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澤先
氣功的深層心理學原理
文 孫澤先
從深層心理學的角度研究氣功,能讓人們對氣功的傳統(tǒng)理論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有助于分辨其中的精華與糟粕,促使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古老學問與時俱進、從而顯示出它真正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深層心理學是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的。弗洛伊德原本是個醫(yī)生。他于1881年畢業(yè)于維也納大學醫(yī)學院,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翌年開業(yè)行醫(yī),主治精神疾患。在他診治的疾患當中,癔病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弗洛伊德發(fā)現(xiàn),癔病的癥狀大多有其根源,這個根源往往與患者早已遺忘的某種經歷有關。弗洛伊德常常用他發(fā)明的“自由聯(lián)想法”,引導患者追溯癔病的根源,以利治療。
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弗洛伊德逐漸認識到,人們通常所說的意識,并不是真正的意識之全部,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中的另一部分是人們普遍沒有注意到的,叫做“無意識”(unconsciousness)。
弗洛伊德曾用冰山來比喻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關系。他說意識好比冰山顯露在水面以上的那一部分,而無意識好比冰山潛藏在水面以下的那一部分。大家知道,實際的冰山水上和水下這兩部分的比例是l比6,顯露的部分小而潛藏的部分大。弗洛伊德之所以采用這個比喻,就是想告訴人們,無意識是一個比意識大得多的領域。而且他還認為,人自有生以來所有的經歷都埋藏在無意識之中,不管能否回憶起來,那些經歷作為信息一直存儲在無意識這個容量巨大的倉庫里面,并對意識的發(fā)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學說,是心理學發(fā)展上極其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一學說把心理學研究帶入人的深層精神世界,為現(xiàn)代心理學展示出一個全新的領域。
弗洛伊德(1856—1939)
然而,西方學者很少有人注意到,弗洛伊德的偉大發(fā)現(xiàn),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于中國傳統(tǒng)氣功的經典著作之中。更重要的是,在如何運用這種理論發(fā)掘人體潛能、實現(xiàn)人的自身完善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這一體系對于現(xiàn)在和將來都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黃帝陰符經》是中國氣功學的重要著作之一,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其中有這樣的論述:“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边@里指出,人有兩種神,一種叫做“神”,另一種叫做“不神”。這句話是說,人們只知道“神”非常奇妙,而不知道“不神”更加奇妙。
這里的“神”,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意識”。不錯,人類的意識是很奇妙。人類靠著發(fā)展自己的意識,在地球生物圈里取得了盟主的地位,難道這還不算奇妙嗎?
那么,《黃帝陰符經》所說的那個更加奇妙的“不神”到底是什么呢?很明顯,這個“不神”與弗洛伊德所說的“無意識”密切相關。
《黃帝陰符經》中的“神”和“不神”與弗洛伊德的“意識”和“無意識”確實存在著相應的關系。意識一詞在英文是consciousness,而無意識則是在consciousness一詞之前,加上一個否定前綴un,即unconsciousness?!饵S帝陰符經》里的“不神”也是在“神”之前加一個否定詞“不”。這不僅是構詞法上的相近,而且在實際意義上也相近。當然,“不神”這一概念,實際上要比弗洛伊德的“無意識”深刻得多。在后繼發(fā)展的氣功典籍中,又有“識神”“元神”等很多稱謂。
與弗洛伊德不同的是,中國人在理解意識與無意識的關系時,想到的不是冰山,而是樹。樹的比喻要比冰山更具深意,因為冰山是死的,而樹是活的。
老子曾說:“夫物蕓蕓,各歸其根。”老子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紛紛的落葉觸動了他的靈感,于是悟到了萬物歸根的道理。
眾所周知,樹是有生命的。樹的生命由兩個部分構成:地上部分即樹干枝葉和地下部分即樹的根。
一株樹苗破土而出的時候,它的生命過程就產生了兩個相反方向的運動:地上部分的向上生長和地下部分的向下延伸。
人們常說,樹大根深。的確,樹長得越高大,它的根就越深長,因為只有深長的根才能為樹干枝葉的生長提供更多的能量。
人類的意識發(fā)展就像是一棵生長著的樹。
意識的特點,是向外部世界不斷地探究,就像樹干枝葉不斷地向上生長。無意識的特點,則是向內心世界不斷地深入,就像樹的根不斷地向下延伸。
意識的發(fā)展是一個外求的過程。無意識的發(fā)展則是一個內省的過程。兩者相反而相成。
要想讓人類意識之樹健康生長,無意識的作用不容忽視,因為樹干枝葉長得越高越大,根就必須扎得愈深愈長。
樹有根,人也有根。樹的根扎在泥土里,人的根扎在歷史中。人的根是一個巨大信息庫、能量庫,它是由根結(Root-complex)構成的,這些根結不僅包含著弗洛伊德所說的個人有生以來的全部信息,還包含著父母雙親、祖輩的遺傳信息,它們相互聯(lián)系著、相互作用著,從而形成了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既有個性又有共性的人格結構。由于種種原因,每個人根中由信息根結相互鏈接所構成的人格結構都存在著許許多多有待理順的狀況,不理順就會影響人體潛能的發(fā)揮,理順了就能開發(fā)人體的潛能。
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氣功的經典著作中對于人類無意識的豐富內涵、以及意識與無意識之間辯證關系的生動而深刻的描述。
弗洛伊德是西方最早認識到無意識存在的人,他創(chuàng)立了深層心理學,在現(xiàn)代心理學領域中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同時,他還發(fā)明了“自由聯(lián)想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向無意識中深入。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從深層心理學的角度認真研究中國傳統(tǒng)氣功學,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成就,無論在理論方面還是在實踐方面,都是現(xiàn)代深層心理學遠未企及的。
中國氣功不僅是強化自身生命運動的有效方法,而且是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身生命運動規(guī)律的一條重要途徑。練功的過程,就是向無意識深入的過程,也就是深入完善人格、認識生命規(guī)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