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光
(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 山東青州 262500)
濰坊市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研究
張成光
(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 山東青州 262500)
在推進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介紹了濰坊市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的培訓目標和培訓內容,然后提出了培訓過程中應堅持的原則和保障措施,最后總結了培訓的效果。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課程整合
現(xiàn)代化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一定的信息知識,是否認識到信息工具的作用,是否想在教學中應用信息工具,是否有能力使用信息工具并探討怎樣使用信息工具,換句話也就是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信息素質。因此,在推進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中,加強教師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培訓是關鍵。
提高廣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教學實踐的能力和水平,推動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促進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發(fā)展,基本形成基于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的“培訓、考試、認證”一體化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fā)展體系,我們把它劃分為想用、會用、用好三個層次:
1.想用:部分教師由于年齡偏大,計算機動手能力差,教學資源的搜集和制作能力匱乏,在思想上對使用計算機設備認識不到位,存在畏難情緒。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們逐步樹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
2.會用:這一層次的目標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知識和技能為主,掌握圖形圖像、數(shù)字音頻和數(shù)字視頻的采集與處理以及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的使用技術等。
3.用好:通過培訓,使廣大教師具有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即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
1.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方式方法
為了提高廣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教學實踐的能力和水平,亟待轉變教師培訓模式,使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上升成為教師觀念更新、教法研究、終身學習的教師發(fā)展模式。同時積極探索培訓工作的新途徑、新模式、新方法,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全面、持續(xù)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關知識
目前,大部分教師己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但有些任不知道信息技術如何與學科整合,因此,在教育技術培訓中,開始關注教師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掌握現(xiàn)代教與學的先進理論,更為重要的是對教師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關知識進行培訓:⑴掌握建構主義等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⑵具備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教學的能力,會使用圖形編輯軟件Photoshop和動畫軟件Flash等制作課件;會利用Frontpage、Dreamweaver制作網頁;⑶具備基本的上網技能:E-mail 的收發(fā),ICQ、Chat Room、BBS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資料的上傳與下載;⑷掌握圖形圖像、數(shù)字音頻、視頻的采集與處理以及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的使用技術。
3.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整合的具體方式
一是教師在自己所任教的學科中,選擇一個教學任務,并對該任務進行教學設計,然后運用教育基本理論,把多媒體演示文稿、教學軟件、網頁制作整合到該教學任務中,最終形成一個有效利用技術的、與國家課程標準相符合的“整合”方案。二是對教師信息資源選擇、獲取、使用和評價的培訓,不僅能基本掌握在本學科教學中所需要的信息技術,更能通過獲取、判別、分析、處理和使用信息,從而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用教育技術,實施課程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培訓過程中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手段,努力做到三個“有利于”原則: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應用教育技術的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變單一色為彩色、變抽象為具體的功能,給學生以如見其人、親臨其境的感受,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對學習內容的積極認識傾向和積極進取、樂于探求的良好心理,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有利于探索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運用教育技術開展網絡教學,使課堂的形式向多樣化發(fā)展。除了集體教學和小組討論之外,還有人機對話:學生上機操作,通過人機對話,進行個別輔導;學生自主選擇,自主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充分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和發(fā)展性。
3.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直接關系著教學工作的成敗和教學效率的高低,是能否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育技術的功能,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組合成靈活多樣的方式,從而優(yōu)化了我們的課堂教學。
1.強化培訓管理
首先,要成立培訓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要由校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等組成。其次,要制訂培訓規(guī)劃。要根據(jù)學校自身改革的發(fā)展需要,結合教師實際,制定近期、中期、長期師資建設規(guī)劃。再次,要建立各種培訓制度,如培訓考勤考績制度,定期反饋、檢查、評估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力求使培訓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形成培訓激勵
根據(jù)濰坊市教育局的要求和學校的實際,研究制定相應措施和激勵機制,將教師參加培訓的情況與教師的評聘、晉級、晉升等直接掛鉤,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技術培訓,自覺地把“教、學、研”融為一體,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注重培訓反思
我們在培訓中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引導教師進行反思,讓教師學會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為教學實踐而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教學中進行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在教學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1.培養(yǎng)信息意識,使教師樹立了信息觀
為了讓廣大教師提高認識,我們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專家講座與外出學習相結合等多種培訓方式,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使他們認清當前形勢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消除對網絡技術的神秘感,把網絡作為一種工具來看待,了解教師應掌握的基本素質,使他們看到計算機等先進的信息工具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強大影響力,看到它對整個教育的巨大作用和潛力。
2.立足校本培訓,提高了教師的技能
針對學校教師的實際,我們采取以校本培訓為重點的多種形式培訓。每所研究學校對教師從計算機基本操作,到一些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及課件制作和網絡技術等方面,先后組織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以定期培訓、專門輔導、互相結對等方式進行。通過這些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參加培訓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教師的技術水平和科研能力。
3.確定培訓重點,增強信息技術培訓的實效性
為了充分發(fā)揮學校網絡資源的教育功能,我們開展了網絡資源應用為中心的集中培訓和日常研訓,將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和應用引入到教師業(yè)務理論學習和教學應用過程當中,青州市教育局設立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技術應用研訓專欄”,教師的經驗心得,匯報課視頻及培訓資料在“教育網站”、“教師博客”上廣泛宣傳,共享交流。這樣既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教學科研水平。
[1]孫默.網絡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1(7).
[2]張成光.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yǎng)狀況的調查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7(9).
The training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of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Weifang City
Zhang Cheng-guang
(Weifang engineering Career Academy, Qingzhou Shandong,262500,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eachers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raining cont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Weifang City,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that we should insist on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finally summarizes the effect of training.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tegration
G451
A
1000-9795(2014)01-0264-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5
張成光(1968-),男,山東昌樂人,教授,從事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