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文遠 蘇玉杰 胡瑞 謝凌云 侯維維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75;2.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yī)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張曉云教授從醫(yī)數十年,仍在臨床一線默默耕耘,治病救人一絲不茍,教書育人一生從嚴。筆者有幸跟隨其學習中醫(yī)臨床,探討岐黃經典,在學習中發(fā)現張曉云教授在遣方用藥方面常有獨到之處,在中藥治療腦血管病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臨床療效顯著,但深究其方藥,溯本追源往往可見經方之形,方才醒悟熟讀經典、牢記經方、學用結合的重要意義?,F將筆者總結的張曉云教授運用桃紅四物加減治療腦血管病的臨床經驗淺析匯總、報到如下,以飱同道。
四物湯最早見于唐代藺道人著的《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用于外傷瘀血作痛,后因宋代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將四物湯用于婦產科疾病,此后經明清兩代醫(yī)家的發(fā)揮被后世稱為“婦科第一方”,其加減方桃紅四物湯也都被廣泛用于婦科疾病,雖在臨床中有所發(fā)展,但被認為在治療婦科方面有所專長,而在治療腦血管病方面被忽視。四物湯補血藥與活血藥并用,補血而不滯血,和血而不傷血,血瘀者可用之行血,血虛者可用之補血。正如《蒲輔周醫(yī)療經驗》中載“此方為一切血病之方。凡血瘀者,具改白芍為赤芍;血熱者,改熟地為生地?!庇纱丝梢娝奈餃⒎菋D科專用方,此方加入桃仁、紅花后其活血化瘀之力更強,凡對血瘀之證均可辨證用之。張曉云教授認為此方乃活血、和血、養(yǎng)血的經典方劑,其藥物僅6味,但經適當加減化裁可運用于多種常見腦血管疾病。而且其與著名的補陽還五湯藥物相似,甚至可以認為補陽還五湯乃由桃紅四物湯加減而來,而補陽還五湯注重于氣虛血瘀證的中風,難以滿足證型復雜的臨床治療要求,故若對桃紅四物湯辨證加減可滿足不同的治療情況。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一般歸屬為中醫(yī)的先兆病證,現代醫(yī)學認為TIA病因與病人發(fā)生動脈硬化、血管狹窄、血液流變學性質等因素造成的血液動力學改變、微栓子形成等有關。中醫(yī)認為中風先兆發(fā)病血行瘀滯是根本病機,同時與痰濁阻塞脈絡亦有相關,筆者在桃紅四物湯中加入地龍、水蛭兩味藥,乃取蟲類藥物具有走竄之性,行氣破瘀、豁痰通絡之效更強而迅速,對頻發(fā)性TIA等急癥更是恰到好處。中風先兆的病因多歸為風、火、痰、虛、瘀,加味后的桃紅四物湯的配伍兼顧了相關因素,地龍可息風祛痰;生地可滋陰降火補虛;水蛭、川芎、赤芍可活血行氣;桃紅、紅花、當歸可活血補血,血可生氣,配方兼顧各方因素,在臨床中一旦確診頻發(fā)性TIA,即可使用,不再區(qū)分證型,突出急則治其標的原則。若臨床判斷得當,此方每每顯效,臨床癥狀可短期內得到緩解,可阻止病情進一步發(fā)展,預防缺血性中風的發(fā)生,這也正體現了治未病的作用。
缺血性中風是臨床常見病,目前隨著醫(yī)療急救措施的改善,其在急性期多被采用現代醫(yī)療措施,而中藥治療則被忽視,而實踐證實中藥在急性期干預治療中風臨床效果亦較顯著,可減輕臨床后遺癥,遠期效果可能更為理想。張曉云教授在治療缺血性中風病人建議急性期即開始使用中藥內服治療,常用桃紅四物湯加地龍、人參、甘草,且常規(guī)將川芎加量。目前研究證實桃紅四物湯具有較好的抗血栓作用[1],可用于血栓引起的疾病,與華法林和肝素合用可增強臨床療效[2],這也從現代醫(yī)學方面證實了桃紅四物湯活血通絡的功效。筆者起初不解為何在短暫性腦出血治療用水蛭,而在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時則不加水蛭,張曉云教授釋曰:“缺血性中風雖其本為腦脈瘀阻,但病因各異,活血之力應適度,不可過用活血之藥,以免因過治而生變證,水蛭具破血逐瘀之力,其力峻效宏,雖腦脈不暢,若妄而通之,恐至脈損絡破而血溢,變證由生。地龍長于通行經絡,可避此嫌,故可用之?!甭劦么搜裕K于領悟了此方用藥的部分精妙之處。川芎適當加量可提高此方活血行氣的功效,增強活血通絡作用。
張曉云教授在中藥治療出血性中風方面十分慎重,但在臨床中符合中藥治療的病人仍有的放矢,藥物使用恰到好處,不僅規(guī)避了風險,而且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促進了臨床康復,減少了后遺癥的發(fā)生,頗顯神效。張教授認為,出血性中風,重在活血祛瘀、而不再止血,中醫(yī)辨證仍有腦絡不通表現,而綜合現代研究結果,血溢脈外瘀結阻止腦部脈絡為其癥狀主要病因,去除瘀血在治療和恢復中占有重要地位,舊血不去,新血不生,桃仁、紅花、赤芍活血祛瘀之功甚佳,藥力適度,之所以不用川芎、當歸,因兩藥具有活血行氣功效,鼓動血脈,有加重病情風險。生地則有滋陰養(yǎng)血功效,促進康復。在方中加入甘草即是為中和藥性,緩和藥力,防止出現偏性過重。但對于病情穩(wěn)定,顱內血腫明顯的病人,尚可加用少量的水蛭,破瘀之效更著,血腫消散完全,并可改善周圍腦組織恢復情況。
彭某,男,65歲,因反復發(fā)作性左側肢體麻木,伴左上肢無力6小時就診。病人6小時前坐在沙發(fā)上聽廣播時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左側肢體麻木,伴左上肢無力,約半小時后癥狀自行緩解,無特殊不適。但是40分鐘前患者再次出現上述癥狀,在未行任何處置情況下癥狀逐漸緩解,家屬因擔心“中風”遂來就診。既往有可疑高血壓病史,其余無特殊記載。就診時除有乏力感外,已無特殊癥狀。舌質暗、苔黃而膩、脈弦。入院急查顱腦磁共振成像提示:陳舊性腔隙腦梗塞,未見新鮮病灶。張曉云教授詳細查看病人,完善四診,綜合分析后,診斷為“中風先兆”,病人急診留觀。予桃仁20g,紅花10g,赤芍30,生地15g,川芎30g,當歸15g,地龍15g,水蛭10g。就診當日即開始服藥,連服3日,癥狀未再出現,病人感覺體健如初,因患者拒絕住院治療,遂離開病房,在門診隨診,連服10日后癥狀穩(wěn)定,效不更方,又繼服5劑。門診隨訪3月未再出現類似癥狀。
[1]韓嵐,彭代銀,許釩,等.桃紅四物湯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29(1):47-49.
[2]花君霞.桃紅四物湯配合西藥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54例[J].陜西中醫(yī),2011,32(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