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媛
摘 要:沈從文的《邊城》是一部“桃源詩”,他以細膩的筆墨描繪了一幅自然、和諧的景象,將人靈魂深處的真善美通過簡單、質樸的故事表達出來,表現了作者對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關鍵詞:邊城;愛情;人性美;桃源情懷;人生追求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6-0-01
1、《邊城》概述
《邊城》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作品,以其清新、自然的鄉(xiāng)土氣息,描繪出一個令人向往的邊城情景。小說以質樸、甜美、悲凄的愛情為主線,描繪了主人公翠翠及兩個愛慕她的好青年天保、儺送的情愛故事,其中摻雜著親情、鄉(xiāng)親、友情等,使人們對自然之情、人之本心有所思考。小說的人物生活在小說所描述的一個充滿原始氣息的湘西村落里,這里情的產生、愛的發(fā)展不受世俗事物的牽絆,一切都順著自然、憑著內心的感受,沒有一絲俗世渲染。生、死、聚、散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翠翠,翠翠喜歡儺送,天保在失戀的苦悶中不幸落水而亡,儺送應為種種原因遠走他鄉(xiāng),翠翠最終也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心,以最淳樸的方式,接過爺爺手中的船槳,在青山綠水中搖晃,堅定的等著心上人的歸來。好似凄美的故事,卻是很多人對美好的結局有更多期待。
2、《邊城》的桃源情懷
《邊城》的桃源情懷主要體現在自然之中,景的自然、人的自然、情的自然、生命的自然,作者歌頌一種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翠翠小的時候,和伙伴們爭著搶著學新娘子,摘野花戴在頭上,體現出一種童真和快樂,使人領略到一種原始之美、自然之美,一切的發(fā)生好似美好的夢,那么自然、那么流暢。等翠翠長成大姑娘后,爺爺問他“愿意哪一個”,翠翠心中有所愛卻岔開話題,表現出一個少年的羞澀與彷徨,渴望愛、又在憂郁,不知道自己期望幸福自己是否能夠追得到。一個祖父為孫女的幸福憂心,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孫女心中所想,流露出一種自然的親情、質樸的關懷。天保和儺送情竇初開,同時中意翠翠,翠翠與儺送互生情結,他們之間的愛情糾葛也很“干脆”沒有名利驅使,不受身份、地位的影響,一切都出于人性本身的情和愛。天保的死給翠翠和儺送的愛情帶來了很大阻礙,但這些阻礙都是來自外界的,絲毫不影響他們內心對愛情的堅貞和執(zhí)著。老船夫在知道自己孫女中意的人是儺送時,明知道促成這樁婚事很渺茫,他仍不遣余力的為孫女的幸福奔波,即使彌留之際最掛心的還是翠翠的婚事。儺送在與別人論親事的時候仍得不到翠翠的回應與暗示,傷心、為難之際選擇了離家出走。爺爺病故、愛人的離去,并沒有使翠翠柔軟的心破碎,她選擇了一條堅強的道路,勇敢地面對自己錯過的一切,在擺渡中等待著愛人的歸來。如同春天剛長出的嫩嫩的小草,看似脆弱,不受風雨,卻能在風雨之中快樂地成長,向著自己心中所想不斷的努力,即使錯了,也無怨無悔,這就是一種自然之力?!哆叧恰吩谫|樸的親情之中、自然的愛情之中、淳樸的兄弟情感之中將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使人對作品所描寫的環(huán)境有一種向往,那里可以使人拋棄名利、拋棄世俗、拋棄鄙視和贊揚,得到完全的放松,盡情地散發(fā)自己的情感和愛。文中對自然、人性的描寫和表現,也使人自然地體會到田園之樂、田園之趣,將人的思想和情懷帶入現世桃源之中。
3、《邊城》作者的人生追求
在《邊城》中,作者以愛情為主線展開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對于親情、友情、愛情等都有其自己的詮釋和表達。“爺爺,我一定不走……”面對年邁的老人,翠翠知道父母的死對老人的影響很到,體會到老人的孤寂與恐懼,所以她堅定的對老人做出了承諾,這種陳諾來自于內心對老人的理解和愛,以及祖孫的善良和質樸。老人對孫女的愛同樣深厚、濃重。例如翠翠的婚事,一方面,老人為孫女的婚事?lián)?,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能力為孫女安排一門好親事,讓孫女得到幸福。另一方面,老人能顧及小姑娘內心的情感,即便這種情感還不成熟,還很稚嫩,他還是千方百計的琢磨、試探孫女心中所想,希望她的幸福有良好的感情基礎。天保和儺送兩兄弟的情更是真摯,沒有因為同時愛上同一個女子而反目,也沒有因為愛情而不顧兄弟之情。他們的競爭是公平的、不帶有任何本質情愫以外的東西,翠翠選誰就是誰。天保的死給家人帶來了很大打擊,在經歷了種種之后,翠翠的情感也趨于成熟,由別人“無意提到什么時”也會臉紅到思考自己的心,并逐漸地變得勇敢、堅強,以實際的行動表達自己的愛意。作者寫作之中讓人體會的一種靈魂深處對親情、愛情的感悟,引導人對世間的美好產生感恩。淡泊所有發(fā)生過的事,一切向著前看,情人之間、愛人之間、善良的人之間沒有什么對錯和不可原諒之事,放下心結,成全的不止是他人,還有自己。由文可看出,作者對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他向往的是一種可以自然的、輕松的表達情感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相互謙讓,這也是作者的“桃源情節(jié)”所在。生命之自然、情之自然、心之坦然,在《邊城》這部作品中都有細致的表露,自然之美與自然之人性的結合構建了作者的桃源之夢、人生夢。
4、結語
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中,人的不斷追求往往容易使人心迷惑,人性也會逐漸脫離自然之純美變的復雜而難以捉摸?!哆叧恰反蚱屏俗屓酥舷⒌睦臻g,讓人看到了一個優(yōu)美的、質樸的世外桃源,也勾起了人們對人性深處最質樸的情愫的思考和反省。使人能夠剝開利欲的迷霧,逐漸看清自己的本心,也使人性的自然之美逐漸的蘇醒并得到釋放。
參考文獻:
[1]李貢保,才讓,從《邊城》看沈從文田園牧歌式的文學夢[J],課外閱讀:中下,2012(15):290-292
[2]孔維玲,透過《邊城》看沈從文的浪漫主義追求[J],文學教育,2011(07):136-137[3]
[3]丁明霞,沈從文的《邊城》賞析[J],文學教育,2008(0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