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蓉
所謂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指的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以網絡媒體為載體,科學利用多種手段和方式針對高校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互聯(lián)網對高校大學生所產生的影響,剖析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緊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變化趨勢,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互聯(lián)網已成為高校大學生了解新聞資訊、關注社會熱點、滿足心理訴求以及進行社交娛樂的重要媒介。由于大學生獲取網絡信息比較盲目,其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
1.互聯(lián)網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當前,網絡已經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漸成為大學生學習、社交和娛樂的重要媒介。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當代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被互聯(lián)網所占據。半數(shù)以上的大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超過3小時,而且主要集中在晚上,他們缺乏自律意識和管理時間的能力,甚至有的學生在宿舍熄燈以后仍上網,這勢必會影響其自身和宿舍其他同學的正常休息,影響第二天的課堂學習。又據調查,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中,上網聊天、玩游戲、看視頻、聽音樂所占的比例很高。長此以往,互聯(lián)網必然會影響到大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2.互聯(lián)網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社交方式?;ヂ?lián)網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早已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在網絡環(huán)境下,隨著QQ、MSN、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工具的廣泛應用,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媒介隨時隨地聯(lián)絡老友、結交新朋友。高校大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個性鮮明、求新求變,往往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因此,他們更樂于通過網絡社交媒介同他人就社會關注熱點、個人成長感悟及升學就業(yè)等方面的問題溝通思想、交換意見、抒發(fā)情感、分享心情。
3.互聯(lián)網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由于網絡的信息量大、獲取信息方便快捷等特點,大學生很少主動瀏覽或閱讀黨政類報紙、期刊,而是樂于通過“網易”“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的新聞專欄關注時政要聞和社會熱點。大學生對網絡輿情頗感興趣,偏好通過博客、微博、BBS論壇等途徑發(fā)表對時事政策、熱點新聞的觀點和看法。近年的“表哥”“房叔”“樓歪歪”“躲貓貓”等網絡熱議新聞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勢必也會波及并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梢姡龑Т髮W生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增強大學生辨別信息良莠的能力是做好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
1.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相對單一。教育形式的選擇是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調查顯示,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認為目前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較為單一,需要不斷地豐富和充實。當前,高校所屬網站開設欄目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對相關政策和文件的發(fā)布,主要采用單向的傳播方式,缺乏與學生的積極互動,并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媒介對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果加以凝練和展示,創(chuàng)新性不足。因此,許多高校校園網站難以引起學生的關注,以至于訪問量、點擊率不高。
2.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教育模塊內容相對集中和雷同,基本上圍繞學校黨團建設、學生事務管理、校園文化建設、學生就業(yè)服務等內容展開。雖然涉及的內容比較全面,但大多著眼于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局限于就事論事、新聞報道,并且僅僅服務于學生在學校范圍內的需求。體現(xiàn)在網絡媒介上的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缺乏對學生更高層次的思想引領和教育導航。
3.網絡信息環(huán)境相對復雜。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信息環(huán)境也變得愈發(fā)復雜和混亂,西方的腐朽文化思潮在網絡廣泛傳播。不良的網絡信息會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造成不良的影響。加之“90后”大學生抵制誘惑的能力較差、反叛和攀比的心理特征明顯,使得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在當代大學生中廣泛存在。因此,不良網絡信息所帶來的消極因素將直接影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顯現(xiàn)。
1.優(yōu)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分析網絡的傳播特點和傳播規(guī)律,科學運用網絡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善于利用網絡媒介交流快捷、溝通平等的特點,通過QQ群、博客、播客、BBS論壇等網絡平臺促成師生之間思想的交流、思維的碰撞,構建開放性的、互動的教育方式。其次,要嘗試將網絡新媒體技術融入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當中,實現(xiàn)教育方式的有機整合。再次,要善于利用網絡新媒體豐富性、多樣性的特點,開發(fā)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網絡教育模塊,著力打造符合青年學生發(fā)展特點、體現(xiàn)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校園網站。
2.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積極健康向上,要弘揚時代主旋律,要對青年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充分考慮到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思維方式,不斷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高校要科學、合理地利用網絡媒體技術,廣泛搜集并大力宣傳道德楷模、勞動模范、優(yōu)秀學生的先進典型事跡,積極開發(fā)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線學習軟件,整理制作學校、學院品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微攝影、微視頻等,并將其上傳至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這些網絡教育資源會以其新穎的呈現(xiàn)形式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吸引學生積極關注,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加到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關注大學生網絡思想動態(tài)。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樂于表達個人觀點,往往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但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并不一定能反映在學習的課堂上和現(xiàn)實的生活中,也不一定會流露在與師長的交流中和與同學的交往中,而極有可能反映在他們經常使用的網絡社交媒介中。這些社交媒介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暢通的渠道,他們在個人博客、微信朋友圈、BBS論壇等網絡空間中可以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因此,教育工作者通過關注及分析大學生在這些網絡社交媒介中發(fā)表的言論和觀點,可以有效地分析和掌握大學生真實的思想動態(tài),從而給予其正確的引導和及時的幫助。
4.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大學生是互聯(lián)網的主要用戶群之一,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辨識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在紛繁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中,大學生往往會迷失方向。網絡游戲成癮、網絡購物受騙、網絡交友受害等案例屢見不鮮,嚴重危害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可見,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yǎng)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工作之一。網絡素養(yǎng)涵蓋的內容主要包括熟練的網絡技術、高尚的網絡道德和敏銳的網絡辨別能力等。為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yǎng),高??梢酝ㄟ^開設網絡培訓課程、舉辦信息技術講座、組織網絡知識競賽等教育途徑,幫助學生熟練地應用網絡技術,引導學生理性地使用互聯(lián)網。此外,教育工作者還應加強對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網絡誠信意識、網絡道德意識等方面的教育,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教育培訓體系。
5.推進校園網絡平臺建設。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lián)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其通過強制手段禁止學生上網,不如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以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為切入點,構建行之有效的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在進行網絡平臺建設時,教育工作者應著力將傳統(tǒng)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與現(xiàn)代的、先進的網絡新媒體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搭建符合大學生實際需求的網絡模塊??梢蚤_設網絡在線專業(yè)輔導、在線學習答疑、在線獎懲評定、在線就業(yè)咨詢、在線心理咨詢等功能模塊,豐富高校校園網絡平臺的功能。此外,還應加強對高校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骨干隊伍的培訓,鼓勵他們積極利用校園網絡平臺開展教育活動,在實踐中總結摸索教育經驗,為進一步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獻計獻策。
6.加大校園網絡監(jiān)管力度。增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還應加大校園網絡的監(jiān)管力度,規(guī)范校園網絡的宣傳教育形式,確保校園網絡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權威性。高校官方網站和下設各學院、各部門網站,都應制定具體明確的網站監(jiān)督管理辦法,并由專人負責管理和維護該網站。高校所屬的網站鏈接境外新聞網站,或者轉發(fā)境外新聞網站發(fā)布的消息和評論,必須經由學校有關部門的嚴格審批。高校要確保網絡信息發(fā)布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對由于校園網絡信息監(jiān)管不力、管理不善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門或個人,應給予相應的懲處并追究該部門負責人的責任。此外,針對網絡病毒、惡意插件、黑客攻擊等威脅,高校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要在病毒的防治、防控、防火墻建設等校園網絡安全方面加大人、財、物的投入力度,防患于未然。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與時俱進,科學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改進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切實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