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當行的東西之所以能保真,因為每家店都必有一位火眼金睛的老師傅。鑒定專家朱惠玲從1969年入行至今,已經(jīng)從事民品典當45年,過手金銀珠寶無數(shù),被稱為“京城第一女典當師”。
2004年,一家三兄妹拿來三根金條,各200g。這是父親的遺物,一人一根。如今三兄妹想用金條換現(xiàn)金給母親買房子。經(jīng)過儀器檢測,這三根金條貨真價實,比重均為19.3。朱惠玲挨個一拿,拿到第三根,覺得異樣。她拿起來用力晃幾下,放到耳邊凝神細聽,聽到里面有細小的聲音。她又將三根金條順手往柜臺上一擺,頭兩根聲音悶,最后一根聲音脆。她已經(jīng)能斷定第三根金條摻了假。她要求把第三根金條按對角線鉸開,果然100克黃金100克銥。而且銥被灌在兩端,中間是真金,如果不按對角線鉸,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
專門針對典當行的騙局屢見不鮮。假黃金有專業(yè)團伙制造,要么金包銀,要么一半黃金,一半合金。有人先去百貨公司買100克真金條,取得全套發(fā)票、證書,再把真的換成假的,拿去當鋪。一上午成功連騙三家。還有人在金利來圖案的男戒戒臺里灌合金,外面包十多克真金,儀器檢測不出來。此外就是用鋯石或莫桑石冒充鉆石。
有些騙局更離譜。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拿“大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來鑒定。這是收藏界中高不可攀、價值連城的寶物,據(jù)稱全世界范圍內(nèi)不超過20個,由私人收藏的不超過四個。其中一個剛在香港蘇富比2014春季拍賣會上拍出2.8億港幣的天價。
按照行規(guī),當鋪里不能說“假”。于是,每遇到來典當雞缸杯的客人,典當員就會輕聲說:“您這個,不真?!闭浴兑甲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