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浮世畫家》是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的第二部作品,小說隨著主人公小野的記憶呈現(xiàn)往事。作品以特殊的回憶體來記述,為作品的主題埋下第一步伏筆。本文力圖通過對《浮石畫家》文本的解讀來分析作品主人公小野增二的精神救贖。
關鍵詞:《浮世畫家》;回憶;救贖
作者簡介:向敏,1989年2月生,女,陜西旬陽人,2012年至今就讀于西北大學,碩士學歷,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6-0-02
“救贖”一詞源自于《圣經(jīng)》,被譽為“基督教教義”之一?!痘浇淘~典》對其下了定義:“救贖,人在‘原罪之中無力自救,上帝不忍心自己的兒女永遠沉淪,乃主動差其獨生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降世為人在十字架上為人類代受死亡,用寶血作人的贖價,以平息上帝的義怒,恢復神人間的親密父子關系。因此,人類的歷史就是上帝的救贖史”。[1]由此定義可以看出,“救贖”建立在“獲罪”之上。
《浮世畫家》以日本原子彈爆炸為背景,主人公是戰(zhàn)前為軍國主義畫宣傳畫的畫家,在戰(zhàn)后他受到同胞們的冷遇,由此引發(fā)他反思戰(zhàn)爭的故事。
一、小野増二的“罪”
石黑一雄認為,普通人很容易被盲目地卷入政治風暴中。這種狀況只能使這些小人物成為政治的犧牲品,他們奉獻出自己畢生的精力最終卻發(fā)現(xiàn)政治變化如浮云一般,而自己的人生目標也偏離了軌道?!陡∈喇嫾摇分械男∫皦埗褪沁@類人中的典型。他從小受父親的藝術(shù)熏陶,表現(xiàn)出超人的繪畫天賦,年輕時代的他也在“浮世繪”藝術(shù)上有不小的成就,而隨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對他們那一代人的滲透,他放棄了原來的藝術(shù)追求,開始了歌頌日本“圣戰(zhàn)”的最高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當歷史的風云變幻洗滌了日本的整個社會政治生活時,小野一生的藝術(shù)成就顯然成為人們所不齒的對象,他畢生的信仰就這樣被徹底的顛覆。這就是小野“罪”的形成。
小說的開始,小野還是沉浸在為國家“效力”的成就感中,還在回憶他靠自己的地位如何購得一座與自己身份相稱的“豪宅”;如何幫良夫找到好工作,即使小野用一句“我本來根本沒當一回事”,也掩蓋不了他后來被擺放告謝的內(nèi)心滿足感;如何被自己的弟子們尊敬,他們說著“……我們最大的驕傲就是告訴別人,我們曾經(jīng)是小野增二的弟子?!盵2]此時的小野還在享受著因效力戰(zhàn)爭給自己提供的社會地位。
二、小野的精神救贖
1、精神救贖的緣起
小野在現(xiàn)實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在戰(zhàn)后遭冷遇的境況,在酒館得知一個傻子平山因為高唱老軍歌的事件,他就開始意識到,一個傻子因為只會唱的鼓舞戰(zhàn)士戰(zhàn)斗的歌都要被牽扯,何況是他作為為戰(zhàn)爭確實服務過的人呢?
大女婿池田對小野的態(tài)度也和從前判若兩人,在小野回憶為兒子補辦葬禮時,池田明確說出“勇敢的青年為愚蠢的事業(yè)丟掉性命,真正的罪犯卻仍然活在我們中間。不敢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不敢承擔自己的責任?!背靥飳@種現(xiàn)象感到憤怒。這憤怒使小野感到不安,“他那一代的這么多人都死了,可是他為什么要對長輩懷有這樣的怨恨呢?”[3]
在大女兒節(jié)子追問三宅退婚的原因下,小野不得不認真回憶與三宅的最后見面。對于三宅贊成總裁以死謝罪的態(tài)度以及三宅稱那些在戰(zhàn)爭中為國家盡忠效力的人為戰(zhàn)爭罪犯的看法,小野對這段回憶是通過不確定的敘述“那天下午三宅真的跟我說了這番話嗎?也許我把他的話跟池田可能會說的話搞混了?!盵4]
小野在回憶的過程中,但凡觸及危機的核心,便馬上拉回到與敘述對象無關緊要的事件上去,或者在無處躲藏的境況下,對事件對出極富主觀性的闡釋,有理由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和敘述中常常出現(xiàn)的停頓、回避等敘述現(xiàn)象的缺失正是小野內(nèi)心自我救贖意識覺醒的時刻。
2、精神救贖
小野的二女兒仙子26歲,因為戰(zhàn)爭把她的婚事耽誤了。小野已經(jīng)意識到是由于他曾經(jīng)為軍國主義服務,在戰(zhàn)敗后沒有“謝罪”,其行為造成被退婚,小野有了對女兒的歉疚。因此,在即將進行的第二次相親前,節(jié)子一次次提醒他應該“趕在做藤家請的偵探之前”去拜訪過去的某些熟人?!笆堑?,我想也是。”[5]于是小野開始了他進行救贖的過程。
戰(zhàn)爭期間的同事——松田,此時的他已經(jīng)是一個失去健康的孤家寡人,從小野再三謹慎的叮囑下,松田明白了小野為女兒婚事來拜訪她的目的,并且明確保證“關于你的過去,我只會說好話的。”當然,這種好話里面并不包括那些曾經(jīng)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東西。此時,小野和松田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一種默契,對于過去所謂的輝煌與驕傲閉口不談,表面上都說是“不過牽扯到談婚論嫁,還是應該謹慎行事?!睂嶋H上他們倆人已經(jīng)承認戰(zhàn)爭的錯誤,已經(jīng)看到他們鼓吹戰(zhàn)爭的行為帶來的后果。小野在離開的路上,內(nèi)心感到一陣寬慰,不僅是因為對于女兒的婚事有了保障,同時在與老同事重新建立聯(lián)系的情況下對自己的“罪行”的認識有了新途徑的釋然。
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師徒關系,卻沒那么順利。對黑田的造訪,從黑田的學生恩池那里得知他的身份時的反應,小野就知道了黑田被自己“從事的事業(yè)”迫害之深。小野雖說他“不會讓年輕人的話嚴重影響我的情緒”,卻仍然以為了仙子的婚事為托詞寫信給黑田,“信的語氣是友好的、尋求和解的”。正是因為小野為黑田的遭遇感到“有罪”,所以在收到黑田“冷淡而簡慢的回信,感到失望”、“心情籠罩了一絲陰影”。[6]
相親那天,小野看著餐桌上的人都在乎著他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問題而間接為難自己的小女兒,小野的“罪惡感”達到了頂峰,他決定公開站出來面對,“有些人會說,我這樣的人應該為我們這個民族遭遇的可怕事件負責。就我個人而言,我毫不諱言我犯過不少錯誤。我承認我做的許多事情對我們的民族極其有害,我承認在那種最后給我們?nèi)嗣駧頂?shù)不清的痛苦的影響當中,也有我的一份?!钡酱?,小野通過促成小女兒的婚事完成了他的自我救贖的過程,有段敘述最能證明他完成自我救贖或者說承認自己所犯錯誤后的釋然心態(tài),“當然啦,我必須承認那天晚上某些時候令我感到痛苦,同時我也承認,如果不是情勢所迫,我不會那樣毫不掩飾地做出那種關于過去的申明。說到這里,我不得不說一句,任何一個看重自己尊嚴的人,卻希望長久的回避自己過去所做事情的責任,這是我很難理解的。承認自己人生只能怪所犯的錯誤,并不總是容易的事,但卻等獲得一種滿足和尊嚴。不管怎么說,懷著信念所犯的錯誤,并沒有什么可羞愧的。而不愿或不能承認這些錯誤,才是最丟臉的事?!?/p>
3、精神救贖的結(jié)果
小野得到精神救贖后,從敘述口吻上能感覺到一種輕松的氛圍。無論在女兒還是外孫面前都沒有了之前言語上的“支吾”并相處得很融洽,就連與外孫談論起在戰(zhàn)爭中紅極一時的歌唱家野口先生的自殺都是明確的“贖罪”口吻,他說,他理解野口的自殺是為了向人們說聲對不起?!八杏職獬姓J他所犯的錯誤。他很勇敢,很高尚?!盵7]野口和小野算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們都是通過藝術(shù)來為戰(zhàn)爭服務,小野在替野口解釋自殺的原因,其實也是自己自我救贖。如果在小野沒有意識到“贖罪”,他會對野口的行為感到不理解,為什么要對自己“引以為傲”的事情道歉?這就是小野自我救贖的結(jié)果,良心、藝術(shù)本無過錯,但它們一旦作為戰(zhàn)爭的幫兇,自身難免也會被釘上歷史的羞恥柱。
最終,小野在親情、友情、師生情的推動下,承認了戰(zhàn)爭的責任。但他認為懷著信念所犯的錯誤,并沒有什么可羞愧的,“信念”在小野,便是良心和藝術(shù)。所以,在小野的自我救贖過程中,從始至終就是一個戰(zhàn)爭責任者對“過去的事”的態(tài)度。
注釋:
[1] 《基督教詞典》編寫組:《基督教詞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年9月,P272
[2] 石黑一雄.浮世畫家[M].馬愛農(nóng)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25
[3] 石黑一雄.浮世畫家[M].馬愛農(nóng)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71
[4] 石黑一雄.浮世畫家[M].馬愛農(nóng)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68
[5]石黑一雄.浮世畫家[M].馬愛農(nóng)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106
[6] 石黑一雄.浮世畫家[M].馬愛農(nóng)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143
[7] 石黑一雄.浮世畫家[M].馬愛農(nóng)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193
參考文獻:
[1][德]瓦爾特·本雅明著,李茂增,蘇仲樂譯:《寫作與救贖——本雅明文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9月
[2]慧林:《罪惡與救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8月
[3]《基督教詞典》編寫組:《基督教詞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
[4]李春:石黑一雄訪談錄[J].當代外國文學,2005
[5]鮑秀文.論石黑一雄《長日留痕》中的象征[J].外國文學研究,2009
[6]李霄垅:石黑一雄小說《浮世畫家》中的背叛[J].外語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