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祎霏 王青林
運動學中一個物理模型的“一模多解”
趙祎霏,王青林
(大連育明高級中學,遼寧 大連 116023)
摘 要 運動學問題通常有許多不同的解法,如可采用運動疊加原理、位置矢量與速度的微分關(guān)系、伽利略的速度變化關(guān)系、矢量和微分運算等方法求解。本文針對運動學中的一個典型模型,進行了“一模多解”的探討?!耙荒6嘟狻辈坏梢匀跁炌ㄟ\動學的相關(guān)知識且能激發(fā)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關(guān)鍵詞 物理模型;一模多解;物理學習
“一模多解”是針對所給的物理模型,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不同的思維方式,去探求解決模型的不同思路。事實上“一模多解”就是一種等效思想的體現(xiàn)。通過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法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延伸由基本概念所衍生的基本技巧,幫助我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激發(fā)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針對運動學中一個物理模型,對模型的感悟程度、認知水平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反映出思維上的差異。一個好的物理問題往往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法,即便是最簡單的物理模型,它也蘊含著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方法。對模型的多角度的思考,有利于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對物理學中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
下面我們對運動學中的一個物理模型進行“一模多解”,來體會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和物理方法。
物理模型:現(xiàn)有一長度為L、質(zhì)量均勻的細棒,其下端點A以速率?自沿垂直并指向墻面的方向運動,試求細棒上另一端點 B的速度。我們采用了四種方法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
解法1:如圖1所示,建立一個直角坐標系,將細棒上A點和B點的速度分別沿著細棒和垂直于細棒分解:
將(4)式代入(5)式即可得到式(1)所示的B點相對于地面的速度。
解法3也應用了位置矢量與速度的微分關(guān)系,利用模型中 和 兩個方向的位移方程來求速度,解題思路源于對速度概念的理解,但解題過程與解法2相比,解法2更簡潔。
解法4:如圖3所示。設(shè)細棒上的B點相對A點的速度為vBA,B點相對于地面的速度為vA,B點相對于地面的速度為vB。由相對運動的關(guān)系式得
vB=vBA+vA(6)
進一步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可得
vB=vAtan?茲=?自tan?茲
同樣可以得到式(1)所示的B點相對于地面的速度。
解法4應用了伽利略的速度變化關(guān)系,思路靈活開闊,巧妙地解決了物理模型,并且加深了對速度矢量性的理解。
本文對所建立的模型,給出了4中不同的解法,涉及到了運動疊加原理、位置矢量與速度的微分關(guān)系、伽利略的速度變化關(guān)系、矢量和微分運算等物理知識和數(shù)學知識,同時也反映了基本知識應用的靈活性。因此,只要我們具備扎實的基礎(chǔ),許多物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