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緬甸特派記者 劉 暢 當緬甸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女士走進仰光城北的某個會議廳時,來自30多個國家的300余名記者已等候多時。人們起立,注視著她進場?!董h(huán)球時報》記者也在其中,見證了昂山素季眾多社會活動中的一個場景。這里是“2014國際媒體大會”開幕式,昂山素季是主辦方美國東西方中心請來的開場嘉賓。在3月份的這次活動上,她講了媒體自由與責任、緬甸的變化與希望,沒有聲情并茂,但鏗鏘有力,充滿西式民主演說的修辭與感染力。全場為之鼓掌。這一刻她是地球的“民主英雄”。 現(xiàn)實遠非如此單純。緬甸民主轉型近3年,作為國父昂山將軍女兒和衣缽傳承者的昂山素季,面目卻越來越模糊。如今緬甸人愛拋出一個問題:她是民主的代理人、棋子還是希望?在緬甸,面目越來越清晰的是美國的民主推手:大會主辦方東西方中心是美國國會半個世紀前一手創(chuàng)建,昂山素季在會上啟動的非政府組織(NGO)“素基金”注冊在美國特拉華州。該基金以促進緬甸教育與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為宗旨。 “2014國際媒體大會”的宣傳材料寫道:昂山素季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民主的擁躉”,“被政治軟禁數(shù)年后重返政壇”。3月的仰光正午氣溫超過35℃,300多人比昂山素季提早一兩個小時抵達會場。會場很小,座位不夠,人們緊貼兩側墻壁站著,或擠在后部攝影師長槍短炮的縫隙里。昂山素季的出場讓等待的人群一陣興奮,后排很多人禁不住站起來,很快又被要求坐下。68歲的昂山素季步履輕松,舉止有態(tài)。她剛從某地乘飛機抵達,會后馬上又要飛回首都內比都。在緬甸期間,《環(huán)球時報》記者聽到當?shù)厝苏務搶@個新首都的陌生感,他們說:“95%的緬甸人壓根兒不知道內比都什么樣?!? “沒有新聞自由,就沒有對權力的約束?!痹诎荷剿丶究磥?,更多自由意味著更多責任。她在會上說:“不要認為民主體制賦予你無限自由,而不索取等量責任?!彼J為,在民主轉型過程中,這個國家的記者需要更多培訓,社會需要更多訓練?!拔覀兪怯小靶牡模挼椴恢灰鲆粋€成功國家,更要成為全球范本和其他未成功國家的希望。”昂山素季很清楚,她的這席話會被場下的記者們廣為傳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