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所謂“老伴兒”,系指表述老年夫妻關系的一種通俗用語。有朋自遠方來,讓座獻茶后,遂向客人介紹:“這是我的老伴兒……”。“老伴兒”一詞出口,當下給人以一種樸實親近的感受。
結合社會調查和切身體會,筆者領悟到這樣一層道理:處理好“老伴兒”之間的關系,對于實現(xiàn)老年人的安逸幸福、家庭和睦,乃至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古語云:“人間重晚晴?!比说嚼夏辏灰幌⑸写?,仍在生命旅途中不斷地奔波。他們的衣食住行,以及學習、工作、保健等方面問題的解決,除了依靠社會上的支持,兒孫晚輩的照顧之外,最得力的依靠力量便是自己的“老伴兒”了。試想,對于老年人來說,無論是思想上的交流,生活上的安排,健康上的維護,還是精神上的安慰,人際關系的調解,事業(yè)上的支持,哪一樣能離開“老伴兒”積極、主動的幫助,而能夠得以順利地進行呢?有位年近古稀的老翁非常坦率地說:“年邁之人,經歷了夫妻三部曲——年輕夫妻,熱戀鐘情,如膠似漆;中年夫妻,貼近生活,內容充實;老年夫妻,知冷知熱,賽過手足。隨著歲月的推移,越來越感到‘老伴兒這個角色的珍貴。這方面的體驗太深切了!”接著,他列舉了“老伴兒”所起到的別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比方,在思想溝通中,由于自己耳聾,別人講的話聽不清,聽不全,經“老伴兒”重復一說,音量高強,音速緩慢,輔之以手勢,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再比方,吃什么主食,配哪些副食,兒女們摸不準;而“老伴兒”的安排,卻總是那么適口對味。又比方,他離休以后,學起了國畫和書法,為了鼓勵他在事業(yè)上的追求,“老伴兒”便學起了裝裱藝術,夫唱婦隨,相得益彰。既然“老伴兒”之間的關系如此親密無間,又何愁無“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和“老有所樂”呢!
大量的調查資料表明,絕大多數的家庭,老兩口相處是好的。因為老夫老妻,年深日久,感情濃厚,彼此溫柔體貼,關切疼愛,發(fā)自肺腑。加之各自的思想修養(yǎng)日臻成熟老練,逐漸懂得了生活中的辯證法,中青年階段那種猜忌、埋怨、暴燥、報復的心理,遂以信任、諒解、安慰、勸解的心理所取代,彼此關系焉有不融洽之理?
當然,也有個別的、少數的家庭“老伴兒”關系不夠協(xié)調,難免拌拌嘴,或發(fā)發(fā)脾氣。有的老夫老妻由于往年生活中積怨太深,雙方不能“和平共處”,只好分居另住,形成變相離婚的結局。所有這些問題,不僅妨礙個人心情愉快,影響家庭和睦相處,無形中也給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的大地上投下了點點陰影。有鑒于此,我們全社會的義務在于促使“老伴兒”關系健康地發(fā)展,引導那些不很合拍的“老伴兒”關系朝著良性循環(huán)的發(fā)展方向轉化。
對于那些不幸喪偶,頓失“老伴兒”的老年人,要耐心地規(guī)勸他們,切不可因過度悲痛而影響身心健康;如果有條件的話,尚可重覓知音,建立新的侶伴關系。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需要鼓起勇氣,破除陳腐的世俗觀念,特別是女方更需擺脫“從一而終”的封建禮教的羈絆。身邊的子女和親屬亦應為長輩的晚年幸福著想,給以必要的同情和支持,以促使老齡再婚的順利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