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偉
始于2013年末的泰國政治動蕩仍然沒有停息的跡象,泰國憲法法院近日再度出手打破了原來的一些計劃,使泰國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繼續(xù)遭遇重創(chuàng)。
3月12日,在開庭審理大約一周后,憲法法院裁定一項2.2萬億泰銖(約合678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違憲,相關信貸計劃必須即行終止。此前一天,泰國看守政府總理英拉表示,如果這一項目被判違憲,泰國將遺憾地失去一個大力發(fā)展基礎設施的機會,憲法法院對英拉的回答是8:0的絕對否決票數(shù)。
泰國政爭傷及中國高鐵
因為這項裁定意味著該計劃的核心部分之一——泰國高鐵項目也將隨之暫停,中國的反應也因此倍受關注。而所有這些變化的背后,都離不開泰國國內政治爭斗的因素,一個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泰國政府的“大米典當政策”。事實上,泰國的“大米典當政策”自2011年10月實施以來就倍受爭議,表面上是經(jīng)濟問題,實質牽涉了政治問題。
2013年10月,中國高鐵展在泰國曼谷詩麗吉王后國家會展中心舉行,中國總理李克強與時任泰國總理英拉共同出席參觀。李克強對英拉表示,中國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競爭優(yōu)勢,希望中泰加強鐵路合作。而英拉也對中國高鐵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希望能夠以此改變泰國相對落后的鐵路狀況。
隨后,中泰兩國總理在曼谷共同發(fā)表了《中泰關系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中方表示愿意參與廊開至帕棲高速鐵路系統(tǒng)建設項目,泰方則以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其后,雙方簽署了《中泰政府關于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發(fā)展與泰國農產品交換的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
眾所周知,泰國一直是東南亞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大米出口國,大米銷售不但支撐著國家財政,更養(yǎng)活著成千上萬的農民。在中泰簽署《備忘錄》前后,中國的糧食企業(yè)加大與泰國方面簽署協(xié)議,大量購買泰國大米,因此這樣的合作方式被外界形象地稱為“大米換高鐵”。不過,近年來中國進口的泰國大米僅占其出口量的2.5%,即便每年進口100萬噸也只占不到15%。
事實上,泰國的這項民生計劃信貸始于2012年10月,并非外界所傳言“專為中國量身定制”。按照泰國政府原先的計劃,將在接下來的7年內使用這筆貸款投資興建水、陸、空交通設施,其中主要投資將用于興建4條高鐵,使泰國成為連通整個地區(qū)的樞紐。此法案經(jīng)泰國國會下、上議院通過后,泰國最大的反對黨民主黨國會議員便上書憲法法院,要求就政府推動該法案是否違憲作出裁決。
該計劃從制定到最后獲國會通過歷時整整一年,卻被憲法法院以一周的審判時間宣布違憲,顯示出其中情況微妙。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國媒體也一直在宣揚:“大米換高鐵”協(xié)議將使中國的鐵路網(wǎng)延伸到中南半島,戰(zhàn)略價值很高。
裁定結果公開后,相關各方都出面表態(tài)。泰國反對派稱,泰國人不必再為背負50年的債務而感到擔憂;泰國工業(yè)協(xié)會稱,項目被撤銷將影響泰國未來數(shù)年的經(jīng)濟增長;中國方面則表示,泰國不用大米換高鐵,就換別人合作。
中國農業(yè)部副部長牛盾說:“原來計劃我們每年買它100萬噸大米,它給一些高鐵項目,這是一個合理利益的合作與交換。現(xiàn)在它不做了,那不做了我們換別人,我們貿易是多元化的,不在一棵樹上吊死?!?/p>
英拉原計劃將把中國購買大米的款項支付給部分農民,一旦中國取消購買計劃,其中的經(jīng)濟鏈條將斷裂,也必然帶來更多的財政及政治壓力。
日本同樣很受傷
事實上,在此項約678億美元的信貸計劃中,用于高鐵配套設施建設的資金僅占100億美元左右,其余內容還包括防洪設施的改造、老舊鐵路的更新、城鄉(xiāng)公路的整修和水庫的修建等,其中老舊鐵路改造的資金也遠遠高于高鐵項目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老舊鐵路的改造項目在民主黨執(zhí)政時期就被日本企業(yè)奪標了大多數(shù),因此憲法法院的裁定也將使日本的投資利益遭遇重創(chuàng),眾所周知日本一直是泰國最重要的外來投資者。由此,不僅僅是中國高鐵項目泡湯,日本企業(yè)也將怨聲載道。
很明顯,憲法法院斷然否決這個信貸計劃,不僅僅置泰國基礎民生需求于不顧,還不惜開罪日本、中國這樣的傳統(tǒng)國際合作者。有觀點認為,憲法法院的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計迫使英拉退出政府,進而徹底清除他信勢力對于泰國政治的影響。
泰國憲法法院于1997年成立,一直被寄予了整肅泰國違法政治活動的厚望。其原先由15名成員組成,其中7人由泰國司法部委任,8人由參議院委任,其間由于遭遇軍事政變而一度歇業(yè),現(xiàn)今實際運作的泰國憲法仲裁委員會則由9人組成,全部由泰國司法部委任。在多年的政治斗爭中,反他信勢力持續(xù)對憲法法院施加壓力,欲借司法干預的形式挫敗政治對手,事實上,他信后繼政權的精英已經(jīng)接連不斷地遭到憲法法院的清洗。
鑒于泰國憲法法院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政治派系的權力斗爭工具,泰國社會各界已經(jīng)頗有微詞。憲法法院的每一次出手,甚至都被稱為“司法政變”。
在“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秘書長素貼領導的新一輪街頭運動的沖擊下,2011年7月才上任總理的英拉被迫于2013年12月9日解散國會成為看守政府總理,并于次年2月2日重新進行了一次不成功的大選。
看守政府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在舉行下一輪大選或組建新政府之前,保持政府的基本運作,因此看守總理英拉對于該信貸計劃的變故基本無法抵御。英拉隨即公開表示愿意遵守法院的裁決,但不希望看到一些群體將法律作為謀取自身政治利益的工具。而反對黨和反政府群體則借機再度要求英拉辭職,理由是其必須為推動該貸款法案違憲承擔責任。
雖然也有泰國學者安慰中國方面“繼續(xù)對高鐵項目保持信心”,認為即使無法采用貸款方式推動高鐵項目,新的政府還可以采取其他投資方式進行高鐵建設,比如將這些基礎設施項目列入正常的年度預算。不過,在泰國國內政治利益沖突根源無法消除之前,中國方面難免心有余悸了。
英拉深陷大米危機endprint
英拉政府涉足泰國大米問題后,已經(jīng)被弄得疲憊不堪。旨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大米典當政策”自2011年10月起實施,預計共使用財政預算4350億泰銖,其中流動資金4100億銖,財政赤字250億泰銖。
由于泰國政府高價收購大米,農民增加種植面積,國內庫存大米堆積如山,導致2013年出口量大跌35%,失去了維持30年之久的世界大米第一出口國地位;而政府收購的大米價格過高也導致銷售困難,使泰國財政部沒有足夠流動資金支付給農民。
其間,由于英拉看守政府權力受限,以及反對政府力量不斷騷擾等眾多因素,導致政府一直無法完成現(xiàn)金兌現(xiàn),不得不打了許多“政府白條”,因此引發(fā)了許多農民的不滿,并加入到反對政府的街頭示威活動中。截至2014年1月,泰國政府拖欠農民的大米款項約為1000億泰銖,同時囤積了1200萬噸以上的大米;3月,一些農民甚至將稻谷傾倒在曼谷街頭,以抗議政府拖欠購米款項。
因泰國大米政策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2014年3月13日,泰國巴真府33歲的稻農信孔在家里上吊身亡,原因是第二季稻谷被碾米廠壓低價格至每噸5500泰銖,其辛苦種植出來的10多噸稻谷還不夠償還債務。
自2013年底以來,泰國多家媒體前后報道了上十例“稻農自殺”的事例,把聲討的矛頭一律指向英拉政府的“大米典當政策”,認為必須改由米商或者碾米廠隨行就市定價,自行向稻農收購稻谷。
“大米典當政策”已于2014年2月28日到期,而英拉看守政府無權延續(xù)原有政策或者出臺新的政策。按照原先“大米典當政策”規(guī)定,一噸稻谷最低收購價格為1.5萬泰銖,而2014年3月起碾米廠老板壓價至每噸7000銖,最后每噸僅5500銖,終年勞苦的稻農因此將血本無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大米典當政策”實施以來已累計造成44.6億美元的損失,泰國應取消每年花費數(shù)十億泰銖的大米收購政策。但泰國官員堅持認為,該計劃的初衷是向低收入農民提供援助,因此不應取消。
事實上,政府保證農產品價格,保護農民收入是各國政府的一貫做法,歐盟、美國、日本幾乎年年如此,中國實施稻谷最低收購價格政策已有30年。因此英拉政府推出的“大米典當政策”,應當被歸類于惠民政策,卻遭到少數(shù)泰國精英人士的反對,認為是“用國家的錢拉窮人的選票”。
泰國媒體估計,“大米典當政策”被廢止,將導致泰國稻農減少稻谷的種植面積,甚至不再種植稻谷,許多碾米廠、米糠油廠、飼料廠及專業(yè)運輸車隊、米行、米店也將被迫轉產或倒閉,這將給泰國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同時,如果泰國大米因此產量降低,那么其在國際大米市場上所占優(yōu)勢將會喪失殆盡,這個經(jīng)濟規(guī)律誰也無法阻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