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的發(fā)展性教學理論強調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一般發(fā)展,讓學生在發(fā)展的基礎上自覺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他認為理論起主導作用,要重視學生對教學過程的理解,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意志品質、性格的發(fā)展。這些為探索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指導。
重視理論知識作用,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
一是重視學生對計算算理的理解。贊可夫強調要通過教學,盡量使兒童掌握理論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理論知識是掌握各種技能的基礎,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條件。一些教師認為,計算教學沒有什么道理可講,學生只要把法則牢記于心,反復“演練”就可以達到正確、熟練的要求。但如果連基本計算原理和方法都不清楚,學生還能夠靈活、簡便地進行計算嗎?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讓學生理解乘數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是幾個十就特別重要。如教授43×12,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理解:假設一個足球是43元,那2表示2個足球的價格,而1就應表示為10個足球的價格,計算結果應該是43×2+43×10的和。學生理解算理后,會更容易懂得舉一反三。
二是重視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一個稍為復雜一點的整數、小數混合運算,我會要求學生在計算以前進行全面分析,想想算式有什么特點,題目中的數字是否有什么蘊含的信息,運算符號有幾個,再整體把握運算分幾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在學生熟練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后,我便引導他們充分運用有關計算法則、性質的定律,進行合理靈活的計算,掌握方法,減少錯誤,提高計算效率。
強調情感意志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計算習慣
贊可夫指出一般發(fā)展不僅包括智力發(fā)展,還包括情感、意志、道德品質、個性特點等發(fā)展。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有些計算能力差的學生并不是不會做這些題,只是容易開小差,不喜歡也不善于認真專注地完成任務。所以,要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要強調情感意志培養(yǎng),使學生端正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一是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計算前將題目反復仔細看兩遍。除此之外,我還教給學生一些審題的方法: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是否可以用簡便方法計算。
二是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班級中有的學生比較粗心,而有的學生則書寫不規(guī)范,經常將“3”寫成“5”,“1”寫成“7”等,我便讓他們常常練字,注意書寫規(guī)范,要求書寫要令人“看得懂”,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三是養(yǎng)成良好的檢驗習慣。在平時的計算教學中,我會要求學生算完題后檢驗一遍,并教導他們檢驗的方法,一般可以運用四則混合運算的關系來檢驗,還可以靈活地運用一些檢驗方法,如用代入法檢驗方程。
總而言之,運用發(fā)展性教學理論來設計開展計算教學,讓學生在計算練習中發(fā)散思維、自覺探索、不斷總結、積極創(chuàng)造,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對學生的個別輔導,針對學生計算中出現的特殊問題,應及時分析原因,師生共討,得出解決的方法。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中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