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
心靈感應(yīng),說起來總給我們很玄妙的感覺。但是,只要我們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相關(guān)的事實。
記得琛琛小的時候,我有過很多類似的體驗。那時每逢先生出差,一到晚上,我就會莫名地有種恐懼感。當然,這樣的夜晚,琛琛也會睡得很不踏實。奇怪的是,爸爸一回家,我不恐懼了,他立刻就睡得香甜了??磥?,我自以為隱藏得很好的恐懼還是被小家伙察覺到了。
孩子就像靈敏的心靈溫度計,隨時感受到環(huán)境中“心靈氣候”的變化
在靈魂深處,我們與孩子往往是一體的,他始終與我們息息相通。我們身上帶著的各種信息都會以某種不知情的方式被孩子感應(yīng)到,無形中對他施加影響。因此,我們焦慮,孩子就焦慮;我們恐懼,孩子就恐懼;我們對孩子不放心,孩子對自己就缺乏信心;我們內(nèi)心充滿了怨恨,孩子就不會充滿愛心……反過來,我們快樂,孩子就快樂;我們放松,孩子就不緊張;我們自信,孩子就信心滿滿;我們富有耐心,孩子就不輕易急躁;我們內(nèi)心滿溢著愛,孩子的內(nèi)心也會充滿愛意……
孩子不僅可以敏感地察覺到家庭成員的內(nèi)心,就連陌生人也不例外。
記得琛琛小的時候,我們有個鄰居,總喜歡逗孩子玩兒,并且以把孩子逗哭為樂。院里所有的孩子只要見到他,遠遠地就會尖叫著逃開。琛琛第一次見他便大哭著要逃離,盡管他那天笑瞇瞇的,看起來沒有惡意,事實上也真沒打算把琛琛逗哭??墒?,孩子就是這么敏感。
我們經(jīng)常會提到誰誰有孩子緣,或沒有孩子緣,真正的原因就在這里。一個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孩子的人,不管哪個孩子見到他,都會由衷地喜歡他。即便很謹慎的孩子也會對他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并逐漸接納他,最終跟他很親近。我是一個特別喜歡孩子的人,一見到小孩子就兩眼放光。因此,我朋友家的那些孩子個個跟我很親近,只要到了我家,他們基本都是樂不思蜀。
相反,一個不喜歡孩子的人,孩子通常跟他也會很有距離感。當然,也可能如我那位鄰居一樣喜歡孩子,但是喜歡的方式讓孩子無法接受,孩子會本能地拒絕他。還有一種情形是,有些人內(nèi)心深處有很多負面的東西,當孩子遇見他們的時候,會感知到那種負面的能量,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從而拒絕對方。
如果我們細心去觀察孩子,試著站在他的角度去體察他的感受,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都是天生的心靈感應(yīng)大師,無論我們內(nèi)心起了什么樣的波瀾,小家伙都可以敏感察覺到,并以他特別的方式反映出來。很多人都不相信孩子有這種本能,但這的確是事實。如果父母更細致地去觀察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這種本能會弱化,甚至消失。也有少數(shù)人終生都感覺強烈,這類人可能會給人“大仙”一般的感覺。如果不懂孩子有這樣一種本能,我們就很可能對孩子的一些行為作出不恰當?shù)幕貞?yīng),給他帶來負面的影響。相反,如果我們利用好孩子的這個特點,就可以不著痕跡地對其施加影響,使育兒這件事變得輕松。
我們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是個好孩子
我們這種堅定的意念,孩子可以察覺到。孩子覺察到了,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并越來越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相反,如果我們成天把孩子的“問題”掛在嘴邊,即便一些問題他原本沒有,也會隨著這些談?wù)撀霈F(xiàn)。這就是所謂的“心想事成”,它完全符合“吸引力法則”,即你想什么,期待什么,堅信什么,擔心什么,什么就會來臨。
我們要修煉好自己的這顆心
只要我們自身心靈成長了,就可以避免給孩子不好的影響。明白了我們與孩子之間存在這層關(guān)系,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問題”的時候,說明到了我們自我反省的時候。因為,孩子的問題,根源往往在我們自己身上,比如我們的問題被孩子復(fù)制了,我們與孩子互動的模式有待改進,等等。也可能,孩子并沒有“問題”,是我們自身不了解孩子有某些階段性的需求,所以才會把孩子那些正常的表現(xiàn)誤以為是“問題”。就算孩子出現(xiàn)了某些“問題”,在我們自身沒有改變、沒有成長之前,試圖去改變孩子,效果也不會明顯,甚至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心理壓力,導(dǎo)致這所謂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蛘吣硞€“問題”消除了,又引發(fā)新的問題。不過,我們自身的問題往往很隱蔽,有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不了,即便有人指出來,我們也可能會本能地排斥。因此,作為爸爸媽媽,多了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這對養(yǎng)育好孩子是很有幫助的。
尊重孩子的感受很重要
需要特別提到的一點是,因為孩子具有心靈感應(yīng)的本能,當他進入某個環(huán)境,接觸到某些人表現(xiàn)得特別抗拒的時候,建議不要強求他。他之所以這樣,一定有他的理由。尊重孩子的感受很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