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英
(淮南市大通三小,安徽淮南,2320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是2011版《課標》最突出的調整。如何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廣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斷地探索、研究,大家的目光多集中于閱讀教學的詞句訓練及感悟中,往往忽視了識字教學這塊最基礎的陣地。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教學的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學生能夠識寫字表中的300個字就圓滿完成低段的識字任務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漢字不能獨立存在,否則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成為閱讀和寫作基礎的意義。學生認識漢字,了解漢字在詞句、文中的意思,并且能夠很好地運用于說話、閱讀和寫作才能夠體現(xiàn)漢字存在的價值。如何在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語用能力是擺在低段一線教師面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讓識字教學很好地為閱讀服務,就必須在它的基礎與實踐上下工夫。一字一字地識記固然重要,但如果在有限的時間里不僅能夠識記住生字,同時學會在語境中運用,而且實實在在地落實到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豈不更佳?不久前,聽了一節(jié)低年級的《小松鼠找花生》識字教學課,筆者感觸頗深。老師在教學生生字時,有兩個非常精彩的設計:
一是“種”的生字教學。
師:同學們,“種”這個字大家都認識了嗎?齊讀一遍。
(生齊讀“種”字)
師:如果把它放在句子里你們還能讀準它嗎?
(師出示句子:大樹旁邊的地里種了許多花生)
(生自由讀句子)
師:小朋友們真棒!再讀一句。
(師出示:小松鼠把種子種在地里)
生:小松鼠把種(zhòng )子種( zhòng )在地里。
(發(fā)現(xiàn)不對,連忙改正)
生:小松鼠把種(zhǒng )子種( zhòng )在地里。
師:到底該怎樣讀呢?能再讀一遍嗎?
(生再次讀句子,準確讀出多音字)
師:同學們,你們也來讀一遍。
(大家齊讀)
師:大家真了不起,把“種”的兩個讀音都正確地讀了出來,它是個多音字,在不同的地方讀不同的音。
(出示:種 子)
師:此時讀第三聲
(出示:種 花生)
師:此時讀第四聲,我們可要分清了。
(齊讀句子“小松鼠把種子種在地里”)
瞧,一個簡單的多音字教學輕松地完成,同時讓學生知道了在不同的語境中讀不同的音,相信學生定會牢記于心。這不就是在識字教學中有效地落實了語言文字的運用嗎?
二是“言”和“語”的教學。
(師先后出示生字卡片:言、語)
(生齊讀兩生字)
師:(把兩個生字并在一起)再讀一遍。
生:言語。
師:很好,這兩個字放在一起,組成一個新詞——言語。是說話的意思。
(生齊讀生詞兩遍)
師:(把兩個字卡調換位置)這樣會讀嗎?
生:語言。
師:這也是一個詞,而且我們經常能用到,對嗎?請你再讀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這兩個字誰在前、誰在后都能組成一個新詞。真奇妙!
師: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是呀,漢字多神奇呀,還有更神奇的呢!
(師把兩個字卡拉開距離)
師:誰能在每個字前面加上個字,使它再組成個新詞。
生:……
師:真了不起!居然能說出這么多的詞語。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兩個生字,就能夠引來這么多的詞語朋友,多棒呀!小朋友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應該這樣,做個識字的有心人,老師相信你們都會成為識字大王的。
兩個生字的教學,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根據(jù)位置擺放的不同就能組成不同的詞語。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由識字到學習詞語的積累,渾然天成,怎能不叫人拍手叫絕。識字教學的基礎性和實踐性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出來,扎實有效。
識字教學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教材中活學活用,更好地鞏固識記,落實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它的靈活與開放是有效的途徑。以《數(shù)星星的孩子》的兩個教學片斷為例:
片段一:
師:看這個字。
(課件出示:楚)
生(齊讀):“楚chǔ”。
師:它和“清”組成了詞語 。
(出示:清楚)
師:再讀一遍。
生:讀“清楚chǔ”。(“楚”讀成了第三聲)
師:有問題嗎?
(學生意識讀錯了。它和“清”組成的詞語,可就讀輕聲了)
師:再讀。
生:清楚chu。
師:對,把第一個字讀重一點,后面的輕聲就好讀了。
(生讀)
師:真好!(出示:清清楚楚)這樣你還會讀嗎?
(生齊讀)
師:是呀,“楚”可不是見了“清”就讀輕聲的!
片段二:
師:你們看,這只是天上的一組星,瞧,這還有一組,天龍星。這里呢?仙女星。
(課件出示星座圖)
師:我們的祖先,就這樣把一組一組的星星起了名字,花園里的花是?
生:一朵一朵。
師:路邊的小樹是?
生:一棵一棵。
師:我們書包里的書是?
生:一本一本。
師:天上的星星是?
生:一組一組。
師:再讀這個詞。你有什么好方法,來記住這個“組”嗎?
(師生共同討論識字方法。)
靈活識字、巧妙點撥不是單純地識記“楚”和“組”,而是充分利用教材,以點帶面,正音、構詞、積累于一體,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本課生字的讀音,還讓學生明白“楚”字在本課之外的讀音;不僅讓學生知道什么是“一組一組”,而且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積累了大量的同類詞語,一舉多得。識字、積累渾然天成,很好地落實了語言訓練點。
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相對于注意力只有20分鐘左右的低年級孩子來說的確是難事。調動孩子的學習欲望,變被動識字為主動識字,在識字教學中滲透趣味性和方法的多樣性是低年段一線教師不斷探討的話題。激發(fā)興趣,設計多種識字方法也成為老師們爭相實踐的課題。以《從現(xiàn)在開始》為例:
師:同學們,你們表現(xiàn)棒極了!森林之王讓小動物們來和大家成為好朋友(出示動物卡片,背面是本課的生字)。瞧,你喜歡誰?如果你能把你喜歡的小動物身后的生字讀出來,并說一句歡迎它的話,它就是你的好朋友了。能做到嗎?
生1:能!(學生高高舉起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活躍。)
生2:小猴子,我喜歡你,你聰明、活潑,還能為別人著想。
生3:梅花鹿,你好漂亮!特別是你的一身花衣服,我好喜歡。
生4:小白兔你好!我家也有只小白兔,你們可以成為好朋友……
這樣的設計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調節(jié)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創(chuàng)造了學生多次與生字見面的機會,遵循了低年級孩子的識字規(guī)律,事半功倍。另外,在孩子說一句歡迎小動物的話時就是孩子想象能力、說話能力的訓練過程,無形之中讓訓練融于游戲之中。再如,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歸類識字等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都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另外,生活處處是課堂,生活中處處都有識字的契機。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利用身邊的事物,變有形為無形,就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識字效果。
低年段的識字重在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保護兒童的天性。在訓練上重在方法的指導,要打開學生的思路,注重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驗和凸顯淺、實、活、趣的教學特征,就能很好地在識字教學中落實語用訓練點,讓孩子們在識字教學中提高語用能力。
[1] 楊瑩.書山有路“讀”為徑,為有源頭活水來——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技巧[J].教育觀察,2013(10).
[2] 張景秋.淺談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2).
[3] 韓明.漢語學習的層階與漢語教學的適切性[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