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年
(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蘇州 215123)
錢仲聯(lián)(1908—2003)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他精于詩學,一生研究和創(chuàng)作不輟,所作《夢苕庵詩》,曾受到陳衍、金天羽等詩壇耆宿的交口稱贊。作為詩學大家,錢仲聯(lián)在詩詞鑒賞方面也有獨到的心得,他主張鑒賞者要抓住詩詞的“聲”與“色”[1]553,通過研究聲律安排與修辭設色來領略詩詞之美。筆者結合漢語語言學的有關理論,嘗試以錢仲聯(lián)鑒賞詩歌之法鑒賞錢詩,所用語料版本,為錢仲聯(lián)生前自訂的《夢苕庵詩詞》[2]。
《夢苕庵詩詞》所收《夢苕庵詩》,據(jù)筆者手工統(tǒng)計,共有772首。詳見表1所示。
表1 《夢苕庵詩》詩體分類表Table 1 Types of poems in Mengtiao’an Collection of Poems
由表1可見,《夢苕庵詩》的主體為近體詩,其中七絕所占比例最高,七律次之。依王力先生觀點:“七言絕句是七言律詩的減半,因此,它們的平仄也就是七律的平仄,只須依照‘粘’‘對’的規(guī)則,減半就是了。”[3]87因此,以下就以分析《夢苕庵詩》七律的平仄為例。
七律可分平起、仄起二式。平起式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1 驚看玉宇變蒼黃,太息人天劫正忙。故國樓臺皆蜃氣,諸仙歌舞自霓裳。
亦知蹙境終難復,縱有重光已可傷。獨立中庭空溢涕,欲乘銀漢問吳剛。
(《中秋月蝕》)
全詩“歌”“亦”“欲”“銀”四字不合標準格式,但“歌”“亦”二字原本處于平仄兩可的位置上;而第八句“欲”“銀”二字,屬于本句自救:第一字該平而仄,第三字該仄而平相救。這樣,平仄依然合律。
仄起式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2 燭海燈輪十字開,夜山擁髻此徘徊。當頭月好同元夕,避地人多話劫灰。
梵世天高神未下,昆侖關遠捷初來。卷簾恰對茫茫綠,滿酌滄溟注一杯。
(《十一月望值西俗耶穌誕,飲香港酒樓,時聞國軍克昆侖關》)
“夜”“關”“卷”三字皆在平仄兩可之處,故此詩完全合律。
如果說近體詩因為平仄嚴格而使詩人少有變化的空間,那么,不受格律限制的古體詩更能體現(xiàn)詩人的創(chuàng)造性?!秹糗驸衷姟分?,古體詩比重雖然不大,但在平仄上也頗有自己的特色。
例3 毒龍噴火燒天根,雷車翻天天晝昏。吳淞江頭云抹漆,神焦鬼爛無逃門。我機三五敵倍十,上下環(huán)攻事益急。一機無聲忽下天,鴉陣來追勢將及。(《飛將軍歌》)
詩中“燒天根”“無逃門”“敵倍十”“事益急”四處,分別有意用格律詩所忌諱的三平調和三仄調,以示與格律詩相區(qū)別,足見詩人對詩律的嫻熟把握。
韻是詩歌聲律的重要部分,它們使詩歌語言具有音樂美。漢語詩歌的用韻,都在詩句末尾,稱為押韻。王力先生將詩歌的用韻標準分為三個時期:唐以前為第一期,依口語押韻;唐以后至“五四”運動前為第二期,依韻書押韻;“五四”運動后為第三期,又依口語押韻[3]3-4。
錢仲聯(lián)的生活時代雖然橫跨二、三兩期,但他始終是一個舊體詩人,因此,《夢苕庵詩》的用韻,基本是嚴格按照詩韻來押韻的。表2分析了其近體詩的用韻情況(古體詩用韻復雜,即使是一韻到底的篇目,也常有通押現(xiàn)象,不能說明問題)。
表2 《夢苕庵詩》近體詩平聲韻使用情況表Table 2 Use of level-tone rhythm in modern-style poems from Mengtiao’an Collection of Poems
由表2可見,使用頻率最高的前8個韻部依次是:先韻、陽韻、真韻、東韻、庚韻、支韻、灰韻、尤韻,它們可視為《夢苕庵詩》近體詩的常用韻。這些韻大多是寬韻(灰韻除外),字數(shù)較多,以便于創(chuàng)作時選用。對窄韻(如覃韻)和險韻(如江韻),詩人也不回避,而是將它們較多地用在了絕句的創(chuàng)作中。
《夢苕庵詩》中的近體詩在用韻上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鄰韻通押。這種現(xiàn)象在中后期的作品中出現(xiàn)得較為頻繁。
例4 龍脊連錢泣向風,辭人感慨廿篇同??蓱z不從桓公獵,枉想拳騧屬太宗。(《讀昌谷集絕句》)
“同”屬東韻,“宗”屬冬韻。
例5 人窮何必坐詩工,癡望園花敗后紅。莫訝北風寒至此,一袈裟地我從容。(《仲夏園居雜書》)
“紅”屬東韻,“容”屬冬韻。
例6 束發(fā)傾心惜抱翁,西江圖派匹三宗。駟虬乘鹥誰當及,躡宋追唐我欲從。嘉會正逢叢菊好,論文難得一尊同。德星聚處覘乾象,定有龍眠落座中。(《乙丑秋安徽社科院召開桐城派學術討論會于桐城賦此》)
“宗”“從”屬冬韻,“同”“中”屬東韻。
例7 九域流金石,斯人姑射徒。豳風新著句,樊圃晚攜鋤。名與南湖匹,禪參苦瓠無?范村生日近,合寫綠香圖。(《兼于翁新作瓠圃,有詩寄示,題以四十字》)
“鋤”屬魚韻,“無”“圖”屬虞韻。
例8 人境車聲到此無,分明欲界有仙都。藁街夷市俱陳跡,還我桃花魏晉初。(《廈門雜詩》)
“都”屬虞韻,“初”屬魚韻。
例9 早歲名山讀異書,魯連黃鷂績溪胡。天都萬古嶙峋影,長與蓮花照故居。(《題績溪胡適之先生故居》)
“胡”屬虞韻,“居”屬魚韻。
對于這種不嚴格按照韻書押韻的現(xiàn)象,今人有褒有貶,尚無定論。筆者認為,以錢仲聯(lián)之詩才,不會為韻所限,而有意為之的可能性更大,鄰韻通押,古亦有之,不宜判作出韻。清代《詩韻合璧》即主張“東,古通冬”,“魚,古通虞”[4],錢仲聯(lián)長于民國初年,難免受到此論影響,在少量作品中運用之,并不影響其詩集整體的用韻。錢仲聯(lián)的這一嘗試,對當代格律詩創(chuàng)作中的新舊韻之爭,未嘗不是一種有益的啟發(fā)。
“所謂詩歌修辭,就是指為了加強詩歌語言的表達效果而采用的各種修辭方法或修辭手段的一個總的提法?!保?]1-2這些修辭方法,也即辭格。隨著語言現(xiàn)象的日趨豐富和研究的不斷深入,辭格的種類越來越多,因此,要探究古典詩歌語言的修辭特色,首先要對相關的辭格加以分類。
“聯(lián)系是語言美的一個基本原則。話語的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的規(guī)則的、合理的、自然的聯(lián)系,就能產生語言的美。”[6]379《夢苕庵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擬、借代、象征和用典辭格,它們將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具有新穎、厚重的表達效果。
1 比擬形象 在古典詩歌的語言中,比擬是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辭格。所謂比擬,就是把甲類事物當作乙類事物來對待、描寫,可分為擬人與擬物兩類。例如:
例10 初陽煮花氣,新綠養(yǎng)山光。(《曉坐》)
例11 鳥靜時窺客,花開故似言。(《游曾氏虛霩園》)
例12 當關多邏卒,如虎復如鷙。(《十二月十三避亂離錫,雪夜作于姑蘇城外》)
例13 汝賊蝦夷,汝何雞狗。敢料虎頭,敢入虎口。(《哀南口》)
例10、例11是擬人,“煮”和“養(yǎng)”都是人的動作,借助擬人,使“初陽”和“新綠”成為有情有意的“人物”,十分形象;“花”本不能“言”,借助擬人,謂鮮花盛開似欲與游客說話。例12、例13是擬物,例12中的“虎”是猛獸,“鷙”是猛禽,此以擬巡邏的日軍士兵,寫出他們的殘暴;例13中的“蝦”“雞狗”都是小動物,這里擬日本侵略者,表達對他們的蔑視;“虎”則擬在南口浴血抗戰(zhàn)的國軍將士,表現(xiàn)他們的英勇??梢钥闯?,比擬不僅能使詩歌語言變得形象生動,也有助于詩歌氣氛的渲染。
2 借代凝練 借代是指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所要表達的事物(稱為本體)不出現(xiàn)的辭格。古典詩歌語言中,借代極為常見。《夢苕庵詩》中的借代有如下幾類:
檢察機關辦案方式的司法化是當下我國司法改革的一大重點。司法化是相對于行政化而言的,司法化的主要特點有三:一是從結構上來看,司法化呈現(xiàn)“三方組合”的結構,即司法由雙方當事人和居中的裁判者三方組成。三方結構尤其強調裁判者的居中和獨立裁決。二是多方參與性,司法活動要求各方都能參與到司法活動中。三是親歷性,即裁判者要親自參與司法活動,并親自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辯護律師各方的意見,然后再做出決定。
例14 九天閶闔旋云騎,萬國衣冠會海槎。(《丙戌秋興八首少陵韻》)
例15 四海知雙鬢,千春孰比肩。(《瞿禪先生書告吳趨游約,念舊抒懷,寄以一百韻》)
例16 回帆漲海雨,握手剪淞煙。(同上)
例17 月與影成世,夢尋鐘到門。(《山前塘步月,憩維摩下院》)
例14,以“衣冠”代替政府官員,是以事物之特征或標識來代替本體。例15,以“四?!贝嫠暮W人,是以事物之所屬或所在代替本體。例16,“帆”為船上之物,借代為船之全體,是以部分代全體。例17,以“鐘”代替指鐘聲,則是以具體代抽象,使事物具體可感。
3 象征鮮明 象征是修辭格還是藝術手法一直存在爭議。李春曉在其碩士論文《象征的辭格特性》中對此作了詳細的辨析,認為象征和比喻、對偶等傳統(tǒng)修辭格一樣,是一種典型的修辭格[7]?!秹糗驸衷姟分械南笳鬓o格可分為兩類,如:
例18 啼霄萬鴻雁,哀哀覓稻粱。(《國軍撤淞防,感書一百韻》)
例19 不待西風悵搖落,萬荷葉上起秋聲。(《過虛霩居吊主人曾孟樸》)
例18中,“鴻雁”象征戰(zhàn)火中的百姓,他們背井離鄉(xiāng),生計維艱。例19中,“西風”即秋風,象征愁緒,這里象征物是人非的感情。這兩例是以單個的語詞為象征。例20則是以全詩為象征,詩中以蘭花及其孤高絕世的具體形象,象征詩人高潔的品格。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蘭花一直是高潔、典雅、愛國的象征,所以全詩僻詞雖多,讀者也不難從中看出其象征的意義。
4 用典豐富 用典,是引用的一種,指借用典故來表情達意。由于錢仲聯(lián)先生十分博學,《夢苕庵詩》中,用典隨處可見。這些典故,豐富了詩歌的語言,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厚重感。用典的方法,一般可分為正用、反用、明用和暗用四種。下面以名作《胡蝶曲》為例。
例21 宋玉墻東倩影來,因風吹上梅邊雪。
例22 未必名娃竟沼吳,難言禍水能亡漢。
例23 溝頭蹀躞東西水,從此蕭郎是路人。
例24 小姑居處原芳潔,無奈懷春情內熱。
例21是正用,典故的本義與詩人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典源為《登徒子好色賦》中東鄰美女登墻窺宋玉之事,本詩中則用來表現(xiàn)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的傾慕之情。例22是反用,上句用西施事,下句用趙飛燕事,字面上看是為“紅顏禍水”翻案,實則正話反說,對大敵當前,男主人公沉迷美色、不事抗敵,最終導致大片國土淪喪的行為進行了批判。例23是明用,“從此蕭郎是路人”一句為唐詩原句,直接用典。例24是暗用,典出南朝樂府《青溪小姑曲》,這里暗指女主人公尚未婚嫁。(趙杏根先生認為,“小姑”是用長江水神典,這里“指剛進入社會的胡蝶”[8]71。此說似乎不太準確,因為看不出典源與所指之間有何聯(lián)系。)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它“通過有限的篇章,精煉優(yōu)美的語言,用作者的思想感情打動讀者,使他樂于接受。這跟散文大不相同”[9]85。在有限的篇章和字句中,如何表現(xiàn)語言的變化,就需要借助相應的辭格來實現(xiàn)?!秹糗驸衷姟分兴玫降男揶o格,主要是婉曲和夸張。
1 婉曲含蓄 婉曲,“指的是對于不雅的或有刺激性的事物,不直截了當?shù)卣f出來,而閃爍其詞……用與本意相關或相類的話來代替”[6]302,從而使詩歌語言顯得含蓄。
例25 是好男兒死此土,敢有后者腥吾刀。(《馬將軍歌》)
例26 回思歡樂處,真欲訝前生。(《二女皆病》)
例25中,不直說斬殺臨陣脫逃者,而以“腥吾刀”代替,同樣表現(xiàn)了馬占山堅定抗戰(zhàn)、嚴厲督軍的英雄形象,但表達較為婉曲。例26中,不說日軍侵華后,一家人飽受顛沛流離,很久沒有過上安定的日子,而說“驚訝地感到歡樂的日子似乎是上輩子的事”,表達十分含蓄。因為詩人對抗戰(zhàn)有必勝的信心,故他刻意使用了這一辭格。
2 夸張強烈 “夸張是古代詩詞里常見的一種積極的修辭手法,其特點是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把被描述的客觀事物加以藝術的夸大或縮小,從而增強作品感人的力量?!保?0]96夸張可分兩類,這里僅討論不借助于其他辭格的夸張——普通夸張。
例27 大木三更群籟合,危樓一嘆萬山驚。(《維摩寺望海樓月夜》)
例28 出手便翻三島日,揮戈欲鏟萬重山。(《聞平型關大捷喜賦》)
例29 我有勁軍如鐵鑄,紛紛螻蟻那足懼。(《李營長死事詩》)
例27、例28是對事物加以夸大。在高樓上一嘆,能使萬山受驚,極言深夜之靜?!叭龒u”“萬重”兩個數(shù)量詞,極言八路軍平型關戰(zhàn)斗的重大勝利。例29則是對事物加以縮小。史載,“一·二八”事變,日軍揚言三天占領上海,十九路軍奮起抗敵,血戰(zhàn)33天,迫使日軍三易主帥,損兵萬余。從日軍規(guī)模看,絕非“紛紛螻蟻”,這里特以“螻蟻”極言其不足為懼,表現(xiàn)我“鐵軍”的英勇無畏。
“側重,就是主賓有別,重點突出……也是語言美的一個重要方面?!保?]342在詩歌語言中,平鋪直敘容易顯得呆板乏味。反之,巧妙運用相關辭格,有利于突出重點,收到最佳的表達效果。《夢苕庵詩》中,大量運用了映襯與設問辭格,通過它們在謀篇布局中突出重點。
1 映襯得法 所謂映襯,即“為了突出主體的人物或事物,用客體的人物或事物去作陪襯”[5]156。請看下面幾個例子。
例30 清詩三百年,王氣在夜郎。經訓一菑畬,破此南天荒。莫五偶齊名,才薄難雁行。(《論詩四十首·鄭子尹》)
例31 一寺秋陰萬竹肥,我來息息領清機。亂峰脫雨參差出,落葉無風自在飛。巖桂香遲如有待,山禽啼久竟忘歸。無端靈境成飄瞥,夢覺何煩問是非。(《夢至一處,似破山寺,醒記以詩》)
例32 四城日有暍死人,處處招魂吟楚些。我生猶得企腳眠,不獨自憐還自賀。(《苦熱》)
例33 朝對龍山青,暮對龍山碧。龍山猶少年,我鬢已點白。(《寓齋雜詩》)
根據(jù)主客體內容相近或相反的原則,映襯可分為正襯和反襯兩類。前兩例是正襯,“客體的人物或事物從正面去襯托主體的人物或事物”[5]159。例30是人事襯托,以與鄭珍齊名的莫友芝陪襯鄭珍,表現(xiàn)鄭珍的才氣更大。(這一看法并非錢先生私見,民國詩論家陳衍就說:“鄭子尹(珍)之《巢經巢詩鈔》為其弁冕,莫子偲足羽翼之?!保?1]42認為鄭于詩更高一籌。)例31是景物襯托,開頭“一寺秋陰”至“山禽啼久”六句景物描寫,都是為最后兩句作陪襯。最后兩句所寫的感受才是全詩的主旨。
后兩例是反襯。例32寫盛夏大熱,多人不幸中暑而亡,而“我”逃脫此禍,覺得慶幸。前兩句襯托下文,但與后兩句意思相反。例33以“山”尚為“少年”(因其“青”“碧”),反襯“我”覺得自己衰老(因“鬢白”)。這兩例中,“我”是主要的,陪襯事物“暍死人”以及“龍山”則處于次要地位。
2 設問強調 設問,即明知故問,自問自答,這種辭格常用于表示強調。古典詩歌語言里,設問很常見?!秹糗驸衷姟分幸膊环ζ淅?/p>
例34 汝曹作意胡為乎?敢犯此女必盡誅!(《虹口義屠詩》)
例35 云海清游約誰往?髯乎髯乎將爾從。(《謝玉岑齋中見張大千畫黃山巨幅,長歌贈之》)
例34,借義屠之口斥責日軍士兵調戲婦女的無恥行徑。分為兩句,先自問,再自答,突出了虹口義屠勇救同胞的英雄形象。例35,上句問“誰能與我同游”,下句即給出答案。疊用“髯乎髯乎”,在設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強調。由以上兩例可看出,設問的運用,無疑比直陳的方式要生動得多。
《夢苕庵詩》,時賢多有論述,但多是從文學的角度入手,專論其語言的文章則不常見。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詞匯、語法、風格等也是重要方面,尚可做進一步的研究?!秹糗驸衷姟啡趨R歷代名作之長而自成一格,其語言特色非筆者所能概括。研究古典詩歌語言,不只是純學術研究,也應為當代的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1] 錢仲聯(lián).夢苕庵論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 錢仲聯(lián).夢苕庵詩詞[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3] 王力.王力文集:第14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
[4] 湯文璐.詩韻合璧[M].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2.
[5] 周生亞.古代詩歌修辭[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6]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7] 李春曉.象征的辭格特性[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2010.
[8] 趙杏根.詩學霸才錢仲聯(lián)[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9] 李葆瑞.詩詞語言的藝術[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10] 高蹈,王德保.古代詩詞語言藝術[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11] 陳衍.石遺室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