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詩選之學(xué)
        ——清詩總集的編輯觀念

        2014-04-17 08:47:03劉和文
        關(guān)鍵詞:總集清人詩歌

        劉和文 康 琳

        (安徽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安徽蕪湖 241002)

        詩選之學(xué)
        ——清詩總集的編輯觀念

        劉和文 康 琳

        (安徽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安徽蕪湖 241002)

        清詩總集;“詩選之學(xué)”;編輯觀念

        清詩總集是編輯者按自己的編輯標準從清人作品中輯選出相應(yīng)的詩歌,按一定的編排體例編排的詩歌作品集,與以前各朝人編輯同時代詩歌總集相比較,清人編輯的清詩總集經(jīng)過了一個由自發(fā)到自覺的發(fā)展過程,形成了一支編輯隊伍。他們通過對詩歌總集編纂之利弊得失的總結(jié),形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詩選之學(xué)”,表現(xiàn)出了編纂者強烈的專業(yè)意識,具體為三個方向:提出了選詩難于作詩的普遍認識,指出這既是輯者個人能力所限,又是由于編選同時代人之詩受諸多因素而限;總結(jié)了輯者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指出既要具備詩人所具備的“才”、“膽”、“識”和“力”四個方面素質(zhì)要求,又須具備編輯者所具備的“才”、“學(xué)”、“識”三個基本素質(zhì)要求;與前代詩歌總集編輯者相比較,清人表現(xiàn)出了鑄造精品的理念,即輯者具有強烈的自我批判精神,突出地表現(xiàn)為學(xué)唐、學(xué)宋之爭,是否輯錄存世者之詩,詩歌總集評點之爭等方面。

        詩歌總集的編輯往往會經(jīng)歷一個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的過程。唐宋時期詩歌總集的編輯雖具初形,但體例等方面還很不完善;明代詩歌走模仿唐人之道,雖然詩歌總集的編輯數(shù)量較前代多,但成就不高,仍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與明代相比較,清人編輯的清詩總集開始追求完善,具有自覺性的特點。在清代,詩歌總集的編輯雖未形成系統(tǒng)理論,但出現(xiàn)了一支輯選者隊伍,他們通過對詩歌總集編輯的利弊得失的總結(jié),形成了一定的詩歌總集編輯觀念,建立了粗具規(guī)模的“詩選之學(xué)”。編輯者除了編有詩歌總集之外,還撰有其他詩學(xué)著作,這為他們編輯詩歌總集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而且以詩歌批評者身份選詩,在選詩上具有卓識,能自覺地追求總集的質(zhì)量。這種自覺性突出地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選詩難于作詩的認識、輯者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

        一、選詩難于作詩的認識

        明代李東陽早就提出“選詩難于做詩”,他說:“選詩誠難,必識足兼諸家者,乃能選諸家;識足以兼一代者,乃能選一代,一代不數(shù)人,一人不數(shù)篇,而欲以一代選之,不亦難乎?!保?]清人對選詩之難有著更清醒的認識,認為這種難處,一方面是由于輯者個人能力所限,另一方面是由于編選同時代人之詩受限因素很多。

        由于眾口難調(diào),一人之心力難以迎合眾人之趣尚,在清代,詩歌總集編輯者普遍認為選詩難于作詩。清初詩人江祥云:“自陳風(fēng)之典不行于朝廷,而詩教之微權(quán),往往寄諸草野操選者之手。故代必有作,作必有選,選也者,非僅汰蕪收華,取悅世俗已也;要必無悖宣圣刪訂之旨,使讀者見其美足以興起,見其刺足以垂戒,其庶幾于人心世道有所裨益。是故作者難,而操選政為尤難也。”[2](江祥《國朝詩的序》)李周望亦深有同感:“予謂選詩亦難言矣。于鱗《唐詩選》,爭氣體而未極研精。竟陵《詩歸》,好幽詭而有乖中正。其它卑卑諸子,所謂自檜以下無譏者。夫以一人之心力,搜剔古人之精華,而又下合千百世文人之手眼,豈不難哉?”[3](李周望《清詩大雅序》)陳以剛亦感到編輯總集非一人之力所及,故曰:“將欲等其品流,擅文囿之撰,以成一代巨觀,良非易事?!^生同時者,如一井之中,共言溝洫,阡陌曲直之數(shù),非道路人推測比?!保?](陳以剛《國朝詩品序》)施閏章也曾說過:“今欲以一人之目,盡見天下之詩,一人之可否,定天下詩人之得失,其勢有所不能。”[5](施閏章《扶輪續(xù)集序》)盡管如此,精于輯選者還是會考慮多種因素,能合于眾人之口味,陳允衡所輯《國雅初集》即是,喻周序云:“吾觀于伯璣,益知選者之難其人也?!隙审w,散而成章,則神龍之變化耳。精于選者,何以異是?”[6]正因為清代詩歌總集的選家普遍意識到“選詩難于做詩”,所以清人編纂詩歌總集很慎重,既要遵循自己的審判旨趣,又要考慮到讀者對象。因此,清詩總集從遴選到正式出版,比較重視合作,如《過日集》的編輯從收集到校對由多人共同完成,其《凡例》云:“此集計十年而后成,非惟剞劂之云難,良亦輯校之不易。將伯之助,幸有其人?!保?]

        選詩難,然而編選同時代人詩歌總集更難。清初著名選家魏憲曾云:“唐人之選唐詩者六家,各矜所尚,原不相襲,故能并行天壤。今之選家,動相詆毀,曰某也以顯貴登,某也以師友錄,某某多,而某某少,如聚訟焉。故是集所選,得之先輩遺稿者十之三,得之寒士逸篇者十之七。其他大家有專集行世者,寧以見少獲罪,亦甚避此訕謗矣。”[8](《詩持一集凡例》)作為一個詩歌總集的編輯者,不僅要面對單純的作品,即根據(jù)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以及詩作本身的質(zhì)量選詩,還要面對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考慮詩人當時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身份選詩。如陳鵬年序《國朝詩的》曰:“詩之有選,猶物之有權(quán)衡也。無權(quán),則衡百貨者無以得輕重;無選,則言六義者無以定優(yōu)劣。然論詩于遠代易,論詩于近代難。遠代褒議予奪,可以指麾略定;近代則觸手忌諱,回護之意勝,則淘汰之功淺。”[9]這種現(xiàn)象在清代詩壇上屢見不鮮,曾燦有感于這種不良風(fēng)氣,他在編輯《過日集》時曾引周亮工的話警示世人曰:“今之操詩選者,于風(fēng)雅一道,本無所窺,不過藉以媚時貴耳?!保?0]針對清詩總集中出現(xiàn)的這種不良之風(fēng),清初朱彝尊就曾批評云:“近來論詩專序爵,不及歸田七品官。直待書坊有陳起,江湖諸集庶齊刊?!保?1](朱彝尊《近來二首》)胡天游也對將詩名和官職掛鉤的現(xiàn)象表示了不滿:“名譽即須官并貴,英雄未信語堪傳?!保?2](《雜書》)因此,詩歌總集的輯選者必須本著裁定風(fēng)雅的精神,保持相對獨立的意識,方能編選出啟人心智的詩歌總集,發(fā)揮良好的社會作用。但由于輯選者處于糾結(jié)繁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中,裁定“當代”詩歌,編輯“當代”詩歌總集,實有排列詩人座次、確立文學(xué)權(quán)威的意義。所以,選哪個人的詩,選哪一首詩,都必須小心翼翼,細心裁定,否則,就可能引起爭端。關(guān)于這一點,清初人魏憲體會甚深,并總結(jié)出了八“難”:

        作詩非難也,選詩難;選亦非難也,選今人之詩難。同生天壤,不能無所愛憎,而去取實愛憎之媒,一難。闔戶自修,深山養(yǎng)晦,篋中之秘,覓之無由,二難。詩學(xué)日替,名實不敷,我以名收,世以實求,無其實焉,匪阿則瞽,三難。載質(zhì)而來,紹介以進,忤之不可,許之不能,四難??v筆譏嘲,觸冒忌諱,作固有罪,選亦與均,五難。本屬名流,或嫻無韻,不嫻有韻,因無韻而及有韻,快于人不快于己,六難。幅員之廣,詞人無數(shù),得者一而失者百,七難。甚至不為詩而掄詩,名似愛才,心實網(wǎng)利,妒與謗交,八難。當此八難,而欲強為負荷,得毋霆擊蠡測,為識者所誚讓哉?[13](《詩持三集自序》)

        如果說魏憲認為選“當代”詩難,只是潛在的內(nèi)心感受;那么沈德潛編選《國朝詩別裁集》則是切身地體驗到選“當代”詩之難,當時沈氏受到乾隆的嚴厲斥責:“謙益諸人,為忠乎?為孝乎?德潛宜深知此義,今之所選,非其宿昔言詩之道也,豈其年而?;模孔佑植豢思?,六下士依草附本者流,無達大義,具巨眼人捉刀所為,德潛不及細檢乎?此書出,則德潛一生讀書之名壞。朕方為德潛惜之,何能阿所好而為之序?又錢名世者,皇考所謂‘名教罪人’,是更不宜入選。而慎郡王,則朕之叔父也。雖諸王自奏及朝廷章疏署名,此乃國家典制。然平時朕尚不忍名之。德潛本朝臣子,豈宜直書其名?至于世次先后倒置者,益不可枚舉?!保?4](《御制沈德潛選國朝詩別裁集序》)可以清楚地看到,沈德潛在選詩時所面對的是復(fù)雜的政治環(huán)境。從沈德潛耗費半生精力輯成的這部詩歌總集看,他既要排除政治意識、社會關(guān)系等因素對詩歌總集編輯的干擾,又要堅持其對傳統(tǒng)“詩教”的執(zhí)著。無怪乎在清人看來選詩比作詩更難。

        二、輯選者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

        “選詩難于做詩”對輯選者自身素養(yǎng)的直接要求,清人在總結(jié)前人編纂詩歌總集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開創(chuàng)了詩歌總集編纂的新局面,總結(jié)出詩歌總編纂者的基本素質(zhì)要求,并對其作出了明確界定。詩歌總集編纂者既要具備一般著書立說者的素質(zhì)要求,又要具有詩人的素養(yǎng)。

        關(guān)于詩人創(chuàng)作的主觀要求,葉燮概述為“才”、“膽”、“識”和“力”四個方面,即“曰才、曰膽、曰識、曰力,此四言者所以窮盡此心之神明。凡形形色色,音聲狀貌,無不待于此而為之發(fā)宣昭著;此舉在我者而為言,而無一不如此心以出之者也。……其優(yōu)于天者,四者具足”[15](葉燮《原詩內(nèi)篇》下)。對于學(xué)詩者而言,也必具有“才思”、“學(xué)力”方可入門,薛雪曾指出:“學(xué)詩須有才思,有學(xué)力,尤要有志氣,方能卓然自立,與古人抗衡。若一步一趨,描寫古人,已屬寄人籬下。何況學(xué)漢、魏則拾漢、魏之唾余;學(xué)唐、宋則啜唐、宋之殘膏,非無才思學(xué)力,直自無志氣耳?!保?6](薛雪《一瓢詩話》)我們統(tǒng)計過,清詩總集的輯者大多是詩人,毫無疑問具有選家必備的素養(yǎng)。

        其次,總集的編選家與著述立說者一樣,必須具備相關(guān)的專業(yè)知識和學(xué)識等基本素質(zhì),如清初學(xué)者計六奇說:“甚矣,書之不易成也!昔讀書者必有三資四助。三資者,才、學(xué)、識……落筆驚人,才也;博覽群書,學(xué)也;論斷千古,識也。四助為何?一曰勢,倚借圣賢;二曰力,所需隨致;三曰友,參訂折衷;四曰時,神旺心閑?!保?7](計六奇《明季南略跋》,第523頁)因此,“才”、“學(xué)”、“識”是著述者自身必備的基本要求,作為詩歌總集的編纂者也應(yīng)該必備。

        清詩總集是指編輯按照自己的編輯標準,從清人作品中輯錄出相應(yīng)的詩歌,按一定編排體例編排的詩歌作品集。因此,清代編輯出版清詩總集者普遍認為,詩歌總集的編輯須具備“才”、“學(xué)”、“識”三個基本素質(zhì)要求:

        由梁蕭統(tǒng)氏以來,詩于是乎有選。其始也,意蓋主于錄賦,他文與詩,特附及之。其后所選之詩,人遂擬以為體,唐有選而未成巨觀,宋無選而各行專集。后之從事于斯者,恒有矣,或以寡,或以多,或以人收,或以代舉,其要歸諸去取者之心目而已。目明則不眩于妍媸,心公則不移于憎愛。然非有論世之具,談藝之能,獨造之力,兼到之識,則亦不能審其第而定其衡也。[18](陳鵬年《國朝詩的序》)

        韋布之士,伏處衡茅,取海內(nèi)之篇章,丹黃甲乙,出己意以論定之,似無關(guān)斯世輕重之數(shù)。然選在一室,而風(fēng)行乎十五國。選在一日,而觀感夫千百年,責綦重矣。蓋選詩更難于作詩,作詩不過一時之興會,選詩則存乎生平之學(xué)識。識不精不能辨析毫芒,學(xué)不深不能會通淵奧。求其學(xué)識兼優(yōu),一書甫出,舉世奉為金科玉律,誠戛戛乎其難之。[19](丁灦《詩乘初集序》)

        即有古逸,寥寥無多。選則存,不選則亡。詩之有賴于選。豈偶然哉?自宋以后,詩賦不列于制舉?!x家又復(fù)高自位置,逞月旦之口。曰若者連城,若者洞光,若者瑊功魚目,摘抉爬梳,儼深文老吏然。予謂必胸羅萬卷,具八叉七步之才,玉衡冰鑒之識,然后揚搉品題,不差累黍。否則蒙瞍之操埏埴耳。[20](沈荃《蒪閣詩藏序》)

        由此可見,清人對清詩總集的輯選者的修養(yǎng)、素質(zhì)提出了極高要求,“才”、“學(xué)”、“識”皆具方可編纂總集,如錢良擇所說有才方能“尊其創(chuàng)格”,有學(xué)方能“存其面目”,有識方能“汰其熟調(diào)”。[21](《唐音審體例言》)輯選者的基本要求中“識”是其關(guān)鍵。要求有“兼到之識”、“生平之學(xué)識”、“玉衡冰鑒之識”等。可借用許炳對編輯家陶煊的評價來總結(jié):“編輯今人詩,名家恣搜剔。側(cè)寓文選樓,千年繼芳跡。評隲何慘澹,此事實重責。意匠失毫芒,觀者易指摘。正如閑情賦,乳臭譏在昔。取舍惟寸心,讎繹勞晨夕。偽體既別裁,風(fēng)雅復(fù)分晰。所采咸精華,糟粕務(wù)洗滌。卓識抗古今,滄海豈蠡測?!保?2](許炳《國朝詩的序》)

        三、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

        清詩總集是“編纂”而成的作品集,充分體現(xiàn)了編纂者的個性特征,即編輯者不同的審美理想、藝術(shù)追求和編輯思想。與前代詩歌總集編輯者相比較,清人表現(xiàn)出了鑄造精品的理念,即輯者具有強烈的自我批判精神,如《清詩初集》的編輯翁介眉說:“詩之盛也,莫今日若;詩之濫也,亦莫今日若。惟其盛,故不能無濫;惟其濫,故不得無選,而別其次第之體裁?!保?3](翁介眉《清詩初集序》)翁介眉認為,清詩創(chuàng)作呈現(xiàn)過多過濫的態(tài)勢,輯者對詩歌進行清理、篩選、淘汰,輯成總集成為必然要求。而其要求總集的編纂要“別其次第之體裁”,言下之意,對于那些未達此要求的詩歌總集則有批評意見,充分體現(xiàn)出了清詩總集編輯者高度的專業(yè)意識,這種專業(yè)性批判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在清代,學(xué)唐、學(xué)宋之爭頗為激烈,這在清人編纂的詩歌總集中有突出表現(xiàn)。《太倉十子詩選》有明顯的學(xué)唐傾向,被《四庫全書總目》指責為:“蓋猶明季詩社余風(fēng)也?!保?4]這里所說的明季詩社之余風(fēng),就是指學(xué)唐詩之風(fēng)?!哆^日集》的輯選者曾燦批評曰:“今人論詩,必宗漢唐,至以道理議論勝者,斥為宋詩,雖佳不錄。此亦過也。宋詩到至處,雖格調(diào)不及,亦自天地間不可磨滅。且如李山甫‘堯?qū)⒌赖陆K無敵,秦把金湯可自由’,是道理也。杜牧之‘江東子弟皆豪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是議論也。何嘗非唐人詩耶?至方外詩,東坡所謂蔬筍氣,固屬可厭。而一切禪悅參悟之言,僅可載于語錄。即儒者詩,如邵子‘天向一中生造化,人從心上起經(jīng)綸’,豈不精微?亦是語錄當存,何可登之風(fēng)雅也?近日僧詩,如無可、月函、石潮、蒲菴、筠士、梵林諸詩,浮煉矜貴,可謂脫盡宗門蹊徑矣。”[25](《過日集凡例》)曾燦將宋詩與唐詩并重,認為宋詩亦源于唐詩。對于復(fù)古派只在形式上學(xué)習(xí)唐詩而缺乏性情,也提出批評:“近世率攻鐘、譚,虞山比之為詩妖。然鐘、譚貶王、李太過,今人又貶鐘、譚太過。”而要求《過日集》的編纂應(yīng)該“不論其為漢魏六朝、初盛中晚、宋元明之詩,而要歸于沉雄典雅”[26](《過日集凡例》)?!秶闪暝娬鳌份嬚咴拜`亦云:“宗宋祧唐固屬悖論,尊唐斥宋亦為偏見,予生平愿學(xué)乃在唐賢,此集所收不拘一律,蓋前輩面目不同,則或唐或宋,只求一是,何必定從吾好耶。惟溫柔鄉(xiāng)語最足惑人,沉溺其中有害心術(shù),雖傳誦之作概不敢登?!保?7](袁景輅《國朝松陵詩征例言》)曾燦、袁景輅從各自的詩學(xué)審美理想出發(fā),對清代一味學(xué)唐詩或?qū)W宋詩的詩歌總集提出批判,從而提出學(xué)唐詩、學(xué)宋詩并重的觀點,并編纂相關(guān)詩歌總集以宣揚。

        清詩總集應(yīng)否輯錄存世者之詩,清人頗有爭議。輯者錢泳贊同收錄存世者詩作:“每見選詩家總例,以蓋棺論定一語,橫亙胸中,只錄已過者。余獨謂不然,古人之詩,有一首而傳,有一句而傳,毋論其人之死生,惟取其可傳者而選之可也;不可以修史之例而律之也。然而亦有以人存詩者、以詩存人者。以詩存人,此選詩也;以人存詩,非選詩也?!保?8](錢泳《履園譚詩》)吳元桂《昭代詩針》輯選準則與錢泳相同,“或因人以軼其詩,有干物議,無羨美才?;蚪柙娨源嫫淙?,未號專門,亦登片羽”[29]。(《昭代詩針凡例》)袁景輅也指出:“選一邑詩與一代有別,選一代詩者當論其可傳與否,不必有人之見存也。若一邑則以詩存人與以人存詩,二者不可偏廢。蓋名在天壤,不選亦傳。今采詩獨多見吾邑倚數(shù)人為重,而騷壇當奉為圭臬也。若名雖表著、集未鐫板,以及畢世吟哦、越境即不知其姓者,及今搜采已多散亡,詩雖未盡,必傳一生精神所寄,忍聽其泯滅哉?以詩存人為后學(xué)導(dǎo)先路也,以人存詩為前輩表苦心也?!保?0](《國朝松陵詩征例言》)然而,清詩總集普遍遵循“不錄尚存之人”的標準,沈德潛曾曰:“人必論定于身后,蓋其人為古人,則品量與學(xué)殖俱定,否則或行或藏,或醇或駁,未能遽定也。集中采取,雖前后不同,均屬已往之人?!保?1](《國朝詩別裁集凡例》)《四庫全書總目》也強調(diào)這種觀點,指出王輔銘所輯《國朝練音集》“至校凡例,其人尚存者不錄,深合古法”[32]。(卷194,第1770頁)很明顯,《四庫全書總目》認為不錄尚存之人的作品是合于古法的,正如《文選》不錄何遜之文,《四庫全書總目》從正面肯定了這樣一種選錄文獻的標準。

        關(guān)于評點本詩歌總集的編輯出版,清代輯選家頗有爭議,曾燦就曾指出:“集中不加圈點評語者,遵古也?!段倪x》一書,家傳戶誦,垂千百年不變,要略示其的,隨后人所領(lǐng)取耳。評點切當者,不無裨益后學(xué),而古人之精神,或反沉泥于句下。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亦何必執(zhí)一法以例天下之學(xué)者乎?”[33](《過日集凡例》)汪觀亦云:“詩編不敢輕加圈點,并不敢妄加評語?!保?4](《清詩大雅凡例》)清詩總集的出版普遍遵循古法,不加圈點評語,如吳藹《名家詩選》則“不用評點,一遵舊式,以便作家之自為批閱”[35](《名家詩選凡例》),卓爾堪《遺民集》“不加圈點,并不載評語。圈點固不合古,評語尤不敢輕”[36](《遺民集凡例》)。朱觀所輯《國朝詩正》雖作了點評,但對溢美之辭則深表不滿:“前代詩選,大約無評點者多。近選俱尚評點,又跋以統(tǒng)論。予雖從眾,然惟就詩論詩,不涉溢美?!保?7](《國朝詩正凡例》)正是由于當時的出版家們的熱烈爭辯,促進了清詩總集評點本的定型。《今詩粹凡例》曰:“近日諸選,各有參評姓氏,以著廣大。乃有文不逾數(shù)十,而參選載至數(shù)百人者?!保?8]又如盧見曾所輯《國朝山左詩鈔》就是評選結(jié)合的評點本,并在《凡例》中對此有所交代:“竊謂《明詩綜》前詳爵里,后系詩話,為選詩體制為宜,向《感舊集》補傳從之,今仍其例。”[39]從清詩總集的評點內(nèi)容看,涉及到詩歌發(fā)展、詩歌體式、思想意旨、藝術(shù)表現(xiàn)、作品風(fēng)格等領(lǐng)域。由于評點風(fēng)行清代詩壇,當時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詩歌評點家和大量的清詩總集評點本。

        總之,清人“詩選之學(xué)”的編輯思想是在總結(jié)前人編輯詩歌總集的經(jīng)驗、結(jié)合清代詩壇的發(fā)展趨勢而形成的。表現(xiàn)出了詩歌總集編纂的主觀自覺性,反映出清人編輯清詩總集的專業(yè)性強、責任感強的特點,同時也折射出清詩總集的編輯“尊其創(chuàng)格”、“汰其熟調(diào)”等重要理念。

        [1]李東陽:《麓堂詩話》,何文煥、丁福保:《歷代詩話統(tǒng)編》(冊三),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

        [2][9][18][22]陶煊、張璨:《國朝詩的》,《四庫禁毀書叢刊》,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3][34]汪觀:《清詩大雅》,雍正十一年(1733)至十二(1734)靜遠堂刻本。

        [4]陳以剛等:《國朝詩品》,雍正十二年(1734)棣華書屋刻本。

        [5]黃傳祖:《扶輪續(xù)集》,順治八年(1651)刻本。

        [6]陳允衡:《國雅初集》,康熙刻本。

        [7][10][25][26][33]曾燦:《過日集》,康熙曾氏六松草堂刻本。

        [8][13]魏憲:《詩持》,康熙十年(1671)魏氏枕江堂刻本。

        [11]朱彝尊:《曝書亭集》,上海中華書局據(jù)原刊本校排本。

        [12]胡天游:《石笥山房詩集》,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博平縣衙刊本。

        [14][31][32]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清乾隆二十六(1761)刊本。

        [15][16][28]王夫之等:《清詩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7]計六奇撰;任道斌,魏得良點校:《明季南略》,中華書局,1984年版。

        [19][23]蔣鑨、翁介眉:《清詩初集》,《四庫禁毀書叢刊》,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20]趙炎:《蒪閣詩藏》,康熙刻本。

        [21]錢良擇:《唐音審體》,光緒九年(1883)知不足齋刊本。

        [24]永瑢:《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

        [27][30]袁景輅:《國朝松陵詩征》,清乾隆愛吟閣刊本。

        [29]吳元桂:《昭代詩針》,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

        [35]吳藹:《名家詩選》,康熙四十九年(1710)學(xué)古堂刻本。

        [36]卓爾堪:《遺民集》,中華書局上海編輯部,1960年版。

        [37]朱觀:《國朝詩正》,康熙五十四年(1715)鐵硯齋刻本。

        [38]錢價人:《今詩粹》,清初刻本。

        [39]盧見曾:《國朝山左詩鈔》,清乾隆刊本。

        Study of Anthology——the Concept of the Qing Poetry Collection Editing

        LIU He-wen KANG Lin

        (Librar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2,China)

        the Collection of the Poetry in the Qing Dynasty;"Study of Anthology";editorial concept

        Qing Poetry Collection,which were selected in the appropriate works of poetry from the Qing Dynasty,were arranged in a fixed layout style by the editors who ar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editorial standards.Compared with the poetry collection edit contemporary by previous dynasty,Qing Poetry Collections had experienced a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spontaneity to consciousness and formed an editing team.Based on the pros and cons from the summa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poetry,they has formed a coarse scale of about"the study of selected anthology",which has showed the strong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pilers.Specific from these three directions:They put forward the understanding of selected poetry is difficult than made poetry,because of two reason,one i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editing personal ability,the other i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restricted to compile contemporary poems.2They summarize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editing quality,and also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ot only to have"Talent","Courage","Knowledge","Ability"as the poet,but also have the basic standard of"Talent","Learning ability","Knowledge"like the editor.Compared with the poetry collection edit of the previous dynasty,the Qing showed the concept of casting products,that is to say,the editor has a strong self-criticism spirit in editing.Outstanding the performance in debating the school of Tang dynasty or Song,whether to edit the living person's poetry or not and the comments on Poems.

        I222.7

        A

        2095-5170(2014)06-0023-05

        [責任編輯:邵迎武]

        2014-06-18

        本文系2010年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資助項目“清人選清詩總集研究”(項目批準號:10BZW057)、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礎(chǔ)項目(復(fù)旦大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中心)重大項目“清人選詩總集研究”(項目批號:11JJD750016)的階段性成果。

        劉和文,男,安徽安慶人,安徽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研究員,安徽師范大學(xué)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康琳,女,安徽阜陽人,安徽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猜你喜歡
        總集清人詩歌
        詩歌不除外
        清人繪六世班禪唐卡
        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 05:19:48
        論清人對紅樓十二釵的認知差異及其成因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fù)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一部清詩研究的力作*——評夏勇《清詩總集通論》
        目錄學(xué)視域下的地域總集范疇辨析
        天花與清人日常生活
        特別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0
        詩歌島·八面來風(fēng)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清人詠大石山詩》書法
        《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唐宋元人總集考辨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00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手机播放|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蜜芽无码| 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v在线|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直播| av资源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三区|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欧美精品aaa久久久影院|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躁躁躁日日躁| 福利片免费 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男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免费热播| 国内色精品视频在线网址| 美女视频在线观看亚洲色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红桃小说|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 中文无字幕一本码专区| 色哟哟最新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二区| AV在线毛片| 麻豆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亚洲无毛片| 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不卡|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欧美情侣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