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護理與分析
黃紅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對68例住院患者, 進行心理、飲食護理, 病情觀察和吸氧及用藥護理, 依據(jù)臨床療效標準, 統(tǒng)計臨床效果。結(jié)果 本組68例, 顯效28例, 好轉(zhuǎn)37例, 無效3例(死亡1例, 轉(zhuǎn)院1例, 1例癥狀無改善)。結(jié)論 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進行科學護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提高有效率, 降低死亡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護理;病情觀察;吸氧護理; 用藥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預(yù)防和治療的疾病, 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呈進行性發(fā)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占第6位, 我國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8.2%[1]。2011年2月~2013年8月, 共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 效果滿意, 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組68例, 男40例, 女28例, 年齡39~81歲, 平均62.6歲;病程2~13年, 平均4年10個月。臨床表現(xiàn):咳嗽、氣喘、呼吸困難。8例出現(xiàn)神志恍惚、譫妄等肺心腦病表現(xiàn)。查體可見呼吸音低, 呼氣延長、心音遙遠;紫紺、水腫, 頸靜脈怒張等右心衰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血象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升高, WBR增加;血氣分析呈低氧血癥。肺功能:FEV1<80%預(yù)計值, FEV1/FVC<70%。動脈血氣分析氧分壓降低, CO2分壓增高。X線示胸廓前后徑增大, 肋骨水平, 肋間隙增寬, 膈肌低平, 兩肺透亮度增高, 肺紋理變細、減少。CT可見低密度肺泡腔、肺大泡與肺血管減少。部分可見肺動脈段明顯突出;中央肺動脈擴張, 外周血管纖細, 形成殘根征, 右心室增大。
1. 2 護理方法
1. 2. 1 心理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出現(xiàn)焦慮、抑郁、緊張、恐懼、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 針對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征給予精神安穩(wěn), 心理疏導, 鼓勵家屬及親友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給予精神和物質(zhì)關(guān)懷。介紹成功病例。傾聽患者對疾病的感受, 理解患者的情感與觀點, 讓其產(chǎn)生信任感, 取得患者主動配合,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3]。
1. 2. 2 飲食護理 給予高纖維素、易消化清淡飲食, 防止因便秘、腹脹加重呼吸困難。適當限制水分和鈉鹽攝入, 保證每天熱量攝入至少125 kJ/kg, 其中蛋白質(zhì)為1.0~1.5 g/(kg·d),碳水化合物≤60%。少食多餐, 減少進食疲勞。
1. 2. 3 胸部物理療法 胸部叩擊、體位引流、吸入療法:鼓勵患者深呼吸, 在吸氣末屏氣片刻后爆發(fā)性咳嗽, 促使分泌物從遠端氣道排出, 每2~4 h一次。五指并攏向掌心微彎曲,呈空心, 腕部放松, 迅速有規(guī)律的叩擊胸部。叩擊順序從肺底到肺尖, 從外側(cè)到內(nèi)側(cè), 每葉肺叩擊3 min, 叩擊同時鼓勵排痰。合理應(yīng)用體位引流和吸氧、吸入護理方法。
1. 2. 4 病情觀察 動態(tài)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注意有無紫紺和呼吸困難, 觀察咳嗽咳痰的頻度和痰液的性質(zhì), 注意胸悶、氣促、心悸、腹脹及尿量變化。
1. 2. 5 用藥護理 慎用鎮(zhèn)靜劑、麻醉藥、如必須應(yīng)用應(yīng)注意觀察有無呼吸抑制和咳嗽反射的情況出現(xiàn)。應(yīng)用利尿劑盡量白天給藥, 避免夜間頻繁排尿, 影響睡眠。利尿劑后可能誘發(fā)低鉀血癥和低氯性堿中毒而加重缺氧。過度脫水引起血液濃縮, 痰液粘稠不易排出等不良反應(yīng)。應(yīng)用洋地黃時, 一定要檢測電解質(zhì), 避免與鈣劑同用。因個體差異性大, 一般為常用劑量的1/2量。用藥前要注意糾正缺氧、防治低血鉀,以免發(fā)生藥物毒性反應(yīng)[1,4]。
1. 3 療效標準 顯效:咳嗽、咳痰消失、呼吸頻率、深度、節(jié)律正常;能有效體位引流、胸部叩擊排痰, 營養(yǎng)改善, 心理負擔減輕, 心肺功能改善達二級。好轉(zhuǎn):咳嗽、咳痰減輕、呼吸頻率、深度、節(jié)律趨于正常;能有效胸部叩擊排痰, 營養(yǎng)改善, 心理負擔緩解, 心肺功能改善達一級。無效:上述各項指標無改善, 或有惡化。
本組68例, 顯效28例, 好轉(zhuǎn)37例, 無效3例(死亡1例,轉(zhuǎn)院1例, 1例癥狀無改善)
肺心病占住院心臟病的構(gòu)成比為4.6%~38.5%。且病死率高達10%~15%[1]。加強肺心病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 對改善癥狀,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3. 1 肺心病護理要點分析 肺心病是在慢性阻塞性肺部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有效咳嗽、排痰是阻止肺部感染的先決條件。臨床上胸部叩擊、體位引流及霧化吸入則是優(yōu)選方法。如讓患者要采取坐位, 配合胸部叩擊, 先進行深而慢的呼吸3~5次, 再深吸氣至膈肌完全下降, 屏氣3~5 s, 縮唇, 緩慢呼氣后, 深吸氣, 身體前傾月30度, 腹部收緊, 用力咳嗽,即可排出痰液。對于痰液粘稠者, 可利用藥液混劑氧氣驅(qū)動霧化吸入, 如多索茶堿解痙、氨溴索化痰、慶大霉素抗菌消炎等。本組68例, 采取有效咳嗽、排痰方法護理后65例取得了較好效果。
3. 2 氧療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時大多伴有呼吸衰竭、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護士要根據(jù)缺氧程度適當調(diào)節(jié)氧流量, 呼吸衰竭者要給于低流量濕化吸氧, 避免呼吸抑制或氧中毒。提高有效率, 降低死亡率。
[1] 黃人健,李秀華.內(nèi)科護理高級教程.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11:197.
[2] 李慧民.醫(yī)學心理學.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 2006:100-101.
[3] 于靜靜,金霞,李娟.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0,11(24):249.
[4] 尤黎明,吳瑛.內(nèi)科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59-63.
451191 河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