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軍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32歲考中進士,走進為官的隊伍。他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詩人,還是一位敢直言、愛民眾、重自律、講廉潔、干實事的好官。
剛入仕途時,白居易擔任政府機關校書郎,是個抄抄寫寫的“文秘”,他在詩中說:“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難大用,典校在秘書?!哄X萬六千,月給亦有余。既無衣食牽,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辈痪?,因才干凸顯,升為左拾遺,薪水翻了一番,他便賦詩曰:“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
剛入仕途,大才子白居易的運氣還不錯,國家調整了公務員的薪酬,不僅不再停發(fā)、下調工資,還把京官、外官的工資標準都提升了,低級文官每月能領16000文。白居易時期的銅錢并沒有貶值,還是一文相當于現(xiàn)在人民幣5角。他月薪16000文,折合人民幣8000元,這個薪水不能算低。他用詩歌公示家產,表白心境。不讓別人有行賄的機會,也不給自己留下受賄的空間。
那個時代,左拾遺可是皇帝身邊的心腹??砂拙右讌s并不攀附權貴,以愛管“閑事”、敢諫聞名。因犯顏直諫,他被貶為地方官,先后任江州、蘇州、杭州等地刺史。
在杭州時,白居易關注民生、大興水利,親率州民修筑了西湖白沙堤,引水灌田,解決了當?shù)氐乃禐暮褪忻癯运y的問題。隨后他又實施了增修湖堤的水利工程,使湖水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利用。人們?yōu)榱思o念其功德,將其所筑之堤命名為“白公堤”,就是如今西湖上的白堤。白居易任滿離任時,竟把自己多年積攢的一部分俸祿留給了杭州府,作為公用經費的補充,使用了50余年;離別之時,百姓站滿了運河兩岸,官員和百姓哭喊著隨船送行了十多里。
為官清廉、淡泊名利的白居易,除了飲茶吃菜需要在當?shù)刭徺I外,從不索要任何名貴物品。卸任后,兩袖清風的他,只帶走在山上拾到的兩小塊天竺山石,作為心愛之物。
一天,他擺弄石塊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竟做了一件“不清白”的事。他甚感對不起杭州、對不起天竺山。他想,倘若每個游客都帶回天竺山石,哪里還有天竺山的秀美?自己認為沒有帶走杭州一丁點兒東西,難道這石頭不是杭州的東西嗎?山石雖不值錢,但取之玷污名聲,這好比貪污了千金,不是一個為官清廉者應該做的。他越想越不能原諒自己,悔恨萬分,忍不住揮毫寫下了這首“自責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蘗。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摘自《領導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