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唱表演是以人們的聽覺欣賞為主,視覺欣賞為輔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隨著廣大觀眾對歌唱表演的觀賞性要求日漸提高,視聽共享的表現(xiàn)形式也就成了觀眾們的普遍愿望。在歌唱表演中,除了具備美妙的、自然流暢的聲音外,形體藝術是歌唱者內(nèi)心情感活動的外部流露,是向欣賞者展示作品情感的橋梁紐帶。
關鍵詞:歌唱表演;形體訓練;形體藝術
作者簡介:吳藝梅(1982-),女,漢族,福建漳州人,文學學士,助教,研究方向:音樂學、舞蹈學。
[中圖分類號]:J7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6--02
“觀眾在欣賞任何一種表演藝術時,總是通過聽覺和視覺來欣賞演員的創(chuàng)造?!盵1]換而言之,歌唱表演包含了“歌唱”和“表演”兩個部分的內(nèi)容,歌唱作為主體,其訓練要求是顯而易見的,必須提高發(fā)聲技巧、聲音表現(xiàn)力等問題;而形體動作作為“表演”的重要手段,則往往被很多歌唱者忽視,或者說沒有得到更好的訓練。本文主要闡述在歌唱表演中形體藝術如何進行具體的展現(xiàn),即歌唱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的訓練。
一、形體藝術在歌唱表演中的重要性
形體藝術對歌唱表演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歌唱表演里,形體藝術要表達真實的情感,就要先讓自己深入作品里,感動自己,再把這樣的情感通過自身的肢體語言展現(xiàn)出來,這樣才能同時打動觀眾。聲情并茂的肢體語言可以使演唱更加的生動形象,不管是歌唱的聲音、音樂的感覺、情感的表現(xiàn)、藝術的舞臺形象等方面,有效的塑造出與人物形象更加密切的藝術關系,把所有審美感受體驗于歌唱。閻維文作為一名著名的歌唱家,他在舞臺上出色的表演正是演唱與形體的完美結合,這點得益于他曾經(jīng)接受過科學規(guī)范的形體訓練。他13歲進入山西省歌舞團,在最初的藝術生涯里,有9年是在舞蹈中度過的。當他走上歌唱藝術的舞臺后,成功的把民族和西洋的發(fā)聲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聲情并茂,淳樸真摯的獨特魅力藝術的風格。[2]
二、歌唱表演中形體藝術的本質特征
歌唱表演中形體藝術的展現(xiàn),其目的是創(chuàng)造鮮明的音樂作品形象。聲樂作品作為一度創(chuàng)作,歌唱者在舞臺上的表演就是二度創(chuàng)作了。在歌唱表演中,除了具備優(yōu)美的聲音和發(fā)聲技巧外,形體藝術的合理運用是表達歌唱者內(nèi)心情感活動的重要手段,它是歌唱者內(nèi)心活動的一種外部流露。歌唱者在舞臺上形體動作的表演并不完全是即興的行為,每部作品,每一首歌曲的形體動作表演都是歌唱者精心設計的,一個表情,一個手勢,一個臺步,不但反映作品一度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也是歌唱者此時內(nèi)心活動的外在流露。通過這樣一次次的反復排練,在觀眾面前才能展現(xiàn)出“聲形俱備”、視覺與聽覺共賞的完美舞臺形象。
三、歌唱表演中形體藝術的美學解析
(一)歌唱表演中形體藝術的美學本質
美學所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美的存在、美的認識和美的創(chuàng)造這三者的普遍規(guī)律和它們之間的關系[3]。歌唱表演,是一種表演藝術,既然是表演就離不開舞臺和觀眾。如果沒有了展現(xiàn)藝術的場所,沒有了觀眾的欣賞與審美,那么歌唱表演者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各種藝術美也就沒有審美意義了。
“演員創(chuàng)造舞臺人物形象的目的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而創(chuàng)造,而是要通過自己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舞臺人物形象來反映生活,評價生活:盡可能地揭示人生的意義和生活的哲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觀眾從中領會生活的真諦:并且它還應該以優(yōu)美的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來”。[4]歌唱表演亦是如此,歌唱表演者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為了把現(xiàn)實的生活通過藝術的形式反映出來,從而揭示現(xiàn)實中的生活真諦。所以,歌唱表演中形體動作的設計必須做好兩個“統(tǒng)一”,也就是與作品創(chuàng)作思想的“統(tǒng)一”和與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的“統(tǒng)一”。
(二)歌唱表演中形體藝術的審美過程
觀眾對歌唱表演者的審美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官能的初級審美
這個階段是審美過程的最初階段,是指觀眾受到歌唱表演者聲音上對聽覺的刺激以及肢體表演的視覺沖擊所產(chǎn)生的情緒性生理反應。這一過程屬于感觀的直覺所獲得的快感,嚴格來說,屬于低級的知覺欣賞。
2、情感的體驗審美
觀眾從第一層次中官能所捕捉到的具體印象后,開始調動各種心理因素,并對整個作品的感情內(nèi)容進行理解,從而進入情感體驗的境界,形成情感的體驗審美。
3、理智的統(tǒng)覺審美
通過前面兩個層次的遞進情感升級后,觀眾作為審美的主體,其內(nèi)心已經(jīng)把感覺與理解統(tǒng)一起來,從審美的高層次真正享受到歌唱表演作品的藝術魅力。
四、在歌唱表演中形體藝術的訓練
為了使形體藝術展現(xiàn)得更充分,使觀眾欣賞到更加完美的視聽共賞的舞臺表演,歌唱者在表演前要對形體動作進行科學的訓練?!芭_下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所看到的,在舞臺上呈現(xiàn)的優(yōu)秀作品,是表演者花了很多的時間精力和心血換來的。所以,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歌唱中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不是指單純的外形,而是以深刻刻畫人物內(nèi)心為依據(jù)的,它們互相聯(lián)系,協(xié)調統(tǒng)一。以下是就歌唱表演中形體藝術的訓練進行的歸納,分為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兩大個方面。
(一)面部表情
1、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最能夠流露出人內(nèi)心的感情。在我國戲曲界也有句俗語“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這句話充分闡述了眼睛在面部表情上的重要性。在歌唱表演中,表演者復雜多變的心理變化以及細微的情感都可以通過眼睛表現(xiàn)出來。我們可以借鑒戲曲里對眼睛的訓練方法來進行訓練,其基本訓練方法有兩部分:
(1)單純性眼神訓練
包括左右轉動、上下轉動、環(huán)動、定神、遠望、近看等。這六個眼神的練習方法都要求在練習的過程中保持不眨眼皮。
(2)綜合性眼神訓練
第一部分的訓練只是生理上的一種機能訓練,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掌握眼睛的靈活性后,應該注入情感。這個可以通過選擇歌曲短句進行訓練,要動心、動情、積極誘發(fā)自己的藝術想象。一個眼神,一種表達;一個眼神,一種訴說;一個眼神,一種感動……
2、面部其他表情
眼睛要傳神,其他的面部器官都要配合,面部肌肉的張馳松緊與眼神是一個互相配合的綜合整體,必須協(xié)調統(tǒng)一,切勿把臉部、眼神的表現(xiàn)情感的功能變成一種單純的肌肉運動如擠眉弄眼。
戲曲中歸納出的“七色情感”分別是喜、怒、哀、樂、怨、恨、愁。其訓練方法就是掌握各種表情的基本要素,如喜:雙目微睜,眉頭要隨眼而動,眉稍稍向上挑,口微張,嘴角向上翹;怒:雙目圓睜,眉頭緊蹙,眉梢上挑,鼻翼略張開,嘴緊閉,牙關要咬緊,雙目炯炯不眨眼逼視對方。
歌唱表演中,作品人物的年齡、性格、思想感情都有所差異,需要表演者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來做好面部各部位與眼睛的配合。
(二)肢體動作
肢體動作的表演是歌唱情感的延續(xù)?!睹姟ば颉氛f:“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泳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敝w動作的表演是歌唱者實現(xiàn)藝術傳播價值的重要載體。
1、手勢
手部的動作是肢體動作中比較復雜的部分。在舞蹈中,講究手動眼隨,形體藝術的展現(xiàn)亦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手部動作的變化隨著眼睛動作的變化而變化。手眼動作的結合,應做到自然流暢,手勢的起落都要在關鍵的點上展示。
手勢作為一種輔助表演,不能喧賓奪主,否則在歌唱表演中就起了干擾的作用。手的姿勢可以很豐富,它不僅能夠顯示出人物的性格,而且還能表達出一切思想感情和語言所不能表達出來的那部分內(nèi)容。它的具體作用列舉以下幾種:
(1)表現(xiàn)作品人物的性別:如女性一般使用蘭花指,男性一般使用虎口拳等。
(2)指引方向:配合歌詞中所表達的情景,以手勢加以指引。
(3)標明數(shù)字:如歌詞中具體提到某一數(shù)字時,表演者用手勢加以指出。
(4)象征實物的存在:如在歌劇《江姐》中演唱《繡紅旗》時,歌唱者都會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縫繡的動作來象征針、線的存在,一般情況下,都是采用無實物的動作表演。
手勢的動作千姿百態(tài),歌唱者應該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需要,選擇有目的性的手勢,以此輔助內(nèi)心情感的表達,也能豐富舞臺形象。
2、身法(身段)
身段,指整個身軀的運用。在戲曲和歌劇表演中,更為多地運用到。因為歌唱者時刻表現(xiàn)的是劇中每個人物的具體特征。其具體特征表現(xiàn)如下:
(1)不同的年齡特征:人生必然經(jīng)歷的幾個年齡段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個年齡段的表演各不相同。
(2)不同的身份特征:不同的職業(yè)、職務、地位等,其身份特征也不一樣,如儒雅的教師,善良樸實的農(nóng)民,油腔滑調的生意人等。
(3)不同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迥異不同,有開朗的、內(nèi)向的、孤僻的、深沉的,只要留心觀察,便能揣摩出每種性格人物的特點。
3、步法(臺步)
歌唱者在舞臺上不可能從頭到尾站在一個地方,根據(jù)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的需要、歌唱者內(nèi)心情感的抒發(fā)、與觀眾的交流、前奏間奏、上下臺等等,都需要在舞臺上進行走動,這種行動的步伐通常就叫做“臺步”。
(1)靜態(tài)
人的一切姿勢從站立開始。當歌唱者站在舞臺上的時候,正確的站姿不僅有利于發(fā)聲力量的平衡,也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視覺效果。正確標準的站姿應該是身體舒展直立,重心落在兩腿之間,精神飽滿,面帶微笑,雙目平視,目光柔和有神,自然親切。歌唱者在靜止時一般都采取了“丁”字或“八”字兩種姿態(tài),訓練方法有五點靠墻、雙腿夾紙、頭上頂書等等。
(2)動態(tài)
動態(tài)的舞臺形象,其腳下的步法也很多,除了上下臺的移動步伐,還有演唱中的臺位變化,這需要根據(jù)不同的角色、音樂的情緒等來決定。如圓場步,小碎步等。歌唱表演者應認真揣摩每一種步法,做到運用自如,在舞臺上行進的過程中切忌慌亂,應大方自然,真正做到“站如松,行如風”。
五、結語
歌唱表演,不僅要練好我們的嗓子,注重提高歌唱的技巧,認真積累音樂知識,感受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等,除此之外,形體藝術在歌唱表演藝術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是歌唱表演者對于作品思想以及個人內(nèi)心情感的表現(xiàn)手段,是除了聲音以外的情感延伸,同時也是豐富舞臺形象、提高藝術欣賞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唱表演中形體藝術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通過科學的、有效的訓練方法,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讓舞臺上的歌唱表演發(fā)揮出完美的藝術效果。本文針對歌唱表演中形體訓練的幾個要素的訓練方法進行了歸納總結,這只是一個粗淺的探索研究,一部好作品的呈現(xiàn),需要多方位的藝術修養(yǎng)做基礎,完美的藝術展現(xiàn)是歌唱表演的唯一目的。
注釋:
[1]粱伯龍,李月主編:《戲劇表演基礎》,戲劇卷,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頁。
[2]《軍人情懷》閻維文專輯,武警音像出版社出版。
[3]石惟正著:《聲樂學基礎》,人民音樂出版杜2002年版,第2頁。
[4]粱伯龍、李月主編:《戲劇表演基礎》(戲劇卷),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年版,第6頁。
參考文獻:
[1]萬風姝、萬如泉撰著:中國戲曲學院及附中編訂:《戲曲表演做功十技》,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年版。
[2]龐蓉:“形體訓練在聲樂表演中的作用”,《黃河之聲》,2011(7)。
[3]鄢麗娟:“美學情境中的現(xiàn)代民族聲樂審讀——兼議中國民族聲樂藝術表演美”,《湖南社會科學》,2012(2)。
[4]張錦華編著:《聲樂表演教程》(上、下冊),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