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杰
生活化教育是現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新型理念。新課程標準曾經明確指出,高中政治思想課程教育必須樹立“立足現實社會”經驗,這一點也成為現階段廣大政治教育者的共同認識。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現生活化,不僅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還能夠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闡述實現生活化教學的依據,重點探討如何在高中政治中實現生活化教學,以對后期的政治教學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學習興趣長期以來,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育一直都是停留在教室和書本知識上面,教學空間的單一性和封閉性,嚴重影響了學生跳躍思維的發(fā)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無生活化氣息,使課堂教學內容嚴重脫離現實生活。鑒于此種情況,必須對其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引入生活化教學理念,穿插生活實例,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形成“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學習氛圍。
一、實現生活化教學的依據
1.教育學依據
以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在教育活動中應該把學生看作是“人”,并不是大型的白鼠,因為學生是一個具有目的,并且可以自主選擇和塑造自身行為,從中得到的人,學生在各自的求知欲上面都有不同的追求。在這個層面上,就要將他們視為教育的主體,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學生就會在環(huán)境中尋找學習到自己需要的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是發(fā)展和形成知、情、意、行的主要培養(yǎng)過程,這些性情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真實的社會活動。教學中倡導的師生之間的關系為“雙主”,就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主導的作用,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心理學依據
認知學派是這么認為的,認知說的是意識水平層面對信息進行加工,其中包括信息的轉化、獲取和存儲等。人本主義理論認為,要看到每個人的本能,但是還需要看到人的潛能,主張發(fā)展個人的主觀意識,從整體內容上理解個人的個性和認知,重視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選擇性。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由于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在課堂教學中若一味照本宣科,詳細講解概念知識,長此以往,不僅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更為重要的是磨滅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氛圍處于死氣沉沉狀態(tài)。如何將生活實例引入到高中政治教學,是當前每一位政治教學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1.引入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教育學及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若將生活實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課堂內容聯系起來,將枯燥的知識轉變?yōu)橛腥さ闹R。通過設置特定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深刻領悟學習內容。如學習“信用工具”時,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現人們在琳瑯滿目的商場中挑選需要的商品,挑選完所有需要的商品后,將小車推入到前臺結賬,有的消費者采用刷卡方式,而有的的消費者采用現金方式。然后教師將畫面定在這一刻,引入將要學習的內容,通過此種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眼球,將注意力集中在接下來的教學中。
又如,學習“供求影響價格”時,教師可播放春節(jié)時期,人們紛紛到商場購買年貨,在收銀臺前排滿了長長的隊伍,同時還能夠發(fā)現一些商品的價格與年中相比上漲很多;隨后,播放春節(jié)過后,商場人煙稀少,很多商品貼出打折的海報。通過這種方式,將學生真切感受到將要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是聯系的。
2.貼近生活,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由此表明,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的指明燈。這就需要教師在導入新課之后,通過引用生活例子,引導學生發(fā)問,或設置問題(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及啟發(fā)性),進而激發(fā)學生思維,提高政治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如學習“供求影響價格”這一節(jié)時,當展示完春節(jié)前后商場的情景之后,教師可適當提出此問題“為什么春節(jié)前后一些商品的價格不同,上調或下降幅度如此之大呢?大家認為都有哪些影響因素呢?”教師設置該問題后,學生也會對此問題好奇,從而積極思考,根據教師的引導,總結出影響因素。
3.體驗生活,鼓勵學生合作探究
我國新課改強調“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對于高中政治教學也不例外。課堂合作探究離不開生活實踐,在體驗生活的基礎之上,進行合作探究,有利于知識的內化,在探索實踐中理解知識內涵。如學習“新時代的勞動者”內容時,教師可組織一場辯論賽,讓學生從中理解如何解決就業(yè)問題??蛇@樣設置辯題,正方主題為解決中國就業(yè)問題主要靠勞動者個人觀念及素質,反方主題為解決中國就業(yè)問題主要靠黨和政府。根據班級實際人數組織分若干組,讓學生自由辯論,并做好相應記錄,課后上交給教師;教師也可從中選擇一組上臺表演,對其作出客觀評價。采用辯論賽式的合作探究,不僅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構建和諧關系,而且還能夠激發(fā)發(fā)散性思維。
4.領悟生活,激勵學生總結評價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導向及激勵功能。進行生活化教學時,可采用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師生互評及生生互評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彰顯學習自主性及互動性。通過多種評價,讓學生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快樂,激勵追求新的目標。如學習“公民依法享有的選舉權及被選舉權”內容時,全班學生紛紛發(fā)表意見,對于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進行分析,最大限度地讓每一位學生發(fā)表意見,然后,對這些意見教師可進行客觀評價,也可讓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最終實現融洽的學習氛圍,促進政治知識的內化。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不僅教會學生理論知識,而且還應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通過引入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貼近生活,引導學生發(fā)文;體驗生活,鼓勵學習合作;領悟生活。
參考文獻:
\[1\]邱世良.感知生活體驗生活享用生活——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的教學三部曲\[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10):96-97.
\[2\]李艷陽.論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2,(36):39.
\[3\]劉淑華.讓高中政治走進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2,(0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