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汪玚
“踩著”歐洲碳足跡的“腳印”
——從2014綠色貨運大會看企業(yè)碳排放管理
文 / 本刊記者 汪玚
為什么需要對碳足跡和碳排放進行管理?
運輸企業(yè)們漸漸發(fā)現,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有應對氣候變化的相應措施和戰(zhàn)略,并對行業(yè)提出了需求。
隨著綠色交通的概念深入人心,終端用戶的環(huán)保理念愈加領先,購買產品的時候,客戶希望產品能夠有碳足跡標記,這就要求產品在生產、運輸等期間的碳足跡要被完整地計算和記錄——這些都是來自外部的需求。
從內部需求來看,企業(yè)一方面希望能夠為環(huán)保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又飽受市場和經營壓力的影響,希望能夠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競爭力和形象。而一些大企業(yè)的股東也會將可持續(xù)企業(yè)排行等作為重點考慮的評價因素——這便是歐洲碳足跡管理的驅動力。
企業(yè)應該如何開展綠色貨運?如何判斷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綠色管理是否適合自己?如何降低企業(yè)的碳排放?
GIZ德國國際合作機構Christian Hochfeld項目總監(jiān)李靜竹在2014年中國綠色貨運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企業(yè)需要對自身有更多了解,在數據收集分析的支撐下,找準自身的減排潛力。這就對數據提出了要求——如何計量?
圖為2014年中國綠色貨運國際研討會現場交流環(huán)節(jié),從左至右分別是: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麗梅、GIZ德國國際合作機構Christian Hochfeld項目總監(jiān)李靜竹、智慧貨運中心執(zhí)行總監(jiān)蘇菲和交通運輸部規(guī)劃研究院物流研究所所長譚小平
這也是碳足跡管理重要的驅動力之一。碳足跡計量成為了以目標為導向的企業(yè)氣候保護戰(zhàn)略的基礎。
目前,歐洲已經制定了碳足跡計量的相關標準,在歐盟制定推薦性的EN16258標準之前,業(yè)內可能對世界能源研究所的溫室氣體議定書等標準有所了解,但它們并非針對企業(yè),主要是針對產品。
針對企業(yè)的碳足跡有可能只要求企業(yè)碳排放的總量,而不要求細化到每一環(huán)節(jié),但如果考慮產品的碳足跡,可能并不只針對生產或運輸某一行業(yè)。所以,歐洲針對運輸服務制訂了EN16258,這個標準主要涵蓋的內容是希望能夠對運輸服務提供普遍適用的方法,確定基本原則和系統(tǒng)邊界,并定義測量、分配規(guī)則,從而為所有的運輸企業(yè)提供用以比較的標準。
李靜竹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由于企業(yè)的情況不一樣,有些企業(yè)可能沒有辦法拿出詳盡的碳足跡計量數據,如每一單的油耗是多少,可能只是月底有個油耗的總賬單,就考慮用油耗去推算二氧化碳的排放——但這種方法顯然不太精確,只有在沒有其他數據的情況下,選擇如此計算。另外一種,企業(yè)的管理比較精細,可以提供貨運量、周轉量、運距等參數,據此精確計算碳排放。
需要說明的是,碳排放管理計算并非要事事精確,而要從實際出發(fā),更多的是提供一種可以簡單對比的可行性方法和系數。歐洲碳足跡計算時,會推薦不要從加油站計算到車輪,而是從礦井到車輪,把能源的生產和運輸也計算在內。所以在中國考慮制定類似這樣的標準,也需要一些實際的探索。
在做碳足跡標準時,應該回答下列問題:哪些部分和流程應該被涵蓋或者不被涵蓋?哪些計算方法可以應用于貨運溫室氣體排放?哪些數據源可以應用于計算,哪些不能使用?如何將車輛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分配到單一行程中?除了溫室氣體排放計算結果還應提供哪些信息?是否要強制要求第三方認證?
是否應該考慮上游流程呢?能耗具體分攤到運輸業(yè)務的時候,空駛里程也需要分攤到上面,結果才會比較客觀。
如果采用這些方法,一輛空運貨車的整個運輸鏈就需要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溫室氣體排放,如果數據不足時可以采用一些默認參數,如果有車隊及線路具體的測量值當然結果會更精確。這就要根據企業(yè)來選擇適合的方法來計算碳排放。
李靜竹和她的團隊分析了不同車型的歐4卡車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因子,發(fā)現噸位大小、利用百分比對排放影響很大,由此提出了希望車輛往大型化發(fā)展的建議。歐洲在路上跑的大多是20-40噸的卡車,中國卡車的平均噸位則小得多,這也是企業(yè)在推進綠色貨運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如果我們車輛噸位可以提高、載荷量可以提高的時候,本身也是降低油耗和排放的一種綠色貨運方式?!崩铎o竹表示。
那么,目前歐洲企業(yè)對此是怎么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
企業(yè)間若采用了相同的計算方法,就可以針對碳排放進行比較。而作為擁有幾項綠色貨運技術的物流企業(yè),在將這些技術投入實施的過程中,計算投入產出比,通過碳足跡的計算和管理就可以進行量化。
DHL通過一個包裹來確認在運輸過程中哪些措施可有利于氣候保護。在經過可拆卸貨箱的高效裝載、在包裹分揀中心采用節(jié)能照明、為新司機提供導航系統(tǒng)、配送中使用天然氣車輛、配送中使用混合動力車五種措施,進過綜合分析與對比,最終確定了可拆卸貨箱的高效裝載這一措施的投入產出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