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雄,張國烈,溫羨宏,司徒華耀
(開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開平 529367)
?
加味石葦湯治療泌尿系結石療效觀察
譚偉雄,張國烈,溫羨宏,司徒華耀
(開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開平 529367)
目的:探討加味石葦湯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效果和用藥后的不良反應。方法:將12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藥進行消炎止痛,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石葦湯加味治療,1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療效。結果: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中藥加味石葦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泌尿系統(tǒng)結石,臨床效果較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泌尿系結石;石葦湯;不良反應
泌尿系結石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疾病之一,主要以腎和輸尿管結石為主[1]。泌尿系結石的治療方法很多,包括西藥治療、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等,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中醫(yī)藥的發(fā)展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尤其適用于一些單發(fā)結石或小顆粒結石;中藥治療也適合沖擊波不能耐受的患者。為了更好地研究中藥對泌尿系結石的臨床效果,筆者對12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研究,現(xiàn)將治療過程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尿頻、尿急、尿痛甚至血尿,均通過B 超、X 光平片或泌尿系統(tǒng)造影確診為泌尿系結石,且均為初次發(fā)病。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齡(35.2±8.8) 歲;單發(fā)51例,多發(fā)9例;結石部位:腎結石23例,輸尿管結石21例,膀胱結石9例,尿道結石7例;平均病程(5.3±1.3) 月;結石平均橫徑(0.42±0.11)cm。對照組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齡(34.9±8.7)歲;單發(fā)49例,多發(fā)11例,結石部位:腎結石24例,輸尿管結石19例,膀胱結石10例,尿道結石7例;平均病程(5.1±1.3)月;結石平均橫徑(0.41±0.10)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消炎止痛治療,口服山莨菪堿,每天3次,每次10mg。感染的患者給予青霉素640萬U加入生理鹽水250mL進行靜脈滴注,每天1次。疼痛劇烈時給予哌替啶75mg進行止痛,并大量飲水增加尿量。治療1個月后觀察臨床效果。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配合中藥加味石葦湯治療,方劑組成:石葦、瞿麥、車前子、金錢草各30g, 冬葵子15g, 滑石18g, 雞內金12g,其中車前子和滑石采用包煎的形式。如果患者有腰腹絞痛的情況加芍藥;患者有血尿的情況適當加小薊、白茅根;如果有發(fā)熱的情況加蒲公英、黃柏。水煎服,每天1劑,分多次服用。服藥0.5h后飲磁化水1 000mL,20min后進行跑、跳等運動,并適當拍擊腰部。10天為1個療程,治療1個月后觀察臨床效果。
1.3 療效評定標準[2]
治愈: 結石排出,臨床癥狀消失,影像學檢查無結石;好轉:臨床癥狀好轉,影像學檢查結石縮小或下移;無效:臨床癥狀和影像學檢查無變化??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同時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n(%)]
泌尿系結石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主要為男性,泌尿系結石可引起尿路損傷、梗阻,并發(fā)感染等,嚴重的導致腎功能受損。泌尿系結石臨床上治療方法很多,如常規(guī)西藥治療、手術方式如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等,但西藥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長期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損傷較大,費用較高[3]。近年來中醫(yī)藥的發(fā)展為泌尿系結石的治療提供了有效途徑。
本研究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3.33%),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0%)明顯低于對照組(38.33%),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山莨菪堿具有抗感染和利尿作用,青霉素具有消除炎癥的作用,哌替啶具有鎮(zhèn)痛的作用,均為對癥治療。泌尿系結石屬中醫(yī)“石淋”范疇,主要原因為濕熱蘊結下焦,與尿液形成雜質[4]。臨床研究顯示清熱利濕藥能增加尿量,促進尿液排出,有利于結石向下移位從而排出,且具有一定抗菌作用。本研究所用的中藥加味石葦湯中, 石葦、金錢草清熱利濕,能溶解結石使之變小,從而有利于排出;冬葵子、車前子、滑石有利尿通淋的作用,促進尿素、尿酸的排泄;雞內金消積化石,總體上起到抗感染、利尿、清熱的作用并可以加快輸尿管的蠕動,尿液和結石有效排出,加上多飲水、多活動,使治療效果更顯著[5]。
總之,中藥加味石葦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泌尿系統(tǒng)結石,臨床效果較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1] 楊宗祥.中藥石葦排石湯治療泌尿系結石64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23(3):63,66.
[2] 胡燕明.三金排石湯治療泌尿系結石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24(6):527-528.
[3] 丁保順,王理珊.三金湯配合西藥治療泌尿系結石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4):3028-3029.
[4] 貴敏.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泌尿系結石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3,5(17):83-84.
[5] 李文忠.中醫(yī)治療泌尿系結石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128-129.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07-05
譚偉雄(1979-),男,廣東省開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主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yī)外科臨床。
R256.52
A
1673-2197(2014)21-0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