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萌
摘 要:英國著名女作家多麗絲·萊辛憑借兒時在羅德西亞的記憶,懷著對被殖民者無助境地的同情,在她的處女作《野草在歌唱》中展現(xiàn)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南部非洲的社會現(xiàn)狀及給被殖民土著人帶來的艱辛,描述了貧窮的白人移民艱難的求生過程以及殖民統(tǒng)治下的南非種族歧視下人性的扭曲。本文試從后殖民主義視角下分析小說中“我者”和“他者”。在殖民者的“東方主義者注視下”,殖民者是高高在上的“我者”,不僅土著人是一群低劣的,野蠻的,暴力的下等民族的 “他者”,窮苦的白人同樣是邊緣地勢上的“他者”。
關鍵詞:《野草在歌唱》;后殖民主義;我者;他者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6-0-01
一、《野草在歌唱》
《野草在歌唱》描寫了南部非洲土生土長的白人瑪麗,自幼家境貧困迫使她本能地渴望擺脫這種與土著黑人相似的生存狀況。工作后,她的生活一度有所改善,但在社會壓力下與一個窮困的白人農場主迪克結婚后,絕望地發(fā)現(xiàn)自己走回了母親的老路。黑人雇工摩西的闖入打破了她麻木混沌的生活,使她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種族歧視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南部非洲每一個人的身上,注定了他們所面臨的必將是一個悲慘的結局[1]。
二、殖民主義與后殖民主義
殖民主義是指帝國主義國家從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tài)上對殖民地國家進行的侵略,殖民者將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滲透到殖民統(tǒng)治中去從而迫使殖民地人民接受。而后殖民主義,即后殖民批判主義是基于歐洲殖民主義的歷史事實以及這一現(xiàn)象所造成的種種后果的一個巨大的話語場,是解構,批判殖民主義,以一種更客觀的批判眼光正視殖民和被殖民的關系。在一個后現(xiàn)代的語境中,關注我者/他者的問題,通常都是在一種二元對立的關系中進行討論。對于自我/他者關系的研究,實際上是通過文化研究進行社會批判、政治批判和意識形態(tài)批判,并由此解構和消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某些既定的概念與偏見。愛德華·賽義德的《東方主義》指出西方人借助一種他稱之為“東方主義”的理念對東方進行帶有偏見的表述,幫助其構建一種東方劣于西方的角度觀察和認識東方[2]。因此,在《野草在歌唱》中,白人能主觀地構建自己的中心地位,是高高在上的“我者”,而當?shù)氐耐林谌司褪且蝗阂靶U的,懶惰的,暴力的小偷,是低賤的“他者”。
三、“我者”“他者”
殖民政府是白人權利的象征,將它的霸權強加于土著人之上,它規(guī)定白人違背土人意愿將他們抓捕并賣給農場主是合法的。
白人殖民者“我者”對被殖民者具有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故事一開篇的新聞就是瑪麗被她家的黑人傭人摩西謀財害死了。其實,他們都不知道瑪麗是怎么死的,摩西為什么要殺死她,反正在白人眼黑人就是卑賤的小偷,暴力的殺人犯;其次,瑪麗和查理,以及尼克,這些白人殖民者代表,在他們看來,殖民者是無比優(yōu)越的,而且被殖民者生活的貧困及其劣根性又使得他們堅信自身的優(yōu)越性,被殖民者本來就是一低下的“他者”,這些反映在瑪麗從她步入農場生活的第一天起時時刻刻提防她的仆人,謹小慎微地關注每一份剩飯剩菜,把廚房里的柜子鎖地好好的以防土著人偷吃;查理堅持認為土人是骯臟下賤的,他們需要白人的統(tǒng)治和管理,如果沒有白人的干預,他們將會更加可憐與可悲,不需要把他們當做人來看待,管理好農場苦力的唯一正確方法就是使用皮鞭;尼克算是白人中受過現(xiàn)代教育的青年,表面上他不贊同白人對黑人的態(tài)度,實際上,當他看到瑪麗和黑人摩西發(fā)生關系時,他憤怒地認為瑪麗是在和野獸發(fā)生關系,這足以表明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
而當?shù)睾谌耸潜粔浩鹊摹八摺?。他們是沒有話語權的,處于失語的狀態(tài)中。在白人的壓迫下,他們的抗爭是無力的。面對白人的剝削和壓迫,他們,要不忍氣吞聲,要么奮起反抗之后受到嚴厲地懲罰并被迫再次忍氣吞聲,這表現(xiàn)在服侍瑪麗丈夫迪克多年的黑奴以及后來的傭人在瑪麗的苛刻壓迫下都無奈地選擇忍氣吞聲,而摩西就是一個選擇反抗的例子,在農場,消極怠工以示對瑪麗苛刻的工作強度表示不滿,他得到的卻是惡毒的鞭笞而被迫繼續(xù)干活。而他第二次反抗就是謀殺了瑪麗,結果就是付出殺人的代價。
除了黑人是下等地位的“他者”,在這部小說中,貧困的白人同樣是邊緣地帶上的“他者”,這主要反映在瑪麗的丈夫迪克,窮困的農場主,經營不善導致農場每年都在負債。而就是這位真正熱愛土地,熱愛農場,老實善良,一心一意在農場上埋頭干活的窮苦白人,卻時刻被善于巧奪豪取的暴發(fā)戶查理虎視眈眈著,這位看似把迪克當作好友的查理,同為白人,他沒有幫他,他心里是瞧不起他的,他一直在算計哪天迪克的農場倒閉,收購迪克農場,可以擴大自己的農場,賺更多的錢。最后迪克深愛的農場被侵吞,妻子被殺,他的精神徹底地崩潰。迪克是白人殖民者中的無助的“他者”。
四、結論
《野草在歌唱》唱出了殖民統(tǒng)治下的種族隔離制度迫使土著黑人深受殖民者的剝削和奴役,他們是邊緣地帶上下等的“他者”,喪失了任何話語權;在上等“我者”的白人中,貧困的白人同樣淪為“他者”,任由富有的白人宰割。從后殖民主義視角下,《野草在歌唱》是“他者”無助的哀歌。
參考文獻:
[1]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修訂本)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
[2]宋金玲:《從后殖民角度解讀多麗絲·萊辛之<野草在歌唱>》,載《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第71-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