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芹
(鶴壁市人民醫(yī)院山城院區(qū)急診科,河南 鶴壁458000)
心理護理在兒科門診輸液室患兒及家長中的應用
張玉芹
(鶴壁市人民醫(yī)院山城院區(qū)急診科,河南 鶴壁458000)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在兒科門診輸液室患兒及家長中的應用。方法將320例兒科門診輸液患兒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輸液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家長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兒依從性好者比例89.38%高于對照組的57.50%,F(xiàn)LACC評分(1.74±1.03)分低于對照組的(3.63±1.22)分,家長總滿意率95.63%高于對照組的72.5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減輕兒科門診輸液中患兒的疼痛反應,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家屬滿意度,和諧護患關系,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心理護理;兒科門診;患兒;家長
靜脈輸液是目前在兒科門診中起效最迅速、應用最頻繁的用藥方式,是每個護理人員都必須熟練掌握的護理操作技能。隨著現(xiàn)代計劃生育的嚴格實施,絕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對孩子的關愛程度隨之增加,同時患兒具有敏感性強、耐受力低、抵抗力弱的心理特點[1],治療依從性較差,不僅影響治療且可引起家屬對醫(yī)護工作不滿進而引起醫(yī)患矛盾。為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和諧護患關系,我科近年來在兒科門診輸液中增加心理護理干預,收效頗為滿意,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間于我科兒科門診輸液治療的320例患兒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60例。對照組:男97例,女63例;年齡3~13歲,平均(8.5±1.3)歲;母親文化程度:高中或高中以下62例,大?;虼髮R陨?8例。觀察組:男92例,女68例;年齡3~14歲,平均(8.7±1.2)歲;母親文化程度:高中或高中以下71例,大?;虼髮R陨?9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及家長文化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3歲;②母親陪同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兒有精神、智力障礙;②母親不能陪同輸液者。
1.3 護理措施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輸液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輸液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心理護理:①輸液室保持明亮、通風,并進行適當卡通圖片裝飾,營造溫馨、輕松環(huán)境,緩解患兒不安。②同家長進行溝通,向其講解必要的醫(yī)學知識,不夸大病情,但也不能盲目自信,了解患兒的個人喜好、日常性格、昵稱,并要求家長配合進行心理干預。③輸液前耐心和患兒講解輸液可迅速緩解病情、減輕疾病痛苦,以其喜歡的運動或物品進行瞻望,提高其對病情好轉的渴求度,同時以“輸液痛苦很小”、“你很堅強”、“哭鬧不是好孩子”、“男孩子哭就不是男子漢”、“女孩子哭了就不漂亮了”等輕松、有趣的語言暗示或激勵患兒,減輕其恐懼心理,語言方式應根據(jù)患兒性格進行,對好強的患兒以鼓勵、表揚為主,對膽小患兒以安撫為主。④哭鬧較為嚴重患兒可暫時休息,對平時表現(xiàn)較好的患兒先行治療,同時言語鼓勵。對輸液過程中表現(xiàn)良好的患兒進行表揚,并介紹給其他患兒,可建議其對哭鬧患兒進行示范、安慰。⑤選擇小號靜脈穿刺針進行靜脈穿刺,尋找靜脈時呼喚其昵稱,和其探討其喜歡的話題,轉移其注意力后,輕柔、快速進行靜脈穿刺,爭取一次成功,避免多次操作。⑥穿刺成功后固定穿刺針頭,鼓勵、表揚患兒,在舒適的體位下進行輸液,囑咐家長陪同,減少患兒活動,避免滲漏、脫針。⑦不定時進行巡查,了解輸液狀態(tài),觀察有無輸液反應,表揚表現(xiàn)好的患兒,勸說調皮患兒。⑧每個護士分組,全程固定對一組患兒進行輸液治療,減少患兒隔閡、恐懼心理。
1.4 觀察指標
采用FLACC量表對患兒的肢體行為和動作、面部表情、哭鬧和可安慰性等疼痛反應進行客觀評價[2],每項分別記為0、1、2分,總分10分,分數(shù)越低,疼痛程度越弱;觀察患兒治療依從性:無哭鬧主動配合或稍有哭鬧但能較好配合,不影響治療者判定為依從性好,其他判定為依從性差;對患兒母親進行詢問,了解家長滿意程度,分為很滿意、較為滿意、不滿意,很滿意、較為滿意之和為總滿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依從性和FLACC評分對比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兩組體質量、身長、頭圍增加量對比
2.2 家長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家長總滿意率95.63%(153/160)高于對照組的72.50%(116/1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1.9324,P<0.05)。
現(xiàn)代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不僅具有扎實的技術操作,同時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尤其在兒科門診,患兒的生理、社會、家庭等屬性的特殊性導致護患關系激化,甚至引起工作場所暴力,導致患者滿意度欠佳、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下降、治療效果欠佳等多種不良后果。相關研究認為,80%的護患糾紛都與溝通不到位有密切關系[3],74.1%的兒科門診護士在1年內遭受過工作場所暴力[4],因此,加強護患溝通對和諧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有著重要意義,而心理護理是加強護患溝通的關鍵措施。本組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患兒依從性好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F(xiàn)LACC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家長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心理護理可減輕兒科門診輸液中患兒的疼痛反應,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家屬滿意度,和諧護患關系,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1] 段敏.心理護理干預在兒科門診輸液中的應用探究[J].心理醫(yī)生(下半月版),2012,19(6):179-180.
[2] 黃小妹,余銀珍.護理干預在兒科門診靜脈輸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46-47.
[3] 王靜.心理護理在兒科門診輸液室患兒及家長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4):353.
[4] 劉進,祝筠,張玉曼,等.兒科門診護士遭受工作場所暴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40-43.
R473.72
B
1671-8194(2014)11-0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