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贛明+郭正翔
原圖攝于云南會澤縣,鄉(xiāng)土氣息濃厚,雪天氣氛較好,但人與馬曝光不足,畫面整體反差較低,背景略顯單調。兩位嘉賓對癥下藥,用比較簡單的操作提升了照片的表現(xiàn)力,其中有許多實用的工具,巧妙的后期技法值得借鑒,相信也能夠幫助您擴展雪天作品的后期制作思路。
原圖不足之處:
◎ 整體曝光不足,人與馬曝光不足更為嚴重。
◎ 畫面整體反差較低,主體不夠突出。
◎ 背景略顯單調,空間感不足。
潘贛明
原圖畫面光影平淡。為了表現(xiàn)雪花漫天的場景,在后期對主體面前的雪花做了局部提亮;并單獨對馬和人物身上的雪花進行了提亮,讓畫面的視覺中心落在了馬車和人物身上。由于天空陰沉無色,對天空做了淺藍色漸變處理,使得整張畫面的色彩得到了豐富,與暖色的土地形成對比。
編輯點評
使用Camera Raw 7.3直接進行后期調整,方便快捷,更大限度地保留了圖片質量。局部的亮度提升分寸把握合適,不顯突兀。
郭正翔
原圖片的主體和構圖還不錯,不足之處是畫面影調和層次都比較平淡,背景和天空沒有突出空間感,尤其天空部分顯得蒼白空蕩。飄零雪花顯得比較散亂,缺乏強烈的視覺效果,我想通過后期,制作漫天飛雪來加強畫面的氣氛,并添加相應的背景素材,渲染作品的意境,使畫面更完美。
編輯點評
通過更換背景,改善了原圖空間層次,制作添加了雪花,增添了雪天的氣氛,建議雪花數(shù)量可以略減少,動感幅度減小,與原圖雪花保持一致。
趕 潘贛明制作步驟
1首先將原片拉進Photoshop CS6軟件Camera Raw7.3進行各項參數(shù)調整。在Camera Raw7.3軟件用“剪切工具”對原圖進行二次構圖。
2選取“漸變工具”,對天空進行漸變壓暗,將色溫參數(shù)設置為-43;色調參數(shù)設置為+4;曝光參數(shù)設置為-1.10;此組參數(shù)的設置,需在圖中往下拉伸“漸變工具”的過程中觀察色彩和光亮度,來進行合理調整。
3使用“目標調整工具”,在需要局部調整明暗的部分進行點擊,再選取“調整畫筆工具”。使得畫筆大小和調整部分范圍大小適宜,不讓畫筆圈超出馬匹和人物范圍,這樣可以控制調整的局部光亮不會溢出外部。
4繼續(xù)對人物身體部分進行光亮調整,用“畫筆工具”圈沿著服裝內部進行局部調亮,服裝上的雪花細節(jié)合理呈現(xiàn)出來。
5選擇“目標工具”,在人物臉部點擊后,再使用“畫筆工具”在人物臉部暗處進行移動,同時設置“畫筆工具”圈的大小,并設置右菜單欄中的主要項目參數(shù),將色溫調至+17(讓臉部色溫略微偏暖調),曝光值調至+1.70(臉部光亮值需在移動畫筆工具過程中,不斷觀察臉部光亮的變化),逐步對畫面中暗部細節(jié)進行光亮調節(jié)。
6最后回到“基本”菜單界面對整圖進行各項參數(shù)系統(tǒng)調節(jié),曝光+0.45;對比度+40;高光-86;陰影+48;白色-21;黑色+33,此組參數(shù)調節(jié)需不斷移動滑塊,觀察畫面色彩明暗之間的變化來確定最終效果。
雪伴歸途 郭正翔制作步驟
1在Photoshop里打開原圖,同時打開與原圖較相接近背景素材照片,復制粘貼到畫面里,準備制作。先點擊素材圖層,把混合模式選項改為正片疊底,將素材畫面調整大小與原圖背景重合。
2關閉素材眼睛圖標,點擊背景圖層,再用“魔棒” 工具,將容差設為22,選出原圖背景的天空部分,然后打開素材眼睛,反選,羽化“2”左右,點擊Delete 鍵清除多余部分。
3接下來通過后期制作漫天飄落的飛雪;點擊圖層底部〔如圖紅色示意〕創(chuàng)建新圖層一,前景色填充“黑色”,選擇 濾鏡/雜色/添加雜色,數(shù)量設為103.6%左右、點高斯分布、勾選“單色”,按確定〔如A〕。接著再選擇濾鏡/像素化/晶格化,單元格大小設為10左右,按確定〔如B〕。
4選擇圖像/調整/閥值,彈出的對話框中“閥值色階”滑塊移至最大255,按確定。
5這時雪花感覺比較生硬。再選擇濾鏡/模糊/動感模糊。彈出對話框:把角度設到-86度,“距離”滑塊移至20像數(shù),按確定。這一步處理主要是讓空中飄落的雪花顯得比較柔和并有動感。
6把圖層混合模式選項設為“濾色”; 不透明度為52%,Ctrl+T自由變換,并切換至變形模式〔如紅色示意〕,然后上下或左右稍微拉伸變形,按Enter確定,使制作的雪花不規(guī)則些。合并可見圖層,再剪裁一下構圖。最后用色階、可選顏色、陰影/高光、色彩平衡等對圖像影調進行統(tǒng)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