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姐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下面談談對小語教學的幾點認識,與各位同仁共勉。
1.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發(fā)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2.不求形式,只求實在
我聽過多節(jié)課,尤其是公開課,課堂上熱熱鬧鬧,老師眉飛色舞,學生開開心心,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真正學到的不多。我認為,上課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學生能聽懂自己所講的內容。是希望學生嘻嘻哈哈地學,但學得不扎實,還是讓學生心平氣和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索,我是選擇后者。教學口語交際·習作一第三項建議:暑假生活真是豐富多彩。你可能游覽了風景名勝,可能參加了有意義的活動,也可能幫父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你是不是有什么收獲和大家分享呢?先說一說,再寫一寫,注意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假如安排學生自由組合交流,學生很高興。這樣他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把好事壞事,有用的沒用的,甚至把不著邊際的話拿出來談,到匯報時卻個個都不舉手。于是我一開始就提出明確要求,先給15分鐘讓大家醞釀,每人只選擇一個話題,圍繞話題把經歷過的事情有條理地在小組內交流,每個同學都必須發(fā)言,時間2分鐘左右,小組長負責記錄,交流完后小組長總結,組內推選一名同學上臺匯報。有了明確的要求,有了這15分鐘的醞釀,同學們都能靜下心組織好語言,把想說的話都清楚地說明白,整節(jié)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關于識字與寫字的教學策略
3.1靈活運用“音、形、義三步走”教學方法,提高識字效率。
“音、形、字三步走”的教學方法強調了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其主要內容是:在閱讀教學中,初讀課文階段,以掌握字音為主,滲透字義和字形;理解課文階段,主要是了解字義,鞏固字音,繼續(xù)滲透字形;學懂課文后,以識記字形為主,鞏固字音、字義。這種識字教學的三步法徹底消除了過去孤立識字的弊端,但是由于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不能靈活運用,造成教學仍存在片面性。
3.2恰當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漢字是“因義賦形”創(chuàng)制的表意性語素文字,量多形繁,音義繁雜。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心理特點,恰當運用多種識字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在此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并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3.2.1筆畫、結構分析法
一年級識字教學起始階段,所學的大部分是基本筆畫組成的獨體字,教學時一般按筆順規(guī)律說出筆畫名稱記憶。隨著學生學習的合體字的增加,加上抽象思維能力的逐步發(fā)展,到中高年級,要采用結構分析法教學,一般采用分析偏旁和部件記憶。很多獨體字,如“木、子、米”等作偏旁時,某些筆畫發(fā)生了變化,所以,采用結構分析法時,要特別注意提醒學生注意這些筆畫的細微變化。
3.2.2組字歸類識字法
學習的本質是在頭腦中形成學習的認知結構,生字的學習要力求尋找各自獨立的生字的內在聯(lián)系,架起一定的結構框架,一串一串地學??梢允腔咀纸M字歸類,可以是同音字歸類,可以是形近字歸類,也可以按相同偏旁歸類。
3.2.3比較辨析識字法
對字形學習,小學生一般缺乏精細的分析比較能力。學習時,常常對一個字的筆畫安排和組合存在模糊認識。因此,在教學一些易混的形近字時,可引導學生做仔細的觀察后,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較。如“渴”和“喝”,人渴的時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點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4.讓孩子“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讓我們難以想象,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難點,我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他們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對于“喝、渴”的區(qū)別,學生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5.靈活處理教學方法
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xiàn)自主、探究、合作。我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課程內容,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看法,完成探究,真正體現(xiàn)自主性,使其始終保持自我探究的學習勁頭。教師必須對教學方法加以探究,不斷更新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我時時保持以讀代講,多讀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使學生們盡情發(fā)表看法,并且時不時采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例如:我上課時經常讓學生自主想問題,自己解答,并且分組討論交流,人人參與,人人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