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經費管理使用混亂,違規(guī)現象突出。”2014年7月,中央巡視組對復旦大學的點名批評,將“科研腐敗”這個中國學術界經久不衰的話題,又推到了輿論的前臺。當肅殺的氣氛傳到高校,卻引發(fā)了教師們的反彈。安徽一高校的校辦主任就憤慨地表示,“現在的制度,就是先逼良為娼,再抓嫖,導致知識分子斯文掃地?!?/p>
按照國家規(guī)定,課題經費按年劃撥,每一年沒有用完的經費,需要收回,并影響到下一年的撥款額,這與對行政部門經費的管理一致。每到年末,行政部門的“突擊花錢”,也就變成了老師們的“突擊報銷”。在廣州讀博士的李元參與了導師申報的國家級科研課題,每到年底,學校財務部總是人滿為患,害怕錯過了報銷機會的老師們,揣著收集而來的各種發(fā)票,誓要將經費報銷得一分不剩。李元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你不把經費花完,人家會覺得你沒辦事?!?/p>
但更讓老師們認同的原因,則是另一個,“主要因為制度不合理,只能利用漏洞,不然科研就可能無法開展下去。”中山大學教授林可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你今年11月份讓我把錢報完,但是這個事情可能我明年3月才干,那只能把錢先報出來?!必斦控斦茖W研究所相關人士承認,制度的缺陷,將老師普遍置于違法違規(guī)的危險中,這是今后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中國高校教師普遍身處的現實是,職業(yè)的上升通道,與能否申報上課題,以及課題的重要性,直接掛鉤。所有教師幾乎都毫無例外地要被卷進科研的洪流中。然而,中國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規(guī)定,不允許直接在項目中列支高校教師的人員性費用,不得從科研經費中提取報酬?!翱抗べY根本沒辦法生存?!庇谑?,南方一所985高校副教授王亮采用了普遍為之的方法,他將課題經費以勞務收入的形式打到學生的賬戶,給學生一點提成后,再收歸己有?!斑@個制度,就是讓人造假?!蓖趿琳f得有些痛心疾首,也有些無所謂。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