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匈
馮京,字當(dāng)世。北宋宜州人。歷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官至保寧軍節(jié)度使、太子少師、參知政事。
馮京比大文豪蘇東坡出道在先,蘇東坡在他的詩文中記下馮京給他講述羽衣仙女的故事,青年蘇軾還得到過馮京的舉薦。對此,蘇軾一生感念,曾作《何滿子·寄益州守馮當(dāng)世》:“見說岷峨悽愴,旋聞江漢澄清。但覺秋來歸夢好,西南自有長城。東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國初平。莫負花溪縱賞,何妨藥市微行。試問當(dāng)壚人在否,空教是處聞名。唱著子淵新曲,應(yīng)須分外含情?!?/p>
馮京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生于宜州龍水,在家鄉(xiāng)度了過他的青少年,直至十五歲,才隨家人輾轉(zhuǎn)藤州、鄂州等地。馮京的三元及第頗不容易。慶歷八年,馮京在鄂州參加鄉(xiāng)試,中解元;次年禮部會試,中會元;馮京的勢頭,如同《三言》作者馮夢龍所云“足躡風(fēng)云,氣沖牛斗”。然而在殿試的最后關(guān)頭,他的競爭對手是朝中權(quán)臣皇親國戚張堯佐的外甥石布桐。馮京急中生智,將自己的姓氏中的兩點往后一移,馮京成了馬涼。一番廷對,天子大喜,御筆一點,“三元及第”的美譽便落到了馮京的頭上。喜報一出,京中一時街談巷議,沸沸揚揚,“天上中馬涼,天下中馮京”,馮京聲名大振。
馮京少時在村中上學(xué),每日學(xué)生們均苦于惡狗追吠,馮京便將此事告之縣衙??h官見他聰明過人,便要他將所遇之事寫成文章呈上,馮京討來紙筆,一篇洋洋灑灑的《打狗賦》援筆立成。其中有“團飯引來,善掉續(xù)紹之尾;索绹牽去,驚回顧兔之頭”句,縣官大為贊賞。連中三元后,在一次宮廷御宴上,仁宗皇帝問起馮京家鄉(xiāng)情況。馮京以生動的比興手法,描述了家鄉(xiāng)的天門拜相山、龍江河、龍角山、九龍山等山水名勝。于是龍顏大悅,連贊宜州地靈人杰好家山。
馮京才高八斗,性格剛直。當(dāng)他高中三元后,張堯佐一反打壓之態(tài),極力拉攏馮京,以擴大自己勢力。竟想出一著硬招,以“上皇之意也”為名,要強招馮京為婿。張堯佐乃當(dāng)今皇上老丈人,他以二女兒許配馮京,倘若馮京就范,那就與皇上是連襟了。那日張堯佐請馮京至家,少頃便以金帶束其腰,又見宮中小黃門持酒肴來,馮京瞧在眼里,不動聲色,直到張家將奩具展示,馮京方才婉言相拒,說家母早已在老家為自己訂下王氏女為妻,辭卻了這門親事。
馮京一不攀龍附鳳,二不阿諛權(quán)貴,其品格操守,可見一斑。
馮京每到一任,皆體察民情,賑災(zāi)恤貧,慧眼識才,獎掖后學(xué)。馮京臨事果決,凡各縣公事至,即行處理,從無壅滯,威望很高。神宗時,四川茂州雞粽關(guān)告急,西蕃首領(lǐng)何丹興兵作亂。馮京奉詔率兵征討。何丹得知,懾于馮京聲威,罷戰(zhàn)請降。此時馮京部下有人力主乘機蕩平西蕃,以絕后患。馮京卻以遠大政治眼光,從長治久安的戰(zhàn)略高度考慮,作出了安撫西蕃的決策,不僅接受何丹投降,還撥給稼器糧食等物,幫助西蕃發(fā)展生產(chǎn)。何丹大喜,具牛酒豬羊與馮京結(jié)盟。馮京以其遠見卓識,為民族邊地安定、民族團結(jié)立下汗馬功勞。
紹圣元年(1094年)農(nóng)歷四月初三日,馮京病逝,享年74歲。著有《潛山文集》和大量奏議、詩文。馮京逝后追贈司徒,謚“文簡”。哲宗親到馮府靈堂前祭奠。其墓后湮沒無考,1983年工人于河南嵩山麓密縣城東五虎廟村旁挖電纜溝時發(fā)現(xiàn)了馮京墓葬。
如今,全國有七個地方均以馮京之名舉辦各種紀(jì)念活動。計有湖北大冶、陽新、江夏、咸寧,河南新密等地,他們分別以馮京讀書、應(yīng)試、高中、為官、墓葬等為事由。廣西藤縣縣城的馮式墓旁有“三元亭”,為馮氏后裔為紀(jì)念馮京于1947年而建?!叭ぁ鳖}詞甚豐,李宗仁、白崇禧均題有對聯(lián)。李宗仁聯(lián)為“梓鄉(xiāng)亦有三元,世澤榕門同景仰;云樹猶留抔土,家聲華彩有光輝”;白崇禧聯(lián)為“云路扶搖,玉筍班行列第一,天衢聲價,彤墀爵秩歷朝三”。匾額“三元亭”三個大字為黃旭初題,馮璜題寫亭記。廣東、廣西的馮姓百姓每年都來馮京山祭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