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敏
教育乃強國之本。近年來,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特別是高等教育擴大投入,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年能夠步入高等學府深造。出于現實擇業(yè)壓力與長遠職業(yè)發(fā)展等多重考慮,許多普通本科畢業(yè)生選擇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近年來考研人數節(jié)節(jié)攀升。研究生入學考試作為一種選拔性考試,試而不中者眾。部分學生由于考研失利造成長期心理低落甚至抑郁,喪失繼續(xù)競爭的信心與勇氣,他們既無法再度備戰(zhàn)考研,也無法就業(yè),更有嚴重者發(fā)展為心理疾病,這對學生個人、家庭均會造成重大傷害,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同時也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一、考研失利學生心理現狀及分析
(一)研究對象
本文調研以河南省某211高校管理工程類2011~2013屆應屆考研失利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Beck抑郁問卷,通過發(fā)放問卷方式調查。累計發(fā)放問卷223份,回收有效問卷212份,回收率95.1%,其中男生88人,女生124人(詳見下表)。
(二)問卷數據分析
1.被測學生產生抑郁癥狀的總體情況。對問卷進行統計后得到,被測學生中,有輕度抑郁癥狀人數占58.5%,有中度抑郁癥狀學生占總體的23.1%,有重度抑郁癥狀學生占3.3%。由此可知,有抑郁癥狀學生占總體的84.9%,無抑郁癥狀的學生僅15.1%。被測考研失利學生中大多數存在抑郁癥狀,無抑郁癥狀學生比例較小。同時應注意到,雖然具有重度抑郁癥狀的學生比例很小,但此群體容易導致嚴重的后果,需特別關注。
2.調查結果中性別差異性對照。調研結果中性別存在差異性,總體來講,有抑郁癥狀學生中,男生比例略低于女生。其中,輕度和重度抑郁癥狀學生中女生比例較高。重度抑郁癥狀人數男女生差異不大,因基數不同,比例上存在差異。
3.調查結果中城鄉(xiāng)差異性對照。調查結果中被測大學生生源和家庭情況存在差異。城鎮(zhèn)學生無抑郁比例較高。有抑郁癥狀的學生中,城鎮(zhèn)生源和農村生源比例相差不多,但就不同程度抑郁癥狀來看,農村學生普遍高于城鎮(zhèn)學生。
(三)抑郁狀況的原因分析
對于考研失利學生產生抑郁癥狀的原因,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即就業(yè)壓力、經濟壓力、學習壓力和人際壓力。
1.就業(yè)壓力。根據2013年6月由第三方教育質量評估機構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大學生就業(yè)藍皮書《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yè)報告》,全國2012屆畢業(yè)生半年后的就業(yè)率為90.9%,本文調查的管理工程類的學生分布在四個專業(yè),而據《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yè)報告》,這四個專業(yè)的畢業(yè)半年就業(yè)率分別為96.2%、94.8%、94.1%、93.4%,均位于就業(yè)率較高的主要本科專業(yè)前36位。但根據截至2013年4月10日本科畢業(yè)生簽約率是35%的調查情況,就業(yè)形勢依然嚴峻。產生就業(yè)壓力的學生主要有以下三類:
一是猶豫不決型。此類學生考研失利后受到打擊,自信心發(fā)生動搖,糾結于是否再次考研。二是就業(yè)迷茫型。此類學生確定要找工作,但之前大量時間用于考研,缺少對職業(yè)定位的思考,且先期準備不足,對于投簡歷、面試等就業(yè)實戰(zhàn)能力缺乏鍛煉,對企業(yè)所要求的專業(yè)知識缺少準備。三是騎馬找馬型。此類學生多為考研就業(yè)兩手準備,在秋季招聘中已和企業(yè)簽署就業(yè)協議,但出于“留退路”的考慮,又選擇參加考研。這些學生具備一定的就業(yè)能力,有工作機會保底,因此壓力略小。
2.經濟壓力。經濟問題也是考研失利學生的一個主要壓力來源。考研學生中有相當部分來自貧困家庭,在校期間依靠高等學校獎助貸補資助體系完成學業(yè),在經濟方面長期面臨著壓力。
一是前期積累。由于復習考研,來自困難家庭的很多學生都放棄了勤工助學工作,同時在購買復習資料、上考研輔導班等方面又加大了費用支出,許多學生不愿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因此壓縮開支,導致體質下降,影響復習考試。二是當前壓力。對于考研學生,特別是困難家庭學生在考研復習期間經濟緊張,甚至會借取一定費用,當獎助學金下發(fā)后則多用于償還債務。同時,畢業(yè)生最后一學期各類活動較多,開支較大,且還面臨就業(yè),需要考慮服裝、交通等費用。三是再考投入。此類主要涉及準備進行再次報考的學生。他們考慮的是如果再次考研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和機會成本。
3.學習壓力。一是因為考研耽誤了課程。考研失利后,部分同學意識到在考研備考的過程中影響了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后悔為備戰(zhàn)考研而耽誤學習,擔心這種影響會成為今后學習或就業(yè)的不利因素,產生抑郁心理。二是不知道自己會什么,對學過的知識不自信。受考研失利影響,部分同學變得不自信,甚至對自己所學知識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究竟會什么東西,進而產生抑郁心理。三是不知道自己該學什么。部分同學認為自己所學專業(yè)方向不對是導致考研失利的直接原因,在尋找適合自己專業(yè)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對自己、專業(yè)和社會需求認識不清而更加困惑。四是質疑自身的學習能力。部分同學考研失利后,并未充分認識自身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對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失去信心和動力,產生抑郁心理。
4.人際壓力。一是自卑??佳惺Ю螅糠謱W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出現自卑心理。他們在面對身邊人(以親友和同學為主體)的言語和行為,特別是關于其考研失利方面的言語和行為時,內心無法承受,產生委屈、逃避的心理,在面對考研成功的學生時,會覺得沒有面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二是挫折的放大。部分同學在面對考研失利時受自身認識或身邊環(huán)境的影響,認為自己的學業(yè)、事業(yè)和家庭都變得渺茫。這些認識會直接導致和加劇考研失利這一挫折的放大,進而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二、對考研失利學生心理干預的措施
一些同學心理素質較差,在處理考研失利的問題上出現了錯誤認識,做出了錯誤行動。對考研失利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和避免錯誤思想和行為的出現和發(fā)展。對研失利學生心理干預的措施主要分為以下四方面:endprint
(一)社會與政府方面
加大學生學習和就業(yè)政策信息的宣傳力度,讓考研失利學生充分認識到考研并不是唯一出路。制定指導政策,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就業(yè),讓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少走彎路、錯路;放寬就業(yè)渠道,有更多的方式、更多的就業(yè)崗位供學生選擇。降低就業(yè)門檻,讓學生不再因為就業(yè)門檻的限制而盲目加入考研大軍;實施優(yōu)惠政策,促使學生改變學習與就業(yè)觀念,讓其中一部分學生放棄考研選擇就業(yè);鼓勵自主創(chuàng)業(yè),有效緩解社會和學生的雙重就業(yè)壓力。
(二)家庭方面
一是為考研失利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關心他們,充分理解他們,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二是與考研失利學生進行多方面的交流溝通,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防止極端思想出現。三是從多方面入手對考研失利學生進行教育與鼓勵,讓他們正確認清自己的處境、能力和水平,端正他們的思想,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擺脫考研失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學校方面
一是為考研失利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通過校園廣播、懸掛條幅、開設心理講座等方式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二是開設考研失利學生心理咨詢室或咨詢熱線,通過專業(yè)心理咨詢解決由于考研失利所帶來的心理問題。三是為考研失利學生盡可能地提供幫助,通過對考研失利學生的走訪調查、心理輔導、就業(yè)指導與推薦、復習備考等多種渠道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四)自身方面
首先,面對現實,分析問題??佳惺Ю麑W生在經歷考研失利后,要勇于面對現實,對考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找出問題并通過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其次,調整心態(tài),融入集體??佳惺Ю瑢W要迅速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擺脫考研失利的陰影,以積極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戰(zhàn),切勿因考研失利而與社會脫節(jié)。最后,審時度勢,規(guī)劃未來??佳惺Ю瑢W要對自身和社會進行正確的分析與認識,并根據自身和社會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繼續(xù)考研或就業(yè),理性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
三、結語
隨著近些年考研人數的不斷增多,考研大軍的不斷壯大,考研失利學生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之中,因此考研失利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逐漸成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眾多考研學生心理研究方面的文章中,有關考研失利學生心理研究方面的文章相對薄弱。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考研失利學生在考研失利的現實下,受就業(yè)壓力、經濟壓力、學習壓力、人際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則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通過社會與政府、家庭、高等學校以及自身等多方面共同作用來進行解決。限于調查對象相對局限以及研究人員水平有限,在調查研究過程中仍面臨眾多問題無法解決,隨著調查研究的繼續(xù)深入以及研究人員水平的不斷提高,相信這些問題一定能夠順利的解決。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管理工程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