺上跳下。他借此可以測試一下學生的誠心、勇氣和智慧。傳說當年孫臏曾用一根竹竿刻上自己的名字把它投了下去,向老師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至于其他人是怎么跳下去的,已經(jīng)無可考證。我想,既然他們能夠成為鬼谷子的學生,一定各有各的妙招吧。
站在舍身臺下仰望,猛然間看到了舍身臺懸崖處的高達6.9米,寬3.8米左右的摩崖題記,上面水銹嚴重,字跡模糊,已經(jīng)無法辨認。云蒙山摩崖題記猶如一座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藝術(shù)內(nèi)涵,仍是學者和游客們流連忘返的地方。
云蒙山水簾洞也是個值得一看的地方。水簾洞也叫鬼谷洞,是鬼谷子居住講學的地方。洞高10米,寬6米,進深80米,洞頂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比比皆是,如珠似玉的水珠順著鐘乳滴落石上,如墜玉盤,叮咚有聲,猶如古人撫琴開箏,串串水珠恰似一幅珠簾懸于洞口,故名水簾洞。“碧水為簾山頭掛,紅桃似錦洞口開”,就是這種景色的寫照。洞口右側(cè)塑有3.5米高的鬼谷子站像一尊,右手持竹簡,左手放背后,恬靜安詳,神態(tài)專注,應(yīng)該是在為當年的弟子授課吧。洞內(nèi)有一眼仙泉井,泉水清澈。據(jù)說,每到夏季的七八月份,就有大量的泉水溢出,在洞外形成一道飛瀑,地涌天懸,嘯聲充谷。在這個季節(jié),由于洞內(nèi)泉水沒膝,沒法給學生們講課,鬼谷子只得給他的學生們放兩個月的暑假。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暑假就是從這里來的。
相傳鬼谷子經(jīng)常乘坐牛車出入水簾洞,所以現(xiàn)在洞中還留有當年的兩道車轍和牛蹄痕跡呢。
出山門往西直到五里井,這里就是著名的五里鬼谷了。這是一道綿延五里的山谷,峰回路轉(zhuǎn),幽深莫測。傳說當年王蟬曾在此隱居,故自號鬼谷子。山谷兩側(cè)山勢陡峭,峰巒峙立,一條清溪從谷中蜿蜒流過。我暢想春夏季節(jié),灌木郁郁蔥蔥,野花芬芳,蟬鳴蝶舞,山泉瀑布飛流其間,該是怎樣優(yōu)美的一種境界啊!只是此時是秋季,我只能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菊花競相開放,灑下一片金黃。那簇簇的山榆樹,片片秋葉也被丹紅染透。徜徉在這彎彎曲曲的石徑上,欣賞著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該是何等愜意??!
聽說谷內(nèi)還有孫臏墓、一線飛瀑、魔壁、天書崖、五里井等景點,因為天氣原因,我們無暇一一觀賞,只得留到下次拜訪了。
離開了五里鬼谷,我們隨著導(dǎo)游來到了海拔近600米的山頂大草原。草原地形奇特,空曠無垠。傳說戰(zhàn)國時期鬼谷子曾率弟子在此觀天象,修習“鬼谷兵書”。在這塊開闊的草原中,有一片桃園。相傳當年孫臏在云蒙山從師學藝期間,每逢春季,日日早出晚歸,登山植樹育桃,久而久之,,桃樹布滿山頂。每到陽春三月桃花盛開之時,云蒙山頂像披上了一層粉紅色的柔紗,蜂飛蝶舞,馨香漫溢,煞是令人陶醉。只可惜春季已過,我只能欣賞這茂草齊胸、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北國壯觀秋景了。
這的確是北方難得一見的山頂大草原。來到這里,仿佛走進了遼闊的內(nèi)蒙大草原。一頂頂白色的蒙古包,鑲嵌在碧綠的草地上。一匹匹健壯的牧馬悠閑地啃著草兒,用它們清澈的眼睛打量著一批批陌生的游客來來往往,似在沉思著什么。
淅淅瀝瀝的秋雨仍在下著,望著這美麗的大草原,忽然有了一種想躍馬馳騁的感覺。我想像騎在馬上風馳電掣般的雄姿,心里暗自得意,只有這樣才不虛此行呀。于是,交了幾十元的跑馬費,騎上駿馬,繞著草原跑道跑去。
或許是那匹馬認生,或許是我騎馬姿勢不對,那匹馬跑了幾分鐘就放滿了速度,沿著跑道溜達起來,還低頭吃起路邊的青草來了。我有點心急,又有點害怕,想催促馬兒迅速前行,那匹馬竟然不走了,還在那里拉起屎來了。后來牧馬人過來了,牽著那匹馬駝著我走了兩圈才算完事。哎,總算過了一把騎馬癮。只是沒有體味到縱馬馳騁的那種感覺,有點遺憾了。
我們集合離開云蒙山的時候,已經(jīng)接近中午了。登上大巴車,回頭遙望,連綿的群山被一層蒙蒙的霧氣籠罩著,遠處的樹木和亭臺樓閣又一次掩映在一片氤氳之中。
我們坐在大巴車上,一路歡笑著,暢談著觀山的感受。是啊,云蒙山展現(xiàn)給我們的,不僅是她優(yōu)美宜人的自然景色,更多的是她那種滄桑的歷史厚重感。我們既是在觀山看景,也是在穿越歷史的時空去探尋古人的生活和蹤跡。云蒙山燦爛的歷史文明,將成為一種活的化石,時刻彰顯著她璀璨奪目的。
作者簡介:劉青菊,筆名青云,中學語文教師,一九六七年出生于河南省滑縣。中華作協(xié)河南分會理事,滑縣作家協(xié)會理事,詩詞吾愛網(wǎng)知名詩人,《子曰》詩刊會員。喜歡寫作,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六年,曾多次在省級、國家級刊物上發(fā)表多篇教育教學論文?,F(xiàn)代詩歌詩風清麗,格調(diào)高雅,講究韻律美和形式美。尤其擅長詩詞寫作,現(xiàn)存詩詞三百余首,深得詩詞吾愛網(wǎng)廣大詩詞愛好者的推崇和喜愛?!杜R江仙》一詞被編入詩詞吾愛網(wǎng)作品集萃《西江有月正清圓》一書?!肚邎@春.返鄉(xiāng)》和《漁家傲.覓詩蹤》兩首詞在兩次詩詞擂臺賽中亦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