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明
預期恐慌導致現(xiàn)實游掠
□單明
無論各級政府的決策人,還是企業(yè)決策者,都該捫心自問:究竟是什么導致了人們預期缺失、預期不佳、預期恐慌和預期絕望,是制度有問題,還是決策有失誤?
時評人
中國社會何以彌漫著臨時工心態(tài)?直接原因大概只有一個:人們的預期出現(xiàn)了問題,比如預期缺失、預期不佳、預期恐慌和預期絕望。
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等角度看,預期如何,往往直接決定人們當下的認知、思維和行為。如果預期尚佳,那人們在當下的表現(xiàn)就會保持一定的淡定,按常態(tài)邏輯,從容地、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預期不佳,甚至預期恐慌和預期絕望,那這種恐慌和絕望就會轉移到眼前,人們對當下的關注就會空前提高,并產生現(xiàn)實焦慮,常態(tài)邏輯就會被打亂。
這方面的例子不少,比如南方一個城市,政府多次對汽車限購持否定態(tài)度,這讓很多民眾的購車預期保持在一個相對平和、安全的層面上,當?shù)氐能囕v交易也比較平穩(wěn)??赏蝗婚g,汽車限購令于某夜出臺,人們稱為“半夜雞叫”。對購車有良好預期的人們,平和的心態(tài)突然被打破,認知、思維和行為頃刻變異,不想馬上買車的,也馬上籌款沖向車市,甚至有人不知自己搶購了什么牌子的車。當?shù)剀囕v交易瞬間陷入混亂狀態(tài)。
正如人們常說的,臨時工心態(tài)是撈足現(xiàn)在,哪管將來。進一步分析來看,這種心態(tài)通常是由異常認知導致異常視野,進而導致異常行為。所謂異常行為,這一概念最核心的是行為迭加。行為迭加是指人們把今天應該做的,明天應該做的,甚至后天應該做的,統(tǒng)統(tǒng)放在今天來做了。因此,今天就失衡了,人們的思維行為,還有整個社會,也就跟著傾斜了。身處其中的人們心力交瘁,因為撈足現(xiàn)在雖然有時空限制,即現(xiàn)在,但達到什么程度才算撈足,則沒有公認的標準。這便直接導致人們的很多行為或超越自身心理和生理極限,疲于奔命,甚至積勞成疾;或突破法律和規(guī)則限制,鋌而走險,大搞不正之風,直到東窗事發(fā),斷送后半生。
由此可見,臨時工心態(tài)從后果來說,對個人、社會和國家都是一種戕害——個人因此而透支誠信、倫理,甚至生命;社會因此而散亂,喪失凝聚力,遍地坑蒙拐騙;國家因此使自己的很多決策無法利益最大化,各種資源或大量浪費,或無法合理配置。表面看,我們似乎超常、翻倍地得到了利益,但從長遠角度看,則是把所有成本都拋給了我們的子孫后代。
從以上邏輯看,減弱或消除臨時工心態(tài),重要的是要厘清當下和未來的關系,尤其要解決人們在預期中存在的重要問題。無論各級政府的決策人,還是企業(yè)負責者,都該捫心自問:究竟是什么導致了人們預期缺失、預期不佳、預期恐慌和預期絕望?是制度有問題,還是決策有失誤?說得直白些,臨時工心態(tài)的普遍性,表面看是人們的預期出現(xiàn)了問題,但歸根結底,或者說實質上,是我們這個社會缺少安安全全讓人們做并做好“固定工”的氛圍。所有人都瞻前顧后,底層雖仇官、仇富,自己也在貪占;有權有錢的害怕底層,又討厭底層,更擔心政策有變。沒有哪個階層覺得這里是自己永遠的家鄉(xiāng)。各階層互相影響,使臨時工心態(tài)更加膨脹。
轉型之中國,彷徨、迷茫和罪愆等雕刻著國民性,最明顯的印跡便是臨時工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一旦固化,我們再想從中走出來,就太難了!
本欄責編/永東
ddgrhy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