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長虹,筆名寬山,1968年出生于河南省通許縣,1985年到北京學畫,1991年研修于北京畫院中國畫研修班,師從馬泉先生,2007年研修于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第二屆創(chuàng)作高研班,2013年研修于陳鈺銘水墨創(chuàng)作班。
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甘肅畫院院外畫家、甘肅省中國畫學會理事、金昌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金昌市文化館副館長、金昌畫院副院長。
作品近30次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展覽中入選與獲獎。
2006年秋, 我年近40歲,又以一名學生的身份坐在中國美協(xié)培訓中心的教室里,思緒萬千,感慨良多。十多年前在北京畫院研修的情景,又重現(xiàn)腦海。不知此次研修會有多少收獲,亦不知自己的畫風會有怎樣的轉變。但珍惜機會,刻苦學習,是我當時唯一的心愿。
當代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百花齊放,異彩紛呈,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但其中更有許多的誤區(qū),盲從者甚眾。研究傳統(tǒng),深入生活,借鑒西方,既是三條途徑,也是當代山水畫家必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如何出新,如何有我,如何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特質,如何展示當代中國畫家的審美追求,是當代中國畫家必須要思考的課題,也是中國美協(xié)創(chuàng)作高研班在教學過程中力圖為學員們解決的難題。所以開課之初就提出:以創(chuàng)作帶動教與學,在創(chuàng)作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認識自己,實現(xiàn)突破。
中國畫是我學習和探索了20余年的行當,漫漫的學畫歷程,漸漸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行為準則。一張張墨稿,記錄著我在孤燈清影下對中國山水畫苦苦求索的苦澀。第一年的學習歷程,至今思來仍令我感到不寒而栗。每周三次的名家講座,示范和點評,既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也提高了我對中國畫認識的深度。和當代一流大家零距離接觸、聽課,看他們的原作,聽他們的點評,會立刻明白自己的問題。但眼高了手又不能及,想出精品,可一張張總畫得不夠理想。如同舊的衣服裁碎了,又縫不出新的衣服,情緒焦躁,心急上火。名家各有理論各有道理,我卻不知何法可醫(yī)己癥。如同八面來風,使自己難以站立。創(chuàng)作理念不停地被打破,又不斷地更新補充著。熬過了多少個孤燈長夜,歷經了多少次精疲力竭,哎,總算走過了那段幽暗的日子。
一年后,我漸漸地明白了自己該走怎樣的道路,怎樣才能走出屬于自己獨特的道路。馬泉老師告誡我要守住自己熟悉的西部題材;陳鈺銘老師極其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端正了我的創(chuàng)作觀;陳平老師讓我明白一定要有文心;袁武老師教我堅信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出新境……
第二年,我全力于實踐、深思、苦畫、反復完善。當精疲力竭時,我將畫掛在墻上,與之對望,如同與自己的靈魂對望。長夜里,萬籟俱寂,往往是我遐思萬縷、作畫最富才情之時。偶爾會想起當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先生當年客居京華11年,頑強變法,自謂“心獄十年”。我以先生此語自勉。
兩年內,七次入選競爭激烈的國展,證書來時,我心中并沒有太多的高興,只是略感欣慰。因為不斷參與國展就不會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能力在當代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激流中落伍。
好畫好在哪里?技法可學,氣息難追。所以古人品畫著重氣韻。如看人,要首觀其精神氣質。這種氣息、氣韻、氣質非讀原作不可得。去美術館看展覽也是重要的學習手段。只是看得越來越少,越來越精了。山水畫大師的大展卻是要反復看的,黃賓虹、李可染、陸儼少的展覽使我獲益終生。還有第三屆北京國際雙年展、第三屆全國青年美展等,看了原作,有些問題也就隨之而解??匆粋€好的展覽就使自己的認識前進一步。
其實,一個畫家最終能達到怎樣的高度,貌似有選擇,其實沒有選擇——你的個性、才情和能力決定了一切。既然如此,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只是我更喜愛這種執(zhí)著苦學的生活狀態(tài),更敬仰一種永不罷休的精神。何家安老師曾給我講:“你別想超過誰,只要能不掉隊,最終會脫穎而出的?!蔽抑斪窈卫蠋熤?,繼續(xù)努力,爭取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