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燕
【摘要】 本文作者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展示了古文教學設計的具體案例,闡述了激活古文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古文教學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3-080-01
作者介紹是古文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一般采用學生課前預習,課上學生介紹;教師介紹;利用投影儀介紹;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互問互答等幾種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對作者介紹就有了固定的模式,只掌握名、時、地、評、作即可,任務不免枯燥。到了初二學習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課時,我就遇到了該如何設計作者介紹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如何才能設計得既有新意,又能體現(xiàn)知識之間的前后連貫,能讓學生把前后有關的一串知識聯(lián)系起來呢?我思索著。
偶然我看到了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辭典”節(jié)目,節(jié)目中的題目雖難度不大,但那種強烈地調動人情緒和思維的氣氛給了我靈感:我們的課堂不也需要這樣的氛圍嗎?對,把作者介紹設計成一個開動腦筋的活動。我考慮到作者陶淵明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我們在他的《飲酒》中感受過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也曾在周敦頤的《愛蓮說》里領略過他“隱逸者”的風范。而《桃花源記》也正是他這種思想的延續(xù),不如就以此為突破點,設計一個猜謎語的題,謎底就是陶淵明。
那謎面如何設計呢?我腦海里閃現(xiàn)出幾種方案:①把朝代、評價、代表作都羅列出來,②把作者代表作中的典型意象給出來。前一種依然是走老路,后一種形式可形成一種跳躍式的思維。不如精心挑選幾個他代表作中的典型意象,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把與之有關的作品、作者經(jīng)歷、作者思想全都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人物全方位的描述。于是,我從他的作品中篩選了“綠柳、黃菊、美酒、南山”四個意象。陶淵明曾居住過的地方有五棵大柳樹,他有文名為《五柳先生傳》,人們也稱他為“五柳先生”,綠柳正是他淡泊名利的表現(xiàn);陶淵明愛菊是毋庸置疑的,“晉陶淵明獨愛菊”“菊花之隱逸者也”則是他愛菊的明證;南山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地方,陶淵明隱居在此“悠然見南山”定格成他田園生活的一幅畫卷;陶淵明生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美酒也就成了他生活中的必需品。有了這四個意象就不難串聯(lián)起陶淵明不事權貴,淡泊名利,棄官隱居的一生。我按照先難后易的順序安排這四個意象先后出現(xiàn),并配以輕微的爆破的聲音。如果學生提前得出答案,我就讓學生說說思維過程,再用后面的詞語印證。設計好這一切,我猜想著課堂上將發(fā)生的一幕。
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我走進教室?!巴瑢W們,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給大腦做個有氧健身操,玩一個猜謎語的游戲,看看誰是猜謎高手。”學生一聽興致很高,語文課上猜謎語這可是第一次?!袄蠋熃o出幾個詞語,請大家通過聯(lián)想猜測謎底,謎底是一位古人的名字?!睂W生們緊張地等待第一個詞語的出現(xiàn)。隨著一聲爆破的聲音“綠柳”一詞出現(xiàn),學生們面面相覷,和柳有關的古名人太多了,這是誰呢?見無人應答,“美酒”一詞隨即出現(xiàn),“李白”許多孩子脫口而出,“的確,李白與酒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確定是他嗎?”有的孩子說“那也不一定,再看看下一個提示。”“好,再給一個提示?!薄澳仙健币辉~第三個出現(xiàn)。這時就有個別聲音在議論,“不是李白,像陶淵明,又不敢確定?!边@時我給出了最后一個提示“黃菊”,全班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出了陶淵明的名字。我笑著要求學生給一個理由,說一說思維過程,或是這幾個詞與陶淵明的聯(lián)系,在學生的相互補充和我的引導下,大家都明白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也對這樣的形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評析:這一教學設計的優(yōu)點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形式新穎活潑:猜謎語的形式在語文課堂上是很少見到的,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化學生的思路,形成較強烈的生生競爭氛圍。
②切入角度巧妙:對于一般認為教學形式單一的教學必要環(huán)節(jié),有深入的思考,采用新舊知識結合,前后知識連貫的思路,把語文學習中多次提及的人物特征進行重新提煉、組合,在短時間內(nèi)學生的大腦高速運轉,把已有知識調動起來,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
③教法體現(xiàn)學法:教師的整個設計意圖明確后,會給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帶來一個思考:以后類似的問題,類似的知識點,也可以仿照提煉要點,提煉意象的方式,這樣對人物、事物的認識才是全面的、立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