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認為是因為農(nóng)村中基督徒文化層次低,“認得幾個字能看圣經(jīng)的不多。屬靈知識的貧乏、信仰的愚昧,導致他們易入歧途”;“農(nóng)村缺醫(yī)少藥,不少人信主是因為求其他神不靈而改信的,他們的信仰只停留在‘入門求福保平安的水平上,沒有在靈命的深處真正認識神。所以凡有迷信意識的道理一勾引就會隨之而去”;“大片的基層教會缺少屬靈的傳道人。這樣就給假先知有可乘之機”,引誘信徒進入異端。
另一位香港學者把香港與大陸教會情況作了對比后,認為香港出的異端遠比大陸要少,主要是香港很好地保存了基督教教派傳統(tǒng),教會有比較強的抵御異端邪教的能力。大陸教會則是另一種狀態(tài)。解放后,大陸基督教中斷了一切與海外教會的聯(lián)系,也就“切斷了教會與基督教傳統(tǒng)在正統(tǒng)教義上的聯(lián)系”。一旦教會缺乏在教義和傳統(tǒng)上的自我審查機制,以防范分歧和偏差時,“即等于失去對異端的防護裝備,特別無法防范基督教與傳統(tǒng)民間宗教作宗教融合,這也是幾乎所有在中國出現(xiàn)與基督教有關的異端基督教的基本形式。這同時解釋了為什么中國出現(xiàn)大量基督教異端邪教”。
有學者從河南為什么成為基督教和邪教大省這點探討了這個問題。該學者除了與上述兩人有相同看法外,還提到了一些家庭教會“急于求成”,一些沒有神學根基的人就被派去傳福音,他們自己對真道都只是一知半解,很容易走偏。而一般信徒的信仰根基大多建立在神跡奇事上,也極易被異端所迷惑。另外,官方對家庭教會的打壓,使參加者隱密如“會道門”那樣,使他們缺乏交流與互動的空間,無疑也容易使家庭教會成為異端的溫床。還有一個重要之點是基督教受民間宗教“明王出世、末劫收圓”的思想影響,把基督教中的前千禧年派的彌賽亞思想與之混合,聲稱“基督已再生于世上,建立千年國度,然世界必須經(jīng)歷災劫,入教才能避禍”等等。
也有許多學者從社會學等方面分析中國社會轉型出現(xiàn)的問題,由此來尋找異端邪教在中國大量出現(xiàn)的原因。他們認為,在改革開放之后,不公現(xiàn)象突出,底層遭受剝奪,再加上競爭激烈、環(huán)境污染、食品安全、腐敗等各種問題,使得有些人看不到希望,由此特別容易接受異端邪教所宣傳的世界末日之說。
筆者認為上述探討都很有道理。另外還需補充一點:基督教自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以來提出的“人人是祭司”的思想雖在當時反對圣統(tǒng)制的天主教、解放人性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這也為新教中教派林立的現(xiàn)象奠定了基礎。既然人人都對圣經(jīng)有解釋權,基督教的教義就有可能被一些人利用,把自己對圣經(jīng)的解釋標榜成是唯一正確的。一旦他們的說教能贏得一批信眾,再把自己說成是耶穌基督的復臨,讓信徒頂禮膜拜,很容易成為異端邪教。這也解釋了基督新教中出的異端邪教遠比天主教多的一個原因。?笪摘自《鳳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