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銘
地鐵大爺在行動
□銘銘
本期面孔——郭勇(沈陽市民)
橘色的馬甲,紅色的帽子,紅色的綬帶,紅色的小旗,沈陽地圖和公交手冊,還有那只粘著膠布卻依然堅持“上崗”的擴音器,這些就是郭勇的上崗裝備。每天9點前,他必定來到沈陽地鐵青年大街站,為乘客指路。68歲的郭勇退休前是沈陽市溫控器廠的職工,自從沈陽開通了地鐵,他就成了義務(wù)服務(wù)的地鐵志愿者,人們叫他“地鐵大爺”。
郭勇最初在地鐵指路純屬偶然。他一直盼著家鄉(xiāng)通地鐵,一號線地鐵開通那天,他特意早早出門體驗一番。出家門就能坐上又快又舒適的地鐵,郭大爺著實感到自豪,沒事就愛到地鐵口附近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了幾天,郭勇發(fā)現(xiàn)很多人和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第一次坐地鐵不會買票,出地鐵時不知道從哪個口出。還有乘客把錢塞入本應(yīng)放卡的槽里,或者把卡塞入本應(yīng)放錢的槽里,造成機器故障,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很多乘客干著急不知怎么辦,他就忍不住上前主動幫助買票或指路。
這一幫就停不下來了。郭勇粗粗一算,一個白天的時間,他要為乘客服務(wù)上百次。他覺得這事很有意義,就干脆給自己安排了個任務(wù),每天到地鐵站給乘客指路。就這么著,他成了天天上崗的地鐵志愿者。地鐵2號線開通后,換乘站客流激增,找不到路的乘客更多了,他又從懷遠門站轉(zhuǎn)戰(zhàn)到青年大街站,每天站上10幾個小時,和100多個人對話。有時外地人實在不知怎么走,他干脆就上地鐵、轉(zhuǎn)公交,一路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服務(wù)3年,“地鐵大爺”的名氣越來越大了,好多人來給他送水、潤喉片、折疊椅,他都一一謝絕了,他說:“啥謝也不用,能幫上忙就行。”聽說沈陽地鐵9、10號線要開通了,郭勇又有了新打算,“只要身體允許,我還要為更多人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