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馬蒂斯
每當有中國的官員或公共知識分子逃離國家或流亡在外時,與中國間諜有關的警告就會散播開。2月27日,前北大教授夏業(yè)良說出這樣一番話:“每年這些頂尖大學都會有一些訪問學者,在他們中間,我能肯定有一些人實際上是間諜......他們不從事任何研究,可能僅僅是為他們的老板做一些調查。”而這位被北大解聘的教授目前正任職于美國卡托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這種言論能引起公眾關注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情報機構總是存在著神秘感。西方觀察家把中國情報機構看作神秘莫測的猛獸,它的運作方式與西方和俄羅斯完全不同。不過,全球安全機構已揭露了中國情報部門一套廣泛使用的、常見的操作手法。這里列舉出中國搜集外國情報的五個為人熟知的重要方式。
1. 外交官和記者
利用大使館工作人員身份做掩護,這是國際間諜常用的掩護手段,也是中國情報活動的一個標志。以往,這些隱蔽的官方或半官方的情報人員行事低調,他們?yōu)榱朔奖愦蛱角閳螅芯穆撓等四抢铽@取信息,而不是試圖去招募他們。但近年來,這種做法似乎已有了轉變。
三年前,瑞士判定從中國來的維吾爾族流亡者巴布爾·梅蘇特從事諜報行動,搜集國內外的其他逃亡者的信息。負責該探查行動計劃的中國情報機構官員擁有記者和外交官的身份,他付錢給巴布爾·梅蘇特以獲取其他維族群眾的電話號碼、旅游模式及其他個人信息。與此同時,德國官員也對中國情報官員會進一步動用外交手段而表示擔憂。
2. 滲透
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情報部門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安插情報人員,并且招募特工進入敵對組織。
事實上,中國最初的間諜英雄被叫作“龍?zhí)度堋?,他們成功滲透到國民黨情報機構。當一位中國共產黨高級官員叛變時,這三位人士發(fā)出警告,使中共得以幸存。中國共產黨情報部門使用該方法,取得了中國內戰(zhàn)的勝利。目前這種滲透方式已對美國展開。
到目前為止,僅有一個案列被送上美國法庭,就是格倫·達菲·施萊佛案。2004年,施萊佛在上海期間受到中國情報部門的招募。在7萬美元的誘惑下,施萊佛曾多次嘗試進入美國國務院和中情局國家秘密行動處工作。然而,中情局對其進行的背景核查則使安全官員有所警覺,隨后的深入調查顯示,這些都與中國情報部門有關。
無論如何,施萊佛案肯定不是中國第一次針對對美國的嘗試。1997年,當時的聯邦調查局反情報局長哈利·戈弗雷三世發(fā)出警告,“我們已經發(fā)現,(中國情報部門)鼓勵人們申請進入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海軍調查處以及其他國防部門。”
3.教師和學者
眾所周知,中國的情報機構有幾個智囊團,用來研究分析如何與外國官員、學者交流。最知名和規(guī)模最大的機構是國家安全部管理的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和隸屬于軍方的情報部門中國國際戰(zhàn)略學會,它們各自擁有幾十位研究人員。
現任中國國家安全部部長耿惠昌最初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擔任研究員,并于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升至所長。他和中國國際戰(zhàn)略學會的會長一同服務于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他們的學術資歷使他們有足夠的資格去接觸退休的外國官員,還能在非官方政策分析人士主辦的會議上同與會的學術代表團進行雙向對話,從而得到其他國家的情報。
這種收集情報的方式不算是太邪惡,但的確會使中國官員和其他非官方人士遭受到許多流言蜚語。最重要的是,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這些“間諜”是具有學者身份的中國情報人員。
4. 當地政府官員
在中國國內,情報官員很少進行掩飾,并且在發(fā)展?jié)撛陂g諜時,為了行事方便,他們會亮明政府身份。前天津市安全官員郝鳳軍曾對臺灣媒體說,中國情報部門利用當地政府的證件進行工作。例如,中國國家安全部定期進行掃黃和清查卡拉OK廳來拘捕那些商人,尤其是臺灣來的那些人,然后這些“地方政府官員”以提供幫助和出路為條件讓他們進行間諜活動。另外,這些“官員”威脅要關閉臺灣企業(yè)并沒收其資本,除非臺灣商人同意協助中國情報機構。
5. 國內外的商人
據一份被香港媒體廣泛引述的新聞文章,中國軍事情報機構聘用“商業(yè)精英”,他們行為像情報機構官員但卻又不是正式的政府雇員。這類商人有政府證件并幫助政府情報官員招募可能擁有重要信息的外國人。
2008年因間諜罪被逮捕的美籍華人郭臺生就是這樣的人。他或許被介紹給一位以促進美中商業(yè)關系的名義招募間諜的中國情報官員。被招募后,郭臺生聘請了兩名美國國防部官員格雷格·柏格森和杰姆斯·方德倫,為他提供敏感的涉及亞太地區(qū)的美國國防信息。
中國為了隱藏海外情報人員也會利用商業(yè)身份做掩護——有時會允許他們移民海外,以獲得合法的海外身份。去年,臺灣反情報部門發(fā)現臺灣軍方高層被滲透。一名中國情報人員以澳大利亞女商人的身份在泰國操縱羅賢哲(在被捕時,他是臺灣地區(qū)陸軍司令部通信電子信息處處長)。在21世紀初,他是一名駐泰國的軍官。據說,她或與另一名中國情報官員設局引誘羅賢哲,之后支付給他數千美元作為交換條件,使其與中國情報部門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